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培养中的助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培养中的助力

覃凯玲

南宁市第十八中学 537000

摘要:时空观念是学生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的联系的必备能力,也是历史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时空观已经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尝试在历史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时空观,下文就重点以初中历史教学为例,简要谈一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学生历史时空观培养中的助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核心素养;思维导图

前言

“时空观”主要指学生观察和剖析事物与特点时间、空间联系的一种素养,是学生认识历史的主要方式和思维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了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性,提出了“了解历史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查”这一知识与能力目标,要求广大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时空意识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历史认知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为此,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其直观形象、简约概括的结构模型非常有利于学生思维观的形成和发展,也正是源于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引入了思维导图,力争通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一、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的重要性

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历史学科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把握时间和空间也是学好历史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因此,历史核心素养强调了时空观,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师重视学生时空观培养,其重要性表现有二:一是良好的时空观有助于学生建立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将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思想变化、政治局势变化、朝代更迭进行梳理,有助于学生历史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良好的时空观有助于学生分析微观和宏观,并且将其进行对比,从而更准确、全面地把握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更准确地解读历史事件。比如,在微观层面上来讲,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位置以及结束的时间和地点等都能够让学生将各事件之间进行细微的对比和分析,从而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能够更直观形象地反映出历史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是培养学生空间观的重要教学辅助工具。作为新时代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应巧妙借助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活动,以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帮助学生建立更广阔的历史视野,更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

二、思维导图在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助力体现

(一)思维导图梳理整合历史事件,助力学生把握历史知识的时空迁移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习历史再也不能单靠死记硬背了,掌握思维策略和方法尤为重要。从历史知识的历史性和共时性角度来看,学习历史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时空观念,以横向和纵向两种历史思维方法看待历史事件。为此,我们历史教师不单单要讲述单个历史事件,更要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从整体性看待和分析历史事件,从而准确地探索出历史的发展规律。针对此,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思维导图,借助思维结构将零散的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事件,这种能力也就是学生历史时空观的集中反映。

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中,将思维导图分成“公元前138年—前119年 使者·从长安到西域”、“公元前119年后 通道·从亚洲到欧洲”、“公元2013年后 新生·从中国到世界”三个部分,将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与今天的“一带一路”在时空上联系起来。再如七年级下册“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这一事件就随着时间改变而改变,从隋文帝时期开始分科考试,再到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意味着科举制度的初步形成,再到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意味着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再到武则天时期创立的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期,科举考试内容增加诗词歌赋,再到明清时期,八股文成为科举制的主要特点,直到清朝末年,科举制被废除。整儿事件的发展过程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整合起来,以“科举制度”为思维导图的主干,以不同朝代为思维导图的枝干,每一个枝干上有以“科举制度的特点”、“政治形式”、“文化教育”为枝丫进行局部细化,最终形成一个关于“科举制度的建立-发展-废除”思维导图,导图按照时间顺序清晰地呈现,学生通过导图仅能够认识到科举制度的调整和政治形式、文化教育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当然,引导学生梳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就实现了历史知识点的整合和逻辑关系对比,也是培养学生时空观的过程。

(二)思维导图呈现历史时间轴,助力学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时间轴是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工具,也是思维导图的一种演变形式,更是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通过画时间轴,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搭建历史时空框架。

一方面,教学完一节内容后,可以要求学生课后自主绘制时间轴,在图上表现出时间节点,注明每一个时间节点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变化过程,帮助学生理清历史事件,形成正确时空观念。例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内容后,可指导学生以时间为轴线,将三国鼎立时期的重要战争串联起来,同时在轴图上标明战争对象、战争起因、经过、结果、影响等重要知识,借助时间轴这一导图有效避免了记忆混淆,加深自己对相关历史事件的理解。

另一方面,教学完一单元内容后,同样可以指导学生绘制相关思维导图,例如“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这一单元内容教学完后,可鼓励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一时期的政权的建立和更迭清晰的呈现出来。既能够起到巩固复习的教学目的,同时也可帮助学生理清朝代更迭的逻辑关系。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时空观是历史学科素养的本质要求,是学生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是帮助学生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历史、解读历史的重要思维,我们要积极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合历史事件,梳理知识框架,不断强化学生时空观,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培养初中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探究[J].赵兵.新课程研究.2020(08)

[2]浅谈历史核心素养之时空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艾宛虹.中学历史教学.2017(05)

[3]我们赖以认识历史的“时空观念”阐释[J].马维林.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