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为课堂“留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28
/ 2

学会为课堂“留白”

谢丽君

济宁市太白湖实验中学 山东 济宁 272067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课堂教学也在不断发生着变革,越来越多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方法应运而生。课堂“留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留白”的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思维的形成,引导学习真实的发生。本文结合课堂教学,谈了为什么课堂需要“留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留白艺术 思维能力 深度学习


参照百度百科,“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象的空间,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留白也做用于音乐创作之中,不在于音符填满空拍,而在于“此时无声胜有声”。

而此文中要谈的是课堂中的“留白”,那么课堂为何也需要“留白”呢?

前段时间听过一堂课,课上学生积极大方高度参与课堂,教师也忙的不亦乐乎满头大汗,教师指令清晰有效,学生闻令而行,师生配合十分默契,一堂课下来学生看似学会了好多的知识。按常理说,这应该是一节非常成功的英语课。但是,就是这样一节英语课,作为听课老师的我却感到特别的疲惫。就像是欣赏一幅因作者贪婪而画满了各种山水虫鱼鸟兽的画作,没有留下一丝空隙。这样的作品令人窒息,这样的课堂令人疲惫。因此,课堂也需要“留白”。

为何会出现类似于这样的课堂呢?

一方面,部分新教师刚刚站在讲台上,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很好地掌控课堂,所以为了驾驭课堂,要求学生必须严格遵循老师的指令。这种想法本身是没有问题的,课上遵守纪律听从老师的指挥是每个学生应遵守的义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是每个老师应尽的责任。那么问题出现在何处呢?问题在于教育是有关人的学问,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拥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且这种思维在基础教育阶段正在慢慢生根发芽壮大。当毫无“留白”的课堂占据了学生们全部的时间,那如何发展学生的独立思维?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另一方面,在分数日益重要的今天,部分教师对待教育存在“急功近利”的心理,认为无论用何种方式,只要能够考出来分数就是好方式,所以课堂设计完全以知识点的掌握为主要目的,整堂课舍不得拿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固然没错,但是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初中英语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四种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而能力的培养和形成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所以,课堂中需要“留白”。

课堂中要为学生“留白”,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留给学生表达观点的时间、留给学生犯错的时间、留给学生互相争论的时间……

为课堂留白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一节没有主动思考,没有思维碰撞,没有自我沉淀的课堂,不是一节好课堂。以初中英语学科为例,起始年级教师对于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语言能力的培养大都比较的重视,但是唯独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重视程度。对于初中起始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是小学初中课程的衔接阶段,是形成英语思维的起始阶段。此时教师在紧抓学生习惯养成的同时,也应该适当的为课堂“留白”,课堂上耐下心来留给孩子们思考、转换的时间和空间,汉语思维方式与英语思维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别。有句话叫做“牵着蜗牛去散步”,当我们课堂上提出来一个问题时,如果学生能够立刻给出正确答案,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如果学生不能够立即给出答案,此时一定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鼓励学生大胆的去表达,哪怕学生给出的答案最终是错误的,这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不是吗?久而久之,学生会慢慢的形成更好的英语语言的思维能力。而且,学习不就是一个犯错、纠错、改错的过程吗?切忌,此时教师已经急不可耐的给出答案或者严厉的训斥学生。

为课堂留白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掌握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全身心的参与,即是思维形成的过程,又是内化学习动机,形成积极学习态度、正确价值观、社会责任感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形成既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也需要学生的内化。“留白”的课堂能够能够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中思想象、思考、探究,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体现。

为课堂“留白”,也有利于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构建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我一直喜欢这样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教师,而仅仅是其中一个参与者,与学生一同处于同一学习共同体之中。我问,你答;你有疑问,大家一起讨论,在探讨中学习,无所谓师生。如此平等和谐的课堂相信是学生们喜欢的。而这样的课堂需要教师有极好的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何处该浓墨渲染发挥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何处该适当“留白”自降“身价”与学生平等探讨共同学习,都需要教师有细致的教学设计。所以作为教师不仅仅要有前进的教学理念,更应该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同时,“留白”的课堂也有利于教师端正教学心态,教育绝不应该急功近利,教育应该文火慢熬,丝丝入味。

“于无声之处听惊雷,于无色之处见繁花。”“留白”是为教师与学生发现教与学之美的好方式,也是我们需要探究和实践的教学艺术。

参考文献:

【1】张妍.深度学习:打造“走心”的中学英语阅读课堂【J】.校园英语,2021,(39):231-232.

【2】周西梅.巧用教材留白 构建高效英语课堂——以初中牛津英语(沪教版)为例【J】.考试周刊,2021,(0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