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成功的驱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26
/ 2

学生活动 ,成功的驱动

张文亭

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50010

摘要:目前,国内在这一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缺乏,暂处于借鉴起步阶段。要建立科学的、可量化的成功影响力及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大量可观测的具体个体样本上,因此相关研究还有较长的路要走。教育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教学要想激励、唤醒、鼓舞学生, 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 真正使他们学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高度重视和运用课堂中的学生活动。

关键词:学生;成功;驱动

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具体阐述了“学生活动”的涵义及其在教学中成功的重要性。

一、学生成功的内涵

尽管关于学生成功的定义在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描述,对学生成功的定义为:积极投入教育性活动中,取得一定的学术成就,以及对经历感到满意,获得了渴望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形成了学习的持续性;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取得成就。完整的学生成功概念包括了学生就学期间的成功和毕业后的成功;前者指学生提升了知识、品德和能力,维持了学业,获得了学位;后者则包含了事业纬度、精神纬度和社会纬度三个方面,如个人的兴旺发达、精神充实、幸福感强、社会负责感强并能够回馈社会等。随着不同研究者的加入以及相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关学生成功的衡量指标会出现不同的补充和细化,但其评价标准围绕在坚持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前提条件下的个体的全面发展与成功。

二、学生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体现

新课程标准明确阐述了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所谓“学习活动”就是学生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它是一种良好的“氛围”——能促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觉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教育教学中,充分激发有效的学生活动,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验数学发现的欣喜,再创造的快乐,激发创新意识。这样,不仅开放了教材的空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之中,真切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学以致用,而且学生之间水到渠成地进行了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辩论、探索,不但明白了公积金贷款知识,还理解了零存整取和一次支取的含义及一次性贷款和逐年贷款优劣的比较,得出了正确的计算方法,而且使学生充分体验了再创造过程,主动地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背景紧密地联系起来,真正理解了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和实用价值,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数学教学的学生活动中获得成功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如何创造良好的学生活动氛围

1、提升学生心理素质。人的行为是心理活动的表现形式。学生在班级里表现出来的活动行为是直接受教师影响的。也就是说,如果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相容,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积极的行为表现,反之,学生就会表现出消极甚至对抗行为。所以,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学生感情上的投资,减缓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压抑,解放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学习,变苦学为乐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与学生心理上的相容。这种师生之间的感情联系虽然是无形的,但一经建立,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教。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联络师生感情。对于学生的普遍厌学心理,不管是尖子生,还是后进生,只是表现程度不同罢了。一旦有了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就会无精打采,不愿意去交流,抵抗活动,要想克服这种情绪,教师必须面对学生厌学思想做出正确的心理诊断和深入剖析,合理运用学生心理达到师生心理上的相容,实现教育学生的目的。由此可见,教师应充分重视对学生感情投资,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在教学中巧妙的运用“暗示”学问,如语言,眼神,行为等,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建立和谐的心理沟通,从而让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创设高质量的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是一种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的刺激性的数据材料和背景信息,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它是从事数学活动的环境,产生数学行为的条件,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比较良好的情感体验。(1)合理性。即情境创设中的背景信息应符合现实生活场景和事物运动的客观规律,其数学信息应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这也是符合新的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2)问题导向性。即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为价值取向。(3)有效性。即数学情境的创设应以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为着力点。其实,好的问题情境也容易产生,但这需要教师用心去观察,去调研,去搜集整理。在学习柱体体积时,可以这样引入课题: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实生活中一个有趣的现象——易拉罐的形状大致相近,它的高度一般是它底面直径的两倍,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有某种原因,这是学生必然会展开活动,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老师的引导,分析得出易拉罐的形状都是正圆柱,学生不但会掌握比较抽象的柱体体积公式,而且会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最值模型,进行求解,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尤为重要的是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3、适当地介绍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在教学活动中溶入数学史知识,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知识形成的背景,使学生亲身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活动中可讲述一些数学家的故事,尤其是这些数学家犯过今天看来相当可笑的错误,介绍一些大数学家在创造过程中是如何遭遇挫折和犯错误的,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方法上从反面获得全新的体会,而且知道大数学家也同样会犯错误、遭遇挫折,了解在建立一个可观的结构之前,数学家们所经历的艰苦漫长的道路,如何在迷雾中摸索前进,并且如何零零碎碎地得到他们的成果,这些数学思想形成过程中的曲折与艰辛以及那些伟大的探索者的失败与成功,应能使在学习中遇到难题的学生,获得顽强地追究他所攻问题的勇气,并且不会因自己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而感到颓丧,还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不仅仅是训练思维的体操,也不仅仅是科学研究的工具,它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4、开展学生活动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活动的权利,应当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防止一部分优秀的学生控制和把持着局面,要注意引导同学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学习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活动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在教学中,不应追求任何一种强制的统一、过份的规范、人为的约束,应当给学生充分表达不同意见的机会,提供一些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活动任务。只有本着“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遵旨,让他们完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让我们的学生活动成为学生成功的驱动。

重视学生成功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可以通过思想激励、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对学生的学业给予辅导和帮助,促进其取得人生成功,对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乃至取得人生成功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柴少明,丁美荣.国际开放教育领域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评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9.16.

[2]李国俊,季淑娟,王瑜.新范式、技术系统及教学支持开放教材行动的实践与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0.15.

[3]陈鹏,刘华.学习变化和新范式、技术系统及教学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