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差异 体味分层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05
/ 2

尊重学生差异 体味分层教学

徐玉玲

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城北小学,安徽 合肥 231500

摘要:因为每个人的自身条件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切实的提升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受疫情影响下两极分化越加明显,分层教学就尤为重要了。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以现在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背景,在“双减”政策支持下,从制定分层目标、课堂分层教学、设计分层训练、作出分层评价几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双减”政策;教学评价


“双减”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如何有效的减轻作业负担,保障学生们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并能巩固好相应知识。这需要老师们统筹规划好每科作业,做到作业有针对性。分层教学就是减轻学生负担有效手段之一。所谓的分层教学,即在常规的班级授课制的条件下,既注重学生在同一班级中学习的共同特征,又重视学生个体发展中的差异性。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设置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活力,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发展的状态,努力形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局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传统教育方式过于笼统,教师整体性的教学会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期下来必然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局面。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学习相应的知识,在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基础上保障了课堂教学成效,也有效的减轻了学生负担。

一、目标分层制定

清华附中校长程惠开谈对“双减”看法中提到学校可以通过分层教学、分层作业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国家课程有基础要求,有拓展要求,也有创新性要求,教师也分三层目标来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的解决减负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智力等实际情况,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制定分层目标,提出合理计划,帮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相应的知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例如,在教学《分数乘法应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水平设定不同难度的教学计划,从而有效开展教学。如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就只要求其能看懂线段、图表,能够根据线段图表进行相应的思考即可。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就要对他们提出更加严格地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的进行一个作图,并独自地列出相应的式子,在此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地保证所列出的式子是正确的。利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就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学习,避免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困生跟不上进度,畏惧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不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觉得知识太过简单,产生无聊厌烦的感受1】。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学生的能力和基础,根据学生各方面因素的不同,制定分层教学计划,才能及时的查缺补漏,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能力。

二、课堂分层教学

课堂分层教学其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十分的灵活,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有效地提升,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收获知识。“双减”政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推动教师对课程教学的研读,对课程内容的积极设计,对学生学情的精准掌握,要因材施教,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引入分层教学模式,对待能力好的同学,主要是以引导为主,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思考的空间,满足他们拓展的欲望;而对待能力较差的学生主要是要将重点放在帮扶上,及时地对学生进行思路上的点拨,让他们有成就感。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逐渐缩小差距。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除了零以外任何一个数的倒数”这一知识点时,能力较好的同学,由于自身的基础较好,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通过自学明白:只要两个数的乘积等于1,那么这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或者是将它们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后所形成的两个数也是互为倒数的关系。对于这样的学生来说,这部分知识并不困难,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有效地掌握。但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如果不对其进行一定的引导,就会存在一些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慢慢地进行推导。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展示几组互为倒数的例子:61d533f3eda59_html_60b60bc180c7c7c6.gif 与3、61d533f3eda59_html_79cb15d2fdee0621.gif 与7等等,让学生观察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其次,再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倒数,加深对倒数的认知。最后,在结合黑板上列出的式子,让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帮助学生理解倒数的相关知识2】。借助这样的方式,学困生才能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高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地采取分层教学,合理发挥他们的才能,帮助每一位学生得到进步。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概念时,要告诉学生:像这样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对于学困生要注意引导他们联系到直线的距离理解平行四边形高的含义,体会底和高之间的对应关系。而对于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让他想一想: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到它对边画高,可以画几条?设置这样的多层次问题,学生容易下手。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

三、练习分层设计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但问题是一些学校作业数量过多,质量不高,功能异化。既达不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又占用了学生正常的锻炼、休息、娱乐时间。教师在设计数学训练的时候,必须考虑到每一位学生基础的不同,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感的作业,形式多样化的实践性作业,真正地帮助学生通过有效训练得到提升。

例如,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必然在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针对一些比较难的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让所有学生通过自身的理解将其消化。至于另外一些有难度的思考题,就可以让同学们提前进行思考,这样学困生就有一个大致的准备,而能力较好的学生则直接开始做题,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如一道应用题:我市的交警每天都要在道路上进行值班,而值班是有一个轮班的过程。按照规定,交警每天都要进行换岗,换岗要保证每天5次,早上6点是第1次换岗的时间,之后每两个半小时都会进行一次换岗,请计算出交警最后一次换岗的时间。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的过程中,就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同学来仔细地分析题目,找出规律,从而直接进行计算。而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要在学生提前思考的基础上,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画出表格,将每一次换岗的时间进行记录,然后从表格中寻找其中所蕴含的规律,再引导他们去运用这样的规律来进行计算,从而完成学习方法上的提升,保证分层教学的效果3】

四、评价分层作出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一定的评价,进而帮助学生及时地找到自身学习的不足,也有利于教师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基础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评价。而分层评价是实施分层教学的保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这样,既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产生更多地学习动力,又能给予学困生们足够的自信心,能够更加热情投入学习。

针对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我并保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同时鼓励他们向更深层次的知识来学习和努力,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其建立良好的数学知识结构。针对学困生,教师对他们的评价要多用一些表扬和夸赞,寻找其闪光点并放大,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步进步,从而唤醒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他们的每次进步,及时获得夸奖,会让学生得到一定的满足感,才能更加自觉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只有这样分层进行评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发现自身的有点所在,更好的探索数学知识。

实施分层教学困难多多,因为疫情影响“双减”政策的实施给我们教师工作量更是增加许多,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分层教学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他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也有利于学困生潜在能力的挖掘。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为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增强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让学生们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桂春.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1, 000(010):32-33.

[2]米玛卓玛.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研究旬刊, 2011(09).

[3]王琳丽. 浅谈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神州旬刊, 2016(8):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