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6-06
/ 2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研究

江文强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民族高中

【内容摘要】学科核心素养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内容,是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的总纲和方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历史学科 核心素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历史核心素养,这种素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它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一种适应自己终身学习的一种能力与品质。基于高考要求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教学研究,首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科学内涵,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方面。然后,我们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育模式的开发。

一、新高考制度改革下的历史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在提出之初,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转变了教职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但由于教育资源有限,教育水平受地区经济水平制约,应试现象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依旧普遍存在。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在市场经济下“人才”的概念逐渐发生转变,学校教育的目标不再只有一个,传统教育方式面临严峻挑战。2014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意见,正式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未来几年内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研究内容。根据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认知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与应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树立,以及创新思维、团队协作、竞争意识和态度的形成,其中反思行为是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我国根据自身文化特点,又在其中加入爱国主义、革命精神、文明传承的内容。虽然不同地区对“核心素养”的概念理解略有不同,但都是在探讨“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两个问题。因此“核心素养”应该是学生为适应社会发展、发掘个人能力所应具备各种技能和思想品质。基于我国教育现状和高考要求,历史核心素养应为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必须的、稳定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应包含知识学习能力、时空观念、历史价值观、史料实证意识等的内容。

二、历史核心素养在高中制度改革中的教学策略

(一)与时俱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一方面具有客观实在性,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不容篡改;另一方面,因观察角度和解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某些事件的解读会产生分歧。学校历史教育必须立足于社会主流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问题,端正政治态度。例如,在近代史部分,有同学对“戊戌维新变法运动”和“洋务运动”的历史评价感到不解,认为两者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清末知识分子为维护封建统治进行的改革运动,但是,教材对两者的评价差别很大。在这里,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从领导阶级、改革对象、运动发起的意义等角度正确理解和深入认识这两次运动,要认识到,从当时的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说,“戊戌维新变法运动”为清朝政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即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道路,但却选择了错误的途径,把希望寄托在毫无实力的皇帝身上;“洋务运动”却是清朝贵族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进行的制度改革,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之下,改革没有涉及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两者虽然都维护清朝的统治,但根本出发点并不相同。同样,“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却被称为中国古代农民运动的巅峰,这是由于“太平天国”真正动摇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的基础,削弱了它的实力,为后来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积蓄了力量,为中国革命带来很大的启迪。

(二)了解历史事件发展脉略,论从史出

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和发展脉络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在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还要通过对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把握,培养学生“发展与联系”与“运动与发展”的哲学思维,在历史中发现规律,在规律中积累经验。例如,近年来屡次被提及的钓鱼岛事件、中日关系,其开端就是近代的甲午战争,日本经历明治维新后,野心勃勃的制定“大陆政策”,侵华计划蓄谋已久。同期清王朝经过洋务运动的改革,国家军备实力迅速提高,清政府一度形成“中兴”之势,但却由于官僚制度的腐败和清朝政府的软弱,难以形成团结一致共同抗争的力量,以致错失战机,导致甲午战争的失败,并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其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快速膨胀,积极对外扩张,迅速占领我国的东北三省,形成全面侵华的态势。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后,带领人民在反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结成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一致对外的抗战态势,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单个的历史事件与历史发展轨迹结合起来,总结历史规律,进而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家国一体的民族意识,形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思想升华。

(三)以史为鉴,学会科学判断,培养唯物意识

引导学生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度理解历史事件,正确认识事件发生的背景原因,从中发现能够应用于现代的经验教训,服务于现代社会生活。例如,在对引发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时,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就作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呈现在世界面前。面对1929至1933年这场带来空前破坏力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德、意、日等国家为摆脱国内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对内专制独裁,对外侵略扩张的方式掠夺发展资源,给全世界带来深重的灾难。虽然战争已经结束,但经济危机作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经环节仍会对世界产生影响。要避免战争,保持世界和平稳定的局面,必须总结出应对经济危机的办法。俄国在战争后期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计划经济,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境,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强大的经济、军事基础;美国经过罗斯福新政,以国家调控的方式改善了国内经济,使美国逐步摆脱经济危机,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并且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一条全新的发展之路。历史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指导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科学判断历史事件,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从而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性、先进性。认识到“危”与“机”的辩证与统一,进而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概况,形成不骄不躁,不卑不亢,泰然处事的性格与作风。

三、结语

历史核心素养不仅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提供了思想工具,而且对学生理解政治理论、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要重视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高考成绩,而且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立足史实和社会主流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华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环节要素设计探析———例谈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4):44.

[2]史忆生.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养成研究[J].成才之路,2016,(12):2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