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13
/ 2

“双减”背景下的家校共育策略

潘江武

南宁市武鸣区双桥镇平稳小学 530100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让不少地区和学校都在创新和拓展家校共育的路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校和家庭是两个非常关键的场所,学生在这两个场所中学习和生活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在这两个场所中展开深度的教育引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围绕着家校共育的教学策略展开探究。

关键词:“双减”;家校共育;教学策略

前言: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两个关键场所,良好的校风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学会适应集体生活。而良好的家风,可以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更加正确健康的三观。两者相互作用,能够让教育体系发挥出更加深层的作用和效果,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索以下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一、日常提供专业指导,完善家校共育

长期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笔者和很多家长有过深刻的交流,发现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非常上心的,但长久以来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经过笔者的多方沟通和教学反思,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学生处于小学阶段,而大多数的家长也处于比较年轻的年纪,很多年轻家长不愿意用严厉的方式对待孩子,却也不知道如何让孩子听自己的话,这种时候就需要教师出面给家长朋友提供一些专业的指导,完善家校共育的效果。

例如: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有一部分是专业知识教学,也有一部分是德育,小学阶段,学生们学习的知识并不难,大多数家长可以在学业上给孩子一些指导。不过到了德育这方面,很多家长不知道如何让孩子认同自己的话语,此时就需要教师给家长传授教育经验。比如要让孩子懂得“谦让”,这就是一个非常有难度的教育话题,家长通过讲大道理的方式,难以让学生意识到这种品质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站在专业的教育工作者的角度,给家长支招,在班级群里给家长传授一些教育经验。

先告诉家长,今天在课堂上我们教学了《孔融让梨》的故事,鼓励家长回家以后带着孩子做一个小实验,提前准备好一大一小两个梨子,让孩子自己挑选。如果孩子挑选了小的梨子,家长就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此时,孩子会将今天课堂上教师教学的内容重新复述一遍,复述的过程本身也是加强思想认知,固化教学效果的过程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果孩子挑选了比较大的梨子,家长也可以问问孩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并且想办法提醒孩子回忆一下今天课上所学的知识,经过家长的提醒,很多小学生会第一时间修正自己的做法,重新选择更小的那个梨子,表现出谦让的精神。紧接着,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讲一些说理性的内容,巩固他们的认知,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教师可以经常在班级群里分享德育的教学内容,并且给家长支招,帮助他们掌握更多有效的教育技巧。

二、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完善家校共育

小学阶段不只是教师有家校共育的思想意识,很多家长也有这样的意识,只不过在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家长的工作繁忙,而教师的教学时间紧张,难以找到时间上的平衡点。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给教师打电话,而这个时候,教师有可能正在上课或备课,时间上的冲突也导致家校共育的低效。所以,下一阶段,教师应该在小范围之内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完善家校共育。

例如:笔者在自己的班级中就建立了一个规则,开家长会的时候告诉家长,自己平时的工作安排,将自己平时的课表发给家长,如果家长有急事,想要和教师取得联系,可以提前看一看课表上教师当下的时间安排。如果教师有课的话,家长就等一会儿再打电话,这样能够保证二者在时间上有平衡点。当然,家长也可以将自己方便的时间告诉教师,教师会在自己的工作记录本上,把这些内容详细记录下来,如果有电话家访的需要,教师可以挑家长方便的时间与他们取得沟通,双方互相理解,共同配合教育教学工作。这样就可以建立起更加融洽的沟通协调机制,提高家校共育的有效性。

三、定期安排教育任务,完善家校共育

小学生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非常上心的,有时候教师没有提出明确的家校共育任务,很多家长还会打电话问教师最近有没有特殊的教学安排,自己想要在某方面加强孩子的教育管理工作。为了满足家长的教育需求,笔者认为,可以定期安排一些趣味化的教学任务。

例如:教师可以以星期为单位开展主题教学任务,某个星期以“我是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为主题,展开德育。教师将这个主题任务发送到班级群里,让家长们了解这个星期的德育主题,并且根据主题给孩子设计一些小活动。比如,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帮妈妈去超市买东西,有些家长鼓励孩子帮爸爸喂金鱼,让孩子在家庭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工作,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家庭教育环节结束之后,回到学校里,学生可以将自己的劳动过程在课堂上讲述出来,教师给出相应的评价,并且引导学生继续朝着某个方向填补自己的空白能力,可以让家庭与学校形成一致的教育追求,综合培养学生的素养。

总结

家校共育强调学校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实际上,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并没有那么复杂,家长和老师对待学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亲近。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合适的家校合作的方式,就能够让孩子在家校共育的春风之中,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步学,焦德应,胡林.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N]. 广元日报,2021-11-12(004).

[2]沙红芳.目标“双减”的家校合作转向:基于家校共育的视角[J].教育视界,2021(25):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