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社团化班级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1
/ 2

浅谈小学社团化班级实践

郑佳苗

温州市瓯海区外国语学校小学分校

一、 班级是一个“半自治性的组织”

由于中小学班级是由一些未成年人组成,因此班级组织是一个“半自治性的组织”,所谓“半自治性的组织”是指由未成年学生组成的班级并不能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管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要依靠外部的力量。这里有三层涵义:一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的目的;二是由于学生年龄上的特征和对问题认识上的不足,教师不能完全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管理班级的一切,教师必须对班级管理进行思想上与组织上的指导;三是教师不可包办一切,对班级实施完全控制。

因为,21 世纪的人要“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就必须既能认识外在世界,又能认识自我,能够成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这就必须具有自我认识、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完善的能力。而学生一旦具有这种能力,教育教学过程中就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面对二十世纪教育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学生班级管理自主化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

研究班级自主管理,首先就必须对班级的性质与特点进行深入的认识。对班级性质与特点的认识,是分析班级自主管理的必要性,确立班级自主管理理念的理论基础,当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是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论题之一。

班级不仅是学校组织系统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而且是“育人”的组织按行为科学的观点,班级的组织可分为正式的组织和非正式的组织。班级正式组织是由学校中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加以组合和编排组成的,每个学生都从属于这样一个组织,学生在这个组织中以学习为己任,班级的组织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共同的目标、统一的规章制度。

四、班级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

在学校组织中,班级是学生共同生活的基层组织,班级组织一旦建立,便会形成一定的班风,形成一定的班级文化,形成相应的情景条件和一定的心理气氛。班风的形成会对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它既会对学生产生压力,也会对学生产生动力和活力。有经验的教师非常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他们努力去为班级创设一个适宜于学生发展的优化心理环境和班级风气,使学生在班级中既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又学会了做人之道,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和谐而全面的发展。

三、班级管理的社团化

综上所述,在班级管理中融入社团化的管理模式,实行班级管理社团化,具体措施为:实行部门化管理,分设拓展部、学习部和生活部三个部门,由管理层班干管理;部门下分设小组,细分部门责任;策划举办班级活动,促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以综合测评作为活动奖励,提高参与积极性等。

(一)问卷调查分析。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65% 的同学认为现班级凝聚力较高,少部分同学认为班上同学凝聚力一般或无凝聚力。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认为班级比较团结。69% 的同学对班委表示很满意,只有极少部分同学不满意,大部分同学认为班干部是称职的,班干部积极动员组织同学参加班级活动,富有责任心,为建设班级作出了努力。34% 的同学对班级现状非常满意,42% 的认为一般,23% 的同学则表示不满意,表明同学们对班级现状还是不太满意,还有待提高,仍应该努力建设好班级,提高管理效果。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班级制度落实基本到位,但执行力不够,监督力度一般,进一步说明大多数同学觉得班级建设还有待提高,还不够完善。因此想尝试一种新的班级管理模式,来提高班级管理效果。在用社团方式管理班级的计划实施中,调查显示,只有 30% 的同学了解自己的职责所在,44% 的同学表示不了解,25% 的同学表示一知半解。说明只有少部分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职责。总的来说,社团文化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用社团的方法管理班级,大多数同学表示同意。班级与社团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对于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大家也都愿意尝试。利用社团的管理方法能够加强班级学生的归属感,让学生扮演社团中相应的角色,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班级凝聚力,培养团结意识。

五、存在的问题。

(一)在前期的实施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同学们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大多数同学并不知道这个模式的目的和具体实施过程,且并不清楚自己在该模式中起什么作用和需要做些什么,导致大家的积极性低下,配合度不高。二是班级干部与社团管理者之间配合度及默契度不高。由于这两个职位都属于管理层的关系,双方的管理层会存在冲突,从而使工作无法很好地进行,在沟通方面也无法做到统一。没有将班级干部对班级的领导力与社团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关联起来,造成了双方配合不足,默契度低,实施效果不佳。三是执行力度低。在一个班级中,同学们难免形成小团队,且因为班级中的团体活动和相处了解的时间并不多,导致班级同学之间情感基础并不深厚,团队意识浅薄。加上是第一次尝试这种管理模式,实施组织过程中的分工也没有明确和细致,班级干部并不能很好地带动整个班级的活跃性,社团负责人也无法向每一个同学准确下达任务,导致执行力度低。

(二)解决方案。

关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得出了以下改进方案。一是针对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的问题,决定与辅导员协商,并在征得辅导员同意的情况下,实行参加活动即可获得综合测评加分的奖励。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提高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并且在同学们自愿参加班级组织活动的前提下更有利地开展一系列的新模式管理措施。利用社团方式管理班级,自愿自发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才是改革的初衷。二是关于班委与社团负责人之间默契不够甚至容易引发矛盾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将社团负责人与班委相结合,即班长和团支书同时兼任社团负责人的主席团,在开展活动之前由主席团成员讨论开展什么活动并决定布置给各部门的任务与活动细节,再把具体任务传达到各部门负责人之间,这样一来既能合理安排工作,又能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分工明确且提高了任务行动的效率,优化了管理层系统,进一步证实新制度实施的可行性。三是对于管理层对班级成员的管理执行力度一般,班级成员并不愿服从管理层安排的问题,经过商讨与多方面探查想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可以对班干部的选举方式进行调整,从以前辅导员任命班干部或自荐的选举方式,改为每一学期进行一次班委选举,班委选举的方式是在全班面前演讲,全班同学均有机会参加,选举结果由全体班级成员投票产生,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下选举出合班级成员心意的管理层。这样的管理层更容易使班级同学信服,并且在维护班级秩序的同时,带领同学们在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开心学习并热爱班级生活。

四、结语

本项目通过班级管理社团化实践,研究了班级管理采取社团管理模式的可行性。首先,阐述班级管理的重要性,描述了在当今时代以往的管理模式容易导致的不良现象。其次,探究社团模式的基本特征,借鉴其优点,用以实践管理班级,并观察其效果。最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来分析阻碍班级管理社团化的原因及解决方案。综上,班级管理社团化不仅可以令学生在集体中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还会营造出学生所欠缺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更能令学生在班级体这一舞台实现自我价值。在实施过程中尽管遇到一些问题,但也都能积极面对并解决,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