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课程中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建构——以湖南省怀化市某小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9
/ 2

儿童礼仪课程中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建构 ——以湖南省怀

化市某小学为例

舒茂蓉

湖南省怀化市大汉小学

摘要:作为湖南省首个儿童礼仪示范基地,儿童礼仪课程自建校初就成了我校主打特色课程之一。学校除了以立竿见影的文明礼仪教学为主旨外,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节日礼仪课程也应运而生。从显性课程功能核心要义出发,通过营造文化氛围,开发校本教材,组建研究社团,推动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从主题性向周期性发展,设计开放而有活力的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注重全员参与,构建起传统节日礼仪课程显性内容体系,希望通过外显系统的教学过程,从小学阶段起真正增强儿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关键词:传统节日 礼仪课程 建构

一、“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建构的背景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才能让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而中华传统节日是五千年来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价值表征与精华凝练,是中华民族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传承再现传统节日礼仪既是守卫好中华民族址代相连于人民生活的文化空间,更是占领好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学校省十三五规划课题《“五雅七礼”儿童礼仪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研究》研究之初,进行了全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孩子对传统节日缺乏认同感,部分教师倒是有借助节日契机,零星开展过有关的节日,但也主要是经验的复制与迁移,缺乏系统的深入的课程设计。希望通过精心建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使其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过程与情境有机融合,以适宜儿童心理认知特点的多元形式,使其浸润于传统节日中的礼仪知识和行为,不仅可以从小学阶段增进儿童成长中的文化认同,还可以增强儿童的民族自豪感,对促进中华复兴、防范外来文化渗透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建构的内容

“礼”的教育不等于说教,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参与、体验,才能形成应有的礼仪素养。“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建构内容具体如下:


  1. 营造文化氛围

建设礼悦馆。礼悦馆的设计分为四个部分:中华礼仪的诞生与发展、传统节日文化区、礼仪评价区、学校礼仪课程内容介绍及活动展示区。场馆以体验为主,建有体验区和互动学习区,让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在活动体验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升华情感。

建设儿童传统节日礼仪文化公众号专栏。分为传统节日故事、传统节日习俗、传统节日礼仪、传统节日知识竞答等板块。由学校儿童礼仪教师创编了传统节日习俗乐曲、童谣,配上精美的画面做成视频成立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人机互动、自主学习的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共生。

创建儿童礼仪队。在学校配备了的专业儿童礼仪教师引领下,在孩子中间创建了一支代表大汉小学窗口的专业的礼仪队,这支平均年龄不足十岁的队伍,承接了学校多项重要活动的礼仪工作。同时,在学校各项文艺汇演活动中,表演传统节日礼仪情景剧、相声和舞蹈等。曾作为唯一一所学校代表受邀参加省礼仪协会举办的学术交流活动,建党100周年之际,作为礼仪队员在全区表彰大会上为优秀党员颁奖,是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

(二)开发校本教材

学校教材研发团队早在去年就完成了校本教材《儿童礼仪读本》的编写,分为低、中、高三个学段的教材,其中涵盖了大量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主要体现为四大方面:即节日饮食礼仪、节日民俗礼仪、节日交往礼仪以及特殊活动礼仪。譬如清明节,一个追思先人的日子,同时又值春季万物生发之际,节日礼仪有饮食礼仪——吃青团、春卷,民俗礼仪——放风筝、插柳戴花,交往礼仪——踏青,特殊活动礼仪——扫墓,加之历代文人都爱以清明为题材入诗,此时学习清明诗歌,强化对传统节日文学的感悟情怀也是礼仪行为之一。

(三)组建研究社团

根据对儿童礼仪板块的不同研究专题组建社团,分为传统节日庆祝活动设计队、交往礼仪知识研究队和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礼仪规范队等。最令学生感兴趣的是传统节日自主创意活动设计。以重阳节为例,该社团学生将活动与历史结合,了解重阳节的来历、传说、民俗活动;与语文结合,诵读重阳节的古诗词;与美术结合,绘画重阳节的菊花;与体育结合,开展登高比赛;与音乐结合,唱唱重阳节的民间歌谣;与队活动结合,开展重阳节的敬老活动。学生们在社团活动中 感受到了中华传统节日的礼俗文化,也学习到了传统节日里所蕴含的传统礼仪。 

三、“儿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推进实施


  1. 从主题性课程向周期性课程发展

学校配备了专业的儿童礼仪讲师,每班每周固定开设两节儿童礼仪课,礼仪教师在校本教材中筛选出的传统节日的基础上,从每年的春节开始,每1-2个月做一个节日专题课程设计,根据学情、学时和容量需求,选择每个节日中的礼仪内涵中的2-3个做教学主题、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实施设计。最后梳理完成从主题性课程到周期性的课程体系,从课程大纲到整体教学计划的全方位设计,形成传统节日礼仪显性课程设计的支撑文本,并作为具备可操作性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被复制推广。在具体实施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时事、学情、资源等需要,更新或者强化巩固一些礼仪行为学习,将传统节日礼仪、交往礼仪和校园家庭公共场所礼仪等通过戏剧、童话、儿歌、游戏等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给孩子。

(二)分年级开展系列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

围绕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分年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无论是春节年味随手拍系列、元宵猜灯谜系列、清明祭扫烈士、端午观划龙舟活动还是中秋打月饼、重阳做糕点系列,都十分注重现代元素在传统节日中的融入,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师及家长的引导下可以有选择性地参与其中,不仅每年的节日过得不一样,而且每个孩子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可以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传统节日礼仪、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同时由于活动的安排十分强调前期准备、活动当天的仪式和学生参与活动后的感悟体验,所以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是热热闹闹地参与其中,更多地是对节日礼仪的深刻认识和体验节日中人们情感之间的相互交融。

(三)建立“雏鹰争章”的过程评价制度

当然,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激励评价机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 能在课程中学习礼仪、体验成长、收获幸福,在该项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建立了“雏鹰争章”的过程评价制度,通过“定章、争章、考章、颁章”等系统方式, 完成预定的任务来获得传统节日特色章,例如:感恩章、友爱章、爱国章、敬老章等。争章的过程是学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的过程,这种形式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拓宽了对传统节日礼仪了解的广度和深度,充分发挥多元评价的积极作用。

皮亚杰认为,小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时期,思维发展需要与具体事物相联系。那么对于儿童礼仪课程中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建构,不仅要进行浓厚的氛围营造,还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礼仪课程的计划性、周期性、目的性的显性功能,不断优化改进适宜于小学生认知特点的传统节日礼仪课程设计、传统节日综合实践活动和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更好的认知民族文化精粹,建构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才能真正改变目前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淡化、文化建设缺位的深层次问题,守卫好展示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唐敏华.我国古代童文明礼仪教育规范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3,(22):18-23.

[2]李保强.中国传统节日:生命意义的生发及其教育价值[J].山东社会科学,2011,(2):59-61.

[3]金文.中华礼仪校园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12:13.

[4]李博豪.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青少年学生德育实效[J].教学与管理,2014(3):63-65.

[5]周凤梅,张斌.仪式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版),2015(6):846-850.



作者简介:舒茂蓉(1994-)女,湖南溆浦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特色课程开发及实施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三五”规划课题(XJK19CDY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