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1

谈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

鲁秀芬

嵩明县嵩阳街道木作完全小学



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一、语文教学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基本问题

(一)教师引导学生不够

合作学习实施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教师不注重积极引导学生,致使学习变成了放任自流。在部分学校开展的语文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比较成功,学生也踊跃地参与课堂,而教师却没有将其责任具体落实到位,不注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引导,而是采取放任自流式的教学,影响了合作学习质量。教师引导不够,不能更好地将知识掌握住,影响教学质量。

(二)为“合作”而“合作”

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组,仅仅随便地将附近或者同排的学生分为合作小组,导致只是表面上应用合作学习来进行教学,但是实质内容却没有被运用。另外,部分教师多次在课堂上应用合作学习,给学生开展大量的教学活动,消耗学生积极性,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合作学习使用的次数很多,使合作学习没有从根本上被执行,仅仅只是形式上的应付。

(三)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虽然不少学校均对合作教学活动进行认真仔细的设计,并在课堂上得到了执行,但实际上,学生兴趣不是很高,参与性非常低。我在某所重点学校的公开课上发现,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虽然也有一些学生积极回答,但是大部分学生参与性不高,将自己摆在观众的角度上,兴趣不大。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巧妙设置合作学习的策略

(一)按学情分组

分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第一步,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先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组,并选择一个管理者,方便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另外,教师还要明确每个小组在活动中的任务,详细地记录每组的发言,从而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对每个小组进行有效的掌握,具有很强的实效性。通常来说,教师可以按照“组内同质、组间异质”或者“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两个原则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并且每个小组的水平尽可能维持在平衡的状态中,而在位置安排上,尽可能缩短组与组之间的距离。

(二)教师的实时指导

语文教学的情景性很强,而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很高,因此,教师需要在充分考虑后再进行分组,防止学生由于吵架以及兴趣不大而使学习时间被白白浪费。在开展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很有必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增加学生之间的伙伴式合作。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分工合作、共同修正以及一起研究等合作学习的习惯。例如,教师在讲授《宇宙生命之谜》时,可以先告诉学生,此文主题非常多,可用多种说法来概括,然后再让学生以文章主题为讨论内容开展讨论,认为哪种好,原因是什么等,接着再提问,以产生极强的合作学习效果。

2.确保充足的学习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考虑、讨论、处理问题的时间,使学生在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里,通过讨论,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引起对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授《灯光》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讨论时:1、说说文中“灯光”与“火光”让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一处灯光:天安门广场上璀璨的灯光,让人感到光明而又温暖;第二处灯光:书上的电灯,孩子们在灯下学习,是郝副连长期望的生活;第三处火光:郝副连长点燃手里的那本书,为战士们照亮前进的道路。2、文章为什么以“灯光”为题?灯光给人带来光明和温暖,生的希望,战斗的胜利,未来美好幸福的生活……使其通过共同讨论,体会作者要通过灯光所表达的主旨,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主动性。

(三)促进学生积极交流

传统语文教学课堂上,通常为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很难进行沟通,这给学生造成了沟通恐惧心理。教师要努力转变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确保师生、生生之间得到充分的沟通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给学生构建一个氛围活跃、平等自由的课堂,鼓励学生主动沟通、积极发言。如在讲授《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时,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步骤推动学生之间的交流。

1.提出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问题,最后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2.证明观点:波义耳发现盐酸使紫罗兰花变红?结果发明石蕊试纸;魏格纳发现大陆连在一起?结果出版了《海陆的起源》;阿瑟林斯基发现儿子做梦时眼睛转动,得出结论成为心理学家研究做梦的重要依据。

3.总结观点:启示我们要学会从细微处发现问题,不断发问,并能坚持不懈地独立思考和探索才能找到真理。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知道,教育在广义上说,就是精神上不断丰富、不断更新的过程”。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增强协作及交际的能力,促进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