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取向,体能循环——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过程取向,体能循环——浅谈幼儿园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张晗

赣州市赣县区城关幼儿园东园 341100

摘要:伴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在高度重视提高幼儿体能教育的引领下,幼儿园对户外活动领域的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此基础上,幼儿园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为前提来组织户外体力大循环活动,在适当的区域内,投入和使用相适宜的素材和器械,能够点燃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发展其运动兴趣,并在愉快的运动体验中,获得成功的喜悦,还增强自身的体质,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体能;大循环;户外活动

一、合理甄选运动器材,保证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运动器材是幼儿发展的基本支撑媒体,是幼儿能力提高和经验积累的载体,因此,在每个活动区域,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从简单到繁杂、从易到难的多种素材,对素材的投放也要尽可能地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场地设施应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并能根据现有条件充分利用材料的价值,让幼儿得到有效的运用。

1.体育器械的使用和投放具有趣味游戏性

在中班钻爬区"我是勇敢的小战士",教师可利用大树荫网设置栅栏,通过环境不断强化幼儿向前的要领,安全地前进。又如,在小班中进行的投掷区域——打仓鼠时,老师将投掷物放在中间,在轮胎周围设置投掷高度和距离,打仓鼠的游戏状态会刺激孩子的投掷兴趣。再如,在大班"探险寻宝"活动中,老师们要在平衡区的梯子上放几个非常形象的鲨鱼玩具,表示桥下很危险,必须保持平衡,慢、稳、好,不要掉进河里,成为鲨鱼的盘中餐。

2.运动装备的使用和部署应具有挑战性

体育运动的形式是多元的,根据幼儿的体能水平,适当设置一定的挑战性,吸引幼儿积极参与,培养孩子大胆、勇敢的意志品质。

3.体育器材的使用和设计应具有层次性

体育器材装备要吸引幼儿,让幼儿爱玩、乐玩,教师要经常引导幼儿改变运动方式,努力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适当的活动空间。

例如:投掷球提供大小,根据个人喜好选择站位,平衡球制作梅花桩、平衡木、跳跳床和高跷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选择运动器材,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内在锻炼需求和兴趣偏好。

二、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体会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

大循环户外活动可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体力、智力和能力状况,抓住兴趣点,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成功感,感受体育活动的快乐。根据幼儿的个性化需要,通过常规的大循环活动,让幼儿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活动内容,培养幼儿勇敢拼搏的精神,强化规则意识和集体观念,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独立能合作的品质,提高幼儿的自主运动能力,使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运动能力都有不同水平的提高。发挥教师创新精神,激发幼儿运动潜能,为幼儿健康全面、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反复开展体验大循环活动,获得宝贵的经验,教师可以拓展教学思路,引导孩子们一起探索新材料,以及幼儿感兴趣的新玩法,引导其在探索和互动中,不断发掘孩子们能动作用,开发其运动潜能。在每一次大循环活动后,孩子们虽然汗流满面,但每个幼儿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我们每个教师都无比的欣慰,同时深切地体会到体验大循环活动的魅力,其"童本"文化的内涵,也让我意识到课间体能大循环给孩子们的身心发展和进步。

三、基于幼儿个体差异性,增强幼儿运动自信心

由于每个幼童的身体素质不同,他们的运动能力也有很大差别。要有效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体育教师必须先了解每一位幼儿的运动能力水平。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园区的户外环境中应设置简单、复杂、难度不同的材料和器械,并为不同班的孩子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安排合理的训练模式。所以,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客观对待幼儿的个体性特征,摒弃以往"大一统"的教学模式,基于幼儿的真实需要,指导其使用运动项目所需的器材,并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正确地进行运动,以此充分激发幼儿能动作用,在增强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幼儿克服困难,积极运动的自信心。例如,在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平衡训练中,使用幼儿园的平衡步行板,基于幼儿能力和升高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运动,对身材瘦小的孩子,可指导其进行“直道”平衡木运动,减少运动的难度;教师可以采用“间隔”平衡木运动来指导身材中等的幼儿参与;对个儿高、重心稳定、运动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使用“弯形塑形”平衡木,拓展运动的难度,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这样,使孩子们在此项运动活动中都得到有效锻炼,增强运动自信心。

四、灵活使用体育器械,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幼儿运动体能的提高和全面健康发展,离不开使用体育器材的合理投送和配备。鉴于儿童好奇心强,喜爱探索,且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运动器材的投放和使用应具有挑战性,使运动和训练更富吸引力,引发孩子们的好胜心,促进其参与的热情,同时,使幼儿得到有效锻炼,充分培养其勇敢、挑战自我的优秀体育品质。此外,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也不可忽视,教师可以在特定的区域创设一些有趣的标识物,尤其在放置材料和器械的旁边贴上对应的图示,引起幼儿的注意,让他们了解运动规则,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这样,使体能锻炼更加科学和规范,起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同时让幼儿避免不合理的运动造成身体伤害。

五、保证幼儿在户外运动大循环活动中的安全

首先,安全是所有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教师应该高度关注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并且及时地对园区的大型器械,以及碎物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此外,园内有诸多自制活动器械,在评选教具时,其评价标准中的安全性不可忽视,要得到高度重视。这样,唯有确保安全,活动素材和器械才能安全投入和使用,同时,开展活动过程中,幼儿园的管理人员也要全面监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地调整和解决,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 ,确保孩子们安全地活动和快乐健康的成长。其次,为保障幼儿安全,应从积极引导、自我保护、集中教育等多个方面加强幼儿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由于大循环活动分为钻爬区、跑步区、跳跃区和平衡区等区域,其场地较为分散,每个地区的玩具、材料、地点各不相同,教师在开展时,有必要向孩子们详细了解各个地区的情况。而且,老师也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在哪些活动区域存在安全隐患,更容易发生危险,告之幼儿该如何避免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受伤,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在充分理解游戏规则的基础上,掌握防护知识,掌握保护自己的方法,在遇到必须独自面对的问题时,才能不受伤害。

总而言之,考虑到幼儿行为的变化,幼儿非常喜欢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运动形式,我们要开展新颖、多元的户外体力大循环运动,在健康的运动环境下,不仅可以使幼儿体质得到良好的发展,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还能引导幼儿如何与伙伴协作,在运动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情感,从中获得无限乐趣,促进他们更加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郑春艳. 幼儿园体能大循环户外游戏活动的研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18(36).

[2]席晨露. 浅谈幼儿园如何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J]. 中外交流, 2019, 000(036):325.

[3]魏念萍. 幼儿园如何开展户外体能大循环活动[J]. 甘肃教育, 2021(2020-9):1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