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8
/ 2

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高春华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小学 福建三明 365000

摘要:新课标中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求是不仅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要能够在学习中发现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探究解决,也需要对同一问题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要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本文将探究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

引言

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较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基础数学知识的掌握,还要重视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运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1在数学课程中融入生活化场景

1.1创设生活化情境

学生直接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是较为困难的,并且在数学书上还有很多数学符号,想要学生理解这些知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将学生所熟悉的场景在课堂上再现,可以降低学生的陌生感,促进学生快速理解知识内容,提升效率。例如,在讲解除法问题时,教师可以带21颗糖到班级,然后提出问题:想要把分给7名学生,要如何分呢?这时学生可能会说出各种各样的分法,教师继续引导,若是大家分的数量不一样会怎么样呢?学生很快发现,“平均分”才是最公平的,并且对“平均分”的概念有了准确的认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问题更加精准,也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随后的学习中也能够积极提问,以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化场景设置还能使得学生了解生活和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

1.2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习最好的方式便是学生直接参与探究知识的学习活动,在亲身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例如,在以上题目中,把21块糖分给7名学生,每人分到几块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为了保障分糖的公平公正,学生会将糖一个一个分发,之后整理数学算式,这样的方式学生对除法含义的理解更加深刻。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题目进行简单的改变,变为“将21颗糖分给10位学生,每人分几块?”在对除法的理解的基础上,再次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就非常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得到提升。

2培养学生数学直觉思维

数学学习中虽然有很多需要理性思考和程序化的内容,但是对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直觉,教师也需要重视对学生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在数学解题中,会出现很多依据直觉进行判断猜测进而验证猜想解题的情况,也就是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运用直觉思维进行思考。例如,教师给出数学题目:超市上午卖出29斤苹果,下午,卖出13斤苹果,提出一个数学问题,使得计算结果为“29+13=42”,学生直接能够看出是计算“超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斤苹果?”,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必批评,而是了解学生学生的思考过程,并对正确的解析为学生讲解,引导学生理解每一个问题的含义。数学直觉思维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重视对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升学生的思维敏捷度。

3指导学生掌握解题策略

3.1学会收集信息,正确理解题目

在解决问题之前,首先需要正确理解问题,理解题目中所给到的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问题,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在数学的应用题中,很多题目都是用文字来表述题目的内容,只要通读题目的内容,就能顺利理解题目的意思。但低年级的应用中有很多以图形呈现的题目,学生需要能够看懂图中给到的提示内容,能够从图中找到已知条件,然后进行求解。例如,图中画着五个水果糖,旁边注文:棉花糖比水果糖多4个,棉花糖和水果糖一共有多少个?部分学生不认真理解题目的意思,直接列出算式:5+4=9,这就是没有发现题目中暗含的意思,题目中是有两问,已知水果糖的数量,需要先求解出棉花糖的数量,然后再计算总和。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分析信息的过程,对学生分析有误的部分重点强调,加强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要能够正确分析题目中给到的已知条件和需要求解的问题,进而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3.2引导学生抓有价值的信息

低年级的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对图示中展示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与解题相关的信息,也就是需要学生能够理解题意找出解题的有用信息。首先,在数学解题中可以运用辅助画图的策略提升做题准确率。例如,在学习认数时,对于满十以上的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满十先圈一下,然后再加上剩下的数,确保写出来的数是正确的。其次,还可以在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处做好标记,标记出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问题。可以在已知信息下面画直线,在问题信息下画波浪线,便于学生能够清晰知道已知信息和问题信息。再者,对于不好理解的题目内容,教师帮助学生进行细致分析,找到分析这一类题目的技巧,增加这部分的练习,从而解决问题。例如:小明有14个苹果,比橘子多四个,橘子有多少?很显然,在这里需要区分出“比橘子多4个”是谁多谁少,然后列出正确的算式。只有从题目中能够提取出有效信息,才能够保障解题的准确性。

3.3引导学生认真计算,提高准确率

审题能力是学生解题的关键,但是传统教学中往往会忽略这部分的能力,审题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题目中找到关键信息,分析清楚题目的问题和条件,在正确审题之后列出正确的算式,接下来就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部分学生会在计算时十分粗心,或是计算能力不足,会在计算部分花费较长的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加强培养,日常可以布置限时口算卡,多次练习之后学生的计算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需要背诵的九九乘法口诀,要求学生完全掌握理解。计算能力是学生整个数学学习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需要在数学学习的各个阶段重视培养,提升解题能力。

3.4深化应用,加强数学问题的训练

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在实践运用中还能够提升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以记数学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记下家庭的日常开支,或是自己的日常花费;再如,在班级选班干部时,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统计的知识内容统计每一位候选人的票数。这些都是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专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提示,潜移默化中学生会主动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可以作为范例在班级展示。

结语

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由于自身知识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局限性,使得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会出现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就需要教师首先能够通过创设情境等方式提升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学生能够理解的生活化的方式帮助理解,同时还要从审题查找信息和提升计算能力的角度促进学生解题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随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艺萱.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9,(8).83.

[2]靳慧玲.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3).170.

[3]冉启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意识培养策略[J].神州.2018,(12).182.

[4]李振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5).22.

作者简介:高春华,研究方向:小学数学,单位: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东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