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品质——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评价案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5-10
/ 2

构建思维导图 培养思维品质——小学英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评价案例

王淑华

山西省临汾市第一小学

【概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发展。”我们看到小学生英语的评价方式大多是以传统的考试成绩为评价的标准,以英语成绩来评判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这种传统的评价方式并没有全面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过程,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评价作为小学英语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课程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评价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方式、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以激发和保持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将评价有机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

本案例以外研版《英语》(陈琳主编)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教材中Module4 Unit1 的教学为例,通过反复听读课文,在各种层次活动的推进下,帮助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辨识、评价、创新等思维方式,增强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本案例评价包含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习惯和策略、交流与合作、课堂学习、作业、练习表现、英语实践活动,从多个维度开展评价,发掘学生独特的人格优势,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一、背景分析

本案例是外研版《英语》(陈琳主编)三年级起点六年级上册教材中Module4 Unit1 的教学。

主要功能是谈论自己喜爱的中外节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已学语言谈论自己喜爱的中外节日,Unit1中的语境是中国学生Daming看望在美国的堂兄Simon,两人谈论美国的节日的有关事情。

还要培养观察力、注意力、甄别、提取信息以及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的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完成本课内容思维导图能,课后能独立完成自己的思维导图。在积极参与活动、和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和学习成就感。

本模块所涉及的中外节日的语言情境,是学生熟悉和了解的,因此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能积极发言,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已经初步具有自学能力。

二、案例描述:

【教学片段】

Part 1: While-reading

在读中环节,教师把阅读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并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以下简称:T--teacher、S--student)

1.读前预测,初看整体感知,明确对话主题

T: Just now, we saw lots of festivals. Look at this picture. Daming and his cousin Simon are talking about festivals, too. Can you guess what are the festivals?

S1: Christmas.

S2: Halloween.

T: Now watch the cartoon and find the answers. Let's have a look.

(教师播放课文动画)

T: Have you got it?

S3: Flag Day.

S4: Thanksgiving Day.

T: So they are...

Ss: American festivals.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板书核心词汇进行教学,初步搭建思维导图框架。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化、多样化、多维化评价方式。

在这课堂上,老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小组合作、交流,逐步完成这个思维导图以后,可先让学生先自评、再在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评,有利于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自评】:让学生对照一定的标准,按学习态度、任务前评价、任务时评价、任务后表现、与同伴合作、自己尝试完成几个指标进行评价,分为好、较好、一般、需努力,进行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及时自我纠正。

【评价内容】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参与程度,在双人活动和小组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习中对异国文化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以及在学习进程中学生的智力发展、综合素质以及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都是学好英语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无法通过定量方式测定的,也无法在终结性评价中反映,因此,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能够让学生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形成性评价包含学习愿望和能力、学习习惯和策略、交流与合作、课堂学习、作业、练习表现、英语实践活动。

三、案例反思

本课通过教师充分解读文本,理解核心语言,并提出指向明确、思路清晰、具有内在逻辑的问题链引导学生发现信息,处理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散点式与碎片化的文本信息进行了条理地分析、提取和加工,理清了文章的脉络层次,得到了阅读策略的指导并构建完成了思维导图。同时,通过思维导图既简洁清晰、具体形象,又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的呈现,为学生语言输出搭建了平台,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本课的讲授,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给予客观、公正的整体描述。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同学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产生。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注意积极鼓励,正面肯定成绩为主。评价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描述小学生综合素质不同方面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某一方面表现评价为“D”时,应极其慎重。

评价结果要切实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和工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