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摭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7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摭谈

雷世招

福建省宁化县水茜初级中学

摘要:历史学科教育,学习的是过去的事件,但目的却是指向当下和未来的,

为此,需要通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鉴古观今的现实分析能力。文章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对当前历史教学的问题作出了分析,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的有效策略。文章对于进一步做好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提高历史课堂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概述;问题分析;有效策略

新时期,国家基于战略考量,提出了减负增效的“双减”政策。在这一政策形势下,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注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什么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呢?就是通过历史学习,学生不论遗忘多少历史知识,却依然能够在骨子里具备的历史时空观念,是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时能够坚持唯物史观,对历史材料做出科学的解释,以及用史料实证的能力,还有就是渗透历史教学始终的家国情怀。目前,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使历史课堂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导向不一致。为此,文章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概述,并对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略加分析,最后提出应对问题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策略。

  1. 初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概述

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过不同版本的五大核心素养,其时空观念素养、史料实证素养、以及历史解释素养,是没有异议的,所不同的是有的说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也有的说是唯物史观、家国情怀的。目前大家认可的,比较倾向于后者。

也有历史教育专家认为,可以从问题的反面来理解其核心素养。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历史思考,也不是历史方法,也不是基于历史的实践性行动,而是这三个维度下的整体的历史教育。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育不是讲历史故事,也不是像百家讲坛一样普及历史知识,而应该针对具体学生的关键能力,要有个性化的判断、理解、反思,要有批判性的思维等。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历史的好奇心都是存在的,但却对于真实的历史很“无知”,因此需要史料实证,而不是把历史当成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普及最简单的方法是“讲故事”,像百家讲坛易中天的《品三国》,但热衷于讲故事或者沉迷于听故事的,都忽视了批判性思维的参与,使历史成为娱乐化的工具。历史学习不可回避的是,要体现国家的意志,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学习的是为政治服务的通史,故而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但这也不是学科核心素养,因为学科核心素养还要结合具体的“人”,要培养其历史思考能力,形成其历史学习方法。因此,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又是针对“人”的个性化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价值观“灌输”。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目标建立不明确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不少教师都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教学目标的建立不契合实际,落实时难度过大,导致历史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与标准不符,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提升。受到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的影响,教师在引导学生历史学习时,也比较注重历史知识的认知与记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习惯、价值观方面的需求。针对历史教学目标建立不够明确的问题,教师只有积极反思,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才可以把握正确的历史教学方向,在合理教学目标的制定下,达成更多预设的教学目标。

2.教学方式的创新性不足

在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比较注重对单一说教式教学方式的运用。这样,只会增加历史课堂的沉闷性,出现教师讲得满头大汗,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而且还导致学生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不仅如此,单一教学方式的运用下,学生陷入了对历史人物、事件等记忆的学习状态,却没有自己的思维参与,对于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后续影响等缺乏探究,使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历史学习的本质,也无法从中汲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养分,这将会导致历史课堂教学与新课改的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等要求相违背。所以,历史课堂中教学方法缺乏创新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历史在学习中长久进步与发展的重要前提。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建构课堂的有效策略

针对现阶段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师应从新课标标准、历史核心素养等方面入手,提出优化性的历史教学策略,以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1.建立科学性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在备课阶段通过对教与学实情的综合考虑,设立课堂内可以完成的教学目标。历史教师在具体授课中,应始终确保讲述内容的准确性,这样才可以确保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历史学习。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内容时,历史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有趣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如果你现在穿越到秦朝,成为了商鞅这个人物,你如何让秦朝富强起来?再假如你成为其他国家的国王,有哪些方法可以打败秦国?等等问题。教师通过向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明显提升,而且不少学生为了准确回答问题,也会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与他人积极讨论,既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也达到了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

2.创新历史教学方式

创新历史教学方式,可以达到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与实效性的目的,可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提升其空间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如在学习“原始的农耕生活”时,如果教师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学生必然兴趣不高,即使全身心投入课堂学习中,也会出现学生理解不够深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样的教学问题,教师可以选择情境教学方式来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生存环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同时让学生结合已学过的元谋人、山顶洞人的相关知识,说一下他们分别是怎样谋生以及得到食物的?在学生给出了答案之后,教师还应追问学生,远古人类狩猎打渔时的不方便体现在哪里呢?在学生给出了冬天河水结冰打猎人不安全的答案之后,教师可以趁势再问学生,他们怎样才能得到稳定的食物呢?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将学生带入了新课的学习中。这样的情境化教学,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会更自然,对于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理想,同时也能够真正意识到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农业与生存之间的关联等。

3.为学生播放历史题材的纪录片

为了解决学生的历史兴趣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纪录片,这样学生在观看中好似真正进入了那个历史岁月中,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发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与体会,更加认可其中蕴含的精神。如学习“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时,教师搜索网络中有一些相关的纪录片,对其进行搜集与播放,当炮火的激烈、硝烟的无情与人物的爱国之情形成对比之时,学生可以真正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双减”形势下,要做到减负增效,必须基于核心素养下开展初中历史教学。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才能保证初中历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对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反思,并从创新视角不断优化,这样才可以在越来越优质、有效的历史教学中,使学生受到教师的科学引导,促进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与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中霞.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1(07):25-26.

  2. 张义科.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21(16):29-30.

  3. 孟建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1(09):20-21.

  4. 陈龙龙.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1(37):40.

  5. 鲁焕.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策略[J].初中生世界. 2020(4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