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厚径比微小孔镀层均匀性改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30
/ 2

高厚径比微小孔镀层均匀性改善研究

严庭峰

身份证号码: 44190019960429****


摘要:当前印制电路板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轻薄、短小、密度高,这就必然对设备以及生产工艺有很高的要求。其中,线路板图形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对于孔铜的厚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改善电镀贯孔率,保证其均匀性。本论文着重于研究高厚径比微小孔镀层均匀性改善。

关键词:高厚径比微小孔;设备改造;镀层;均匀性;改善


引言

现在很多企业的生产中会对成品孔径有更高的要求,即不能超过0.20毫米,这种高厚径比作业,就会更加严格要求电镀溶液的分散能力以及深镀能力。如果这两方面的能力比较差,很有可能出现镀层空洞的问题或者偏薄[1] 。从质量角度而言,在进行生产的时候,由于镀层不具有很好的均匀性,或者局部点镀层比较薄,在孔直径为0.90毫米的时候,孔厚度介于40微米至50微米之间,如果孔直径为0.20 毫米,孔厚度可能不足20微米。加工角度而言,在对产品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如果整板细密线路的线宽间距最小值不足100 微米,板边细密线路很有可能产生夹膜的问题,需要使用手工刷方式进行蚀刻,就难以保证线条的精度。所以,做好电镀均匀性以及贯孔率的分析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据此实施设备改造。

一、对电镀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

(一)贯孔率的影响因素

在对电镀过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应用电镀原理,从孔内电流分布情况来看,从孔的周围直到孔中央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基材的表面以及孔周围会沉积大量的铜,使得孔中央与孔周围的厚度不能保持一致,也就是说,贯孔率不能达到100%。从通孔电镀情况来看,孔中镀液的体积用公式V=πr2T计算,孔中电镀面积用公式S=2πrT计算,在孔中作用的单位面积上镀液体积是1/2。当出现这种现象的时候,孔中金属铜离子产生迁移的速率不能超过沉积速率,孔中的电流就会处于低效率状态,所以,板的厚度小,小孔的贯孔率与大孔相比较会很小,在高厚径比微小孔产品上能够体现出来。

(二)均匀性的影响因素

在镀件上,阴极上还原产物即为镀层的重量,镀层体积是电镀面积与镀层厚度的乘积[2] 。通常而言,电镀电流密度的分布情况决定了阴极析出量,此时需要重点考虑电流的流向,其决定于溶液阻抗的电压,此时的电流分布即为一次电流分布。

阴极以及溶液的表面也会有电压降产生,处于电流比较集中的位置,会产生很大的阻抗,当电流处于分散方向时候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反之,当电流分散的位置有一次电流分布的时候,会减少电压,此时电流很有可能吸引到其他的方向,如此产生的结果是,比一次电流分布得更加均匀,此为二次电流分布。所以,对于分布情况要予以改善,就要对电流予以控制,屏蔽板发挥重要的作用,改善工作从一次电流实施。此外,电镀液对于电镀厚度偏差也能够有效改善,此为电镀的均匀性。当电流从集中位置向低电流位置流动的时候,镀层的分布情况就会改善。

二、试验方案

在本次试验的过程中应用50点测试法。为了确保产品的生产以及试验都具有可操作性,所选择的测试板规格是460毫米×360毫米,厚度是2.0毫米,钻孔的直径是0.2毫米,厚度和直径的比例是10:1。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重点考虑电镀之前的挤水处理方式和电镀设备的振动处理方式,溶液组分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3] 。在平均性试验中,当贯孔率为最佳的时候,进行均匀性试验设计,对于影响均匀性的一次电流分布情况充分考虑。

试验的流程:根据电镀之后的测试结果将改造方案确定下来,改造设备之后加以验证。

试验的过程中,在板上对角线所在位置取点进行测试,制作金相模块,对孔内电镀铜的厚度以及表层电镀铜的厚度进行测试。对所有的孔都要进行微阻测试,经过测试所获得的数据即为微阻值。

在改造之前的测试中,明确数据采集量不足,进行微阻测试的时候所提供的结果还不足1/3,其他的测试均为空洞。经过挤水以及振动电机的频率增加之后,采集量良好,微小孔空洞的问题得以解决。

通过分析贯孔率就可以对挤水以及振动的情况做出判定。通过分析电镀缸体设备,发现电力线在测试板上的分布比较密集,出现了上不电镀比较厚的现象。在电镀槽的底部由于过度遮蔽,就会出现部分位置的电力线稀疏,铜的厚度比较薄[4]

三、改造成果

(一)实施改造之后的贯孔率

微小孔镀层经过改造之后,厚径比从原有的5:1转变为12:1,从而可以明确,经过改造之后,微小孔的孔壁质量明显提高,厚径比达到10:1的微小孔贯孔率介于79%至81%之间,与生产要求相符合。

(二)实施改造之后的COV改善情况

对电镀线进行改造,具体的改造效果见表1的电镀线改造之前与改造之后的对比数据。(表1:电镀线改造之前与改造之后的对比数据)


表1:电镀线改造之前与改造之后的对比数据


最小值(微米)

最大值(微米)

极差(微米)

平均值(微米)

标准偏差

COV(%)

电镀线改造之前

7.07

28.59

20.52

14.06

4.17

30.28

电镀线改造之后

12.42

19.95

7.52

15.48

1.43

9.21


通过对表1中的数据解读,可以电镀线改造之后,镀层均匀分布。当电镀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电镀的平均厚度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电镀线经过改造之后,包括标准偏差、极差以及COV都有了明显改善,可见改造的预期效果良好[5]

(三)实施改造之后的废品率情况

通过解读图1的内容可以明确,在2011年所加工的产品中,微小孔作业的时候,通常厚径比都会超过5:1,产出的废品量非常多,技术人员对此高度重视。经过半年的研究和试验,提出更换振动的方法以及挤水方法,应用一段时间之后,空洞的现象得以改善,改善的效果明显,此后,产出废品面积逐渐减小,已经控制在3平方米以内。(图1:设备改造之后的空洞废品面积)

61cd4baec9b9c_html_36fc3b525861693b.png

图1:设备改造之后的空洞废品面积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确,高厚径比微小孔要提高合格率,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贯孔率问题和均匀性问题。对于贯孔率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将电镀前挤水增加,还要使用大功率振动电机,确保微小孔贯孔率明显提高,降低废品的产生率。对于均匀性问题的解决,主要采用设备改造的方法,避免浮架、阳极挡板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问题解决之后,提高了电镀线整体贯孔率和均匀性,从而满足制作高厚径比微小孔产品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唐伟东. 基于电化学放电效应的微小孔加工技术[D].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9.

[2] 石亚平, 张明天. 不锈钢大深径比微小孔加工工艺研究[J]. 轻工科技, 2019(10):2-3.

[3] 刘小勇, 王海, 甄宏伟,等. 难加工材料大深径比微小孔高效加工技术研究[J]. 航天制造技术, 2020,000(1):38-41.

[4] 钱志强, 尹青峰. 提高纯钨微小孔电火花加工深径比的方法[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 48(02):128-130,135.

[5] 张加俏, 张守阳. 电解加工微小孔误差分析及特征检测研究[J]. 机电工程, 2019, 036(1):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