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4-11
/ 2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研究

张丽娟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正定镇东门里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800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在不断的进行着素质教育的改革,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出现了研学旅行。从2013年开始,我国推行中小学研学旅行活动,这也是在《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有了明确说明的。2017年实施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也提出要支持鼓励学生选择自然、社会以及环境等主题开展研究,实施各种研究实践活动,比如说研学旅行、社会调查以及野外考察等,当时还要求学校教育的学习系统中要将这些活动也要纳入进来。因为国家层面的支持,学术界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更多的研究,很多中小学也都在实施研学旅行教育。不过我国的研学旅行活动周期大多是比较短的,而且社会媒介对于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缺少认识,所以学校教师在开展这方面活动的时候,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缺少技能,课程评价不合理、经费以及学段衔接不够连贯等。下面我们就对这一领域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 研学旅行;课程化;问题;策略

引言

通过实现课程化能够使教育活动变得更加科学、系统,更有持续性。对中小学的研学旅行进行课程化,可以使研学课程体系变得更加的丰富,能够为研学旅行活动的开展提供持续性的支持。我们要对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问题产生的原因,然后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进行完善,使研究性学习,能够与旅行体验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丰富学生的见识与学识,健全他们的人格,使研学旅行教育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

1 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旅行、轻研学,课程无法发挥育人功能

所谓的研学旅行,也就是要实现“一路行程,一路学程”的目标。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应该能够发挥出让学生在游中研,在行中悟的作用。研学旅行必须要对研学以及旅行的关系进行科学的处理,这样才可以将学与游相互促进的作用发挥出来。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学校都把研学旅行与春秋游等同了起来。学校没有进行前置的课程设计,在活动前也没有进行方法上的研讨,也没有进行技能训练或者储备相应的知识。特别有些在进行实践、探究活动的时候,就只是简单的进行观光游览,听听讲解。在结束了旅行以后,他们也没有进行课程上的拓展。缺少研究性学习以及体验式的教学,课程缺少教育意蕴,结果研学旅行课程没有将其通过实践进行育人的作用全面的发挥出来[1]

1.2 学科嫁接痕迹明显,课程开发落入应试教育窠臼

对于研学旅行来说,它的优势主要是体现在它有着动态和变化的情境,这样能够对学生的感官产生更多的刺激,使他们形成更多的体悟,更丰富的感觉。研学旅行是在向世界学习,而不是在通过书本学习。需要让学生能够轻松自由的去进行旅行,在旅行中学习,这样才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那学生能够通过进行游览来获得教育,将校内、校外的学习联系起来。我们不能只是将研学旅行看成是课堂,搬到了校外,更不应该继续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模式,而是要作为一种纽带将学科知识联系起来,那学生通过行走来融合他们的书本知识以及生活经验[2]

1.3 课程开发不成体系,呈现出无规律、非连续性特征

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程体系的建立。可是实际的情况是,很多的学校在开展研学旅行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进行顶层的设计以及统筹规划,他们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并不完善,缺少主题序列性,也没有建立主题模块,在进行实际操作的时候,没有进行有效的统领,主题也比较单一、缺少序列性。许多学校每年各个学段组织的主题活动都是一样的,缺少变化。相同的主题下,也没有对不同学期、学年以及学段的子课题的统领,没有进行有梯度的、有纵深的设计。而在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还有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将不同的主体进行模块化。有些学校虽然设计了很多不同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可是却没有通过校本文化对这些主题进行统领,没有将之和校本课程整合起来,也没有和国家课程或者综合实践课程进行互动,这就导致学校的课程体系还无法达到模块化[3]

2 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开发的路径探索

2.1 积极响应素质教育号召,推进课程改革

从学校方面来说,我们必须要建立专门的研学旅行课程化小组,依照国家的要求以及学校自身的定位以及发展需要,开展课程化的活动。首先,需要确定课程的总目标,要将学校的总体的过程的阶段性的目标都列出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能够实现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其次,要确定不同学段的研学目标,具体的研学目标以后,再进行相应的实施方案、主题活动手册的编制,将研学目标和研学过程进行结合。最后,要以以生为本思想作为指导,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目标、主题以及实施途径等进行细化,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标准体系以及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优化,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4]

2.2 课程资源序列化,保障学段衔接紧密

在建设研学旅行课程的过程中,要实现研学旅行的序列化。首先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根据学生所处的年纪以及不同的主题分出梯队以及序列,确保研学旅行能够顺利的实施;其次,课程管理必须要以主题研学为中心,要以主题为中心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并且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教学教材的设计;最后就是要将游学结合起来,做到以人为本,要符合相应学段的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对研学旅行课程进行设计。只有实现了课程的序列化以及系统化,才能使之更加顺利的实施,能够有序的开展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教学。

2.3 内引外联,培养研学导师

首先,学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展开研学旅行活动,对学校研学导师进行短期培训、集中时间段对外输送进行经验交流与学习,强化本校研学师资力量,并让其在学习与交流中茁壮成长;其次,积极向内引进研学导师,填补学校的实践综合课师资力量短缺与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再次,中小学应积极与研学类高等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取得联系,定期选派研学专业学生来校展开研学活动指导,进行不同专题、主题内容的交流与学习,培育学校内部的研学师资力量[5]

3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途径,我们需要根据育人目标的变化而调整课程的手段。我们需要对研学旅行课程化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对其进行完善,通过更科学的课程内容,来实现他的培养素养的,研学旅行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曲小毅.研学旅行课程化的路径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0(06):44-46.

[2]许芳杰.中小学研学旅行:现实困境与实践超越[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11):6-8.

[3]李倩.国内研学旅行课程研究:回顾、反思与展望[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01):79-84.

[4]殷世东,程静.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化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8,38(04):116-120+115.

[5]李军.近五年来国内研学旅行研究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31(0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