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6
/ 2

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研究

张胜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法学院 河南郑州 450046 )

摘要:对于我国全面建设法治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来说,首要工作即增加具备法律职业伦理素养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储备,但由于我国各高校法律专业对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起步时间较晚,导致目前我国高校法律职业伦理的实践教学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如高校领导缺乏重视、师资力量薄弱、教材落后等等,因此,对于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研究,成为了当今我国各高校乃至整个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重点问题。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现状,列举了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实施措施。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高校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

引言

随着我国步入改革发展的全新时期,若想进一步加快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就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法治专业人才,国家教育部与中央政法委于2018年正式联合颁布了《关于坚持德法兼修、实施卓越法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并在其中明确要求各高校应加强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职业伦理培养工作力度。作为培养新一代高素质法治专业人才的主阵地,各高校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应加强对于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从而培养其正确的法律职业伦理观,为我国法治国家的建设奠定扎实的人才储备基础。

1、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开设法律专业的高校众多,但各高校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教育工作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之处,尤其是对于法律职业伦理的实践教学环节缺乏统一规划、师资投入等现实短板。

1.1高校缺乏对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重视

一直以来,法律职业伦理的实践教育都处于高校法律专业课程教学的边缘位置,究其原因,在于各高校领导者缺乏对于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重视。由于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规范开设的起步较晚,直到1999年以前,我国的六百多所法律专业高校均未开设独立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1]。近几年,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法律职业伦理课程,但其主要是作为一门选修课程,并未纳入到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中,课程名字虽然现在统一叫《法律职业伦理》,但原来也各不相同如“法律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操守”“法律职业行为规则”。因此导致一些高校的教学领导者与教师缺乏对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程的重视。

1.2伦理教育渗透不足

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程的渗透不足主要体现在高校法律伦理实践教学体系落后上。首先,在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设置上,一些高校设置的学时较短。其次,在进行考核时的方法也较为单一,高校仅仅借鉴一些其他高校的考核模式,通过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虽然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法律职业伦理的理论知识掌握水平进行有效的考核,却不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技能。这就导致一些法律专业的学生看似成绩很好,但其在应对一些法律职业伦理实际问题时感到迷茫、不知所措。

1.3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目前,我国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效果不佳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即高校的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师资力量薄弱。一方面,由于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程是一门必修课,因此一些高校配备的教师数量较少,甚至由法律专业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另一方面,部分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程的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导致其在开展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时,仅凭书本上的知识进行教学,缺乏对于实际案例从社会学、伦理学角度的深入分析,无法为学生传授正确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念,从而导致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也无法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2]

1.4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相关教材数量少、教材内容更新慢、理论体系不成熟等方面。纵观我国各高校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开展现状,主要是以李建华教授、许身健教授、李本森教授等编写的《法律伦理学》《法律职业伦理论丛》《法律职业伦理》等作为课程教材,这些著作的编写时间都较为久远,并且此类教材中的内容大多针对法律专业本科教学,针对硕士教学的相关著作少之又少,无法满足我国六百多所高校法律专业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实际需求。

2、高校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路径

2.1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新需求

高校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必须紧密结合国家的战略发展新需求,将新时代法学教育、法律行业需求作为自身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工作过程中的指导。高校应将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适应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建设作为根本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自身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反思,为我国的法制化国家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法治专业人才[3]。因此,高校无论是对于本科还是硕士研究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都应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发展的新需求,为法制化国家的建设提供保障。

2.2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我国许多高校采取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方式开展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这种方式虽然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处理能力,但并不能达到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因此高校在开展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时,应具有明确的实践教学目标。第一,为了提高学生对于法律工作应具备的责任与义务的了解,应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法律职业伦理认知的教学内容。第二,为了将法律职业伦理作为每个学生在日后工作中的行为准则,应在实践教学中增加法律职业伦理挂念的教学内容。

2.3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

为了解决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高校应加强对于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高校也可以定期聘请其他学校的优秀法理学教授,组织法律专业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也可以聘请法律行业的知名法律工作者、专家等,作为外聘教师,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伦理的实践教学。

2.4加大对于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的财政投入

为了解决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教材落后等问题,高校应加大对于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育的财政投入,加大专项财政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更多、更先进的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材,从而为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另外,高校还可以设立专门的扶持基金,并分配一定数额的科研经费,用于对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相关科研项目及对于教师的奖励,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中[4]

2.5将互联网信息技术融入到法律职业伦理实践课中

随着我国正式步入“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选择通过手机进行学习,因此各法律专业高校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作用,利用微信、QQ、公众号等多媒体平台,就行法律职业伦理的线上授课、线上考察等。教师可以将自身从互联网上搜集或原创的法律职业伦理教学视频上传到班级微信群与QQ群中,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视频进行反复观看,真正突破了传统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限制。提高法律职业伦理的实践教学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目前大力建设法治化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的大背景下,各高校(尤其是有法学专业的高校)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提高对法律职业伦理实践教学的重视,并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对自身的法律职业伦理教学进行改革,从而为我国法治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法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杨庆庆.高校法律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政法类高校法学教育为切入点[J].2021,(3):108-114.

[2]薛岩博.高校法律职业伦理养成教育的特征与途径探赜[J].成才之路,2019,(45).

[3]赵银,辛宇鹤,王慧.非"双一流"地方高校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接轨路径探究[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8):2.

[4]姚明.高校法律院系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部分法律院系的实证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036(005):35-40.

课题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20FZXB041);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12400410046)。

作者简介:张胜前(1972-),男,河南方城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逻辑史



61adac0a133e5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