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贤江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精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3-29
/ 2

吸取贤江教育思想中的德育精华

张聪明

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浙江 慈溪 315326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杨贤江先生认为:健全的完人应“有强健的身体和精神,有工作的智识和技能,有服务人群的理想与才干,有丰富生活的好尚与习惯。”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应培养出这样的人。如今,各级教育领导部门也都强调必须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人,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当代小学生出生在21世纪,成长于网络时代。他们的心理状况、接受能力、欣赏水平发生了很大变化,接受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方式、方法、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因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对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

一、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困难

(一)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的现象依然存在,且程度颇深。大部分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认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等生,所以他们“自然而然”地挪用了品德与生活(社会)、体育、综合实践等所谓的“副课”,来补习所谓的“主课”内容。这就偏离了国家想搞优秀教育的初衷。杨贤江先生说过:学校教育所做的事业,决不仅在知能的授受,而又重在品格的涵养。杨贤江先生还说:没有“指导全人生”的观念存在,可以说是畸形的或蹩脚的教育。

(二)教师的品德修养对学生的影响产生了副作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有师范专业毕业的,也有其他专业毕业后通过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编制招考成为了教师。而现在的师范大学开设的课程并没有涉及到教大学生成为教师所应具备的全面素质和技能,更何况不是师范毕业的教师了。教育者自身的品德修养还欠缺着,如何去做受教育者的榜样呢?杨贤江先生在《我所希望于今年的学生》中曾说过:学生求学,一半靠教师的指导,一半靠自动的研究。可见,教师的品德对学生的品德影响之大。

二、实施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

(一)良好的习惯——建立意识,督促养成

杨贤江先生在《信仰与成功》中说:学生时代是最好、最适当的养成种种善良习惯的时代,也就是培养种种健全心境的时代。他也在《学生新生活》一文中曾经谈到:养成习惯可有五种好处:(1)可以省时;(2)可以省力;(3)可以减少错误;(4)可以减少无关系的动作;(5)可以从琐碎的反应到大体的反映。从杨贤江先生的教育思想中,足够看出善良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来说,一生受用。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通过一件件日常生活中小事体现出来的,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碎的小事做起。小学生在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有“反复”的特点,可以采用“反复抓”、“抓反复”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它又是一个艰巨的、长期的、细致的过程,不能期望一朝一夕就可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继而才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的深化实践,最终变成自觉遵守。例如:我们班教室设有“丝丝绿意”一角,就是让每位孩子每天轮流照顾同学自愿贡献的绿色植物。为了保证此行动能坚持下去,我还在一旁的墙壁上贴了班级名册,完成任务的同学就在自己的名字旁打勾。开始那段时间,经常有孩子忘记照顾花草,总要我和我的班级小助手提醒,效果不理想。但我知道,习惯要慢慢来,我坚持着每天的提醒。慢慢的,我提醒的次数越来越少,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已把爱护植物养成了自己的习惯。我甚是欣慰。

(二)良好的氛围——向上校风,保障德育

杨贤江先生对校风的解释:校风指学校所表现出来的态度。他还说:校风形成之主动,固为教师人格之影响。

建设良好校风,必须在校长领导下组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实现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规划、安排好校风建设的各项工作任务。在建设良好校风的过程中,领导要带头,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


在班子带领下,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师德规范》,抓好教师为人师表的好教风。良好校风是靠领导和教师的优良作风带出来的。青少年学生模仿力强、可塑性大,他们把领导、教师作为自己模仿的榜样和行动的楷模。所以,领导和教师的模范行动、表率作用是影响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重要条件。

培养好的校风,首先要培养好的学风。杨贤江认为:在小学教育,犹主张自动主义、自学辅导主义,以发展其自动之能力。因此我们的校风建设还必须依靠学生自身的教育,把学风建设与自治自理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从日常行为习惯做起,并能做到互相监督。

杨贤江教育思想,涉及人生、教育、修养等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是新一代青少年成长的启明灯。尤其是德育方面,更值得所有老师和学生去研究和学习,对于我们当前学校的德育创新,更具有划时代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克勤、方国祥著:《杨贤江言论集粹》,黄河出版社,1999年版。

2、任钟印著:《杨贤江全集》(第一卷、第二卷),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3、钱钟源选编:《青年修养与青年教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4、《提高养成教育认识讲求养成教育方法》 中教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