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实践起点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2-02
/ 4

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实践起点研究

郭亚军 1 毛玮 2

  1.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四川南充 637002

  2. 2.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 四川成都 610404


[摘要]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实践初心使命的起点是社会革命。社会革命是一切革命的总和,具有深远的历史根源和认识根源。建党前后,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宣传和创新社会革命理论、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广泛发动农民运动、开展妇女解放运动、开展思想文化革命、探索实业立国思想等方式途径丰富和发展着社会革命的理论,广泛开展着社会革命的实践,实践着党的初心使命。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丰富和发展着社会革命思想,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接续践行“社会革命”的初心使命。


[关键词] 社会革命 初心使命 实践起点 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 A81 [文献识别码] A


马克思指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进而对它的科学分析,总是采取“同实际发展相反的道路”,是“从事后开始的”,也就是“从完成的结果开始”反向回到逻辑起点,达到对事物本质及其联系的认识。党的十九大向世界庄言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深入思考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这个“结果”,必须回望百年历史追溯到最初的“起点”,才能更深入理解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的逻辑理路和现实价值。


一、“社会革命”概念的含义


“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范畴和重要思想,具有比较宽泛的含义,在他的论述中也是一个往复变化的过程。广义来说,社会革命是一切革命的总和,“任何一次社会革命都是真正的革命” ,是社会生活的全面变革,最核心的是生产力革命,判断标准是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是“不断革命论与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赋予了社会革命很高的地位,认为 “社会革命才是真正的革命,政治的和哲学的革命必定通向社会革命”,“任何一次真正的革命都是社会革命,因为它使新阶级占据统治地位并且让这个阶级有可能按照自己的面貌来改造社会”

二、“社会革命”内涵的演进

社会革命思想最早开启于德国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对社会革命发挥着理论解放作用。恩格斯指出,16世纪宗教改革创造了欧洲社会革命的前提,只有经过宗教改革才能引起社会革命。1842年,恩格斯觉察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及其在社会革命中的伟大历史作用,在分析“英国无产阶级想通过和平革命是不可能”问题时指出:“这个革命在开始和进行将是为了利益,而不是为了原则,只有利益才能发展成为原则,这就是说,革命不是政治革命,而是社会革命”。然后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这种矛盾将导致消灭私有制的“社会革命”。

马克思对社会革命理论的认识及论述,也是在对现实的批判中逐步深入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蕴育了社会革命的思想,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消灭宗教不是“依赖于通过教育改变人们的宗教意识”,而是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现有的不合理世界”。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虽然没有明确提到“社会革命”这一术语,但其中包含了全面系统的社会革命论述,形成了丰富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实践方略。

《共产党宣言》发表以后,马克思恩格斯结合无产阶级专政问题、革命同盟问题、革命阶段和策略问题,对社会革命思想进行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1871年巴黎公社之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革命思想基本成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革命也有过不同论述。列宁在不同时期和不同阶段都结合不同实际发展并完善了“社会革命”思想和实践。

三、中国共产党人“社会革命”的现时实践

中国共产党从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和借鉴小资产阶级社会革命中有益营养,在建党初期开启了划时代的社会革命实践,并不断丰富内容一直延续到了新时代。

(一)宣传和创新社会革命理论。

在建党初期,作为秘密组织,没有力量夺取政权时,主要通过宣传政治主张,动员人民群众,积聚夺取政权的力量,为将来开展社会性的革命作好准备。

1915年5月18日,董必武在上海《救国时报》上发的通电中最早提出“初心”概念,表面上是对北洋政府的痛斥,本质意义是“成立共产党”,从后来董老的思想中可以看出其初心思想包括“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践行党的宗旨、对党忠诚”等具体内容。中国共产党在 “1922年9月,党创办了《向导》周报,以加强革命理论的研究与宣传”。李大钊作为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最早对社会革命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开拓者,以实践行动践行中国共产党的社会革命观。

在理论宣传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也积极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等错误思想作斗争。罗章龙在领导工会工作中批判改良主义明确指出:“只有彻底地揭露改良主义的真实面目、击破一部分群众的幻想,才能让更多的群众从思想上坚定斗争的决心”

,同时著文笔伐国民党《工厂法》,让其暗藏的欺骗性理论政策充分曝光在大众视野里。一批早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极大的理论勇气,结合中国社会革命实践,既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的中国化,又以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为指导,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取得胜利提供理论依据。

(二)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在中国近代,甲午战争之前的工人运动“斗争没有坚强的组织领导”,没有明确的政治经济要求,“都是自发的斗争”。 建党之前,对工人的组织动员较少,只做一些宣传和计划工作。1920年初,陈独秀在上海最早组织机器工会,而后相继成立印刷和纺织工会,随后成立共产主义小组,致力于组织和指导工人运动。这是中国早期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盟的成功实践,同时也在组织工人运动中宣传和传播了马列主义。1920年秋天,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认识到“必须将力量集中到比较容易做到的几点上去”,即“组织工人的工作,也就是工会工作”,因此“派遣最优秀的力量到群众中去组织工会”。

1921年7月,在党的一大上,与会代表重点讨论了工会和工人的动员问题,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中明确规定: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大会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会后,依据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提议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指导全国工运,对劳工运动进行了一些计划和部署。工会举办劳动补习班和工人俱乐部,发行报刊,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组织工人罢工,抗议列强和资方的经济剥削及政治压迫。

1921年7到8月,第一次组织和领导了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工人大罢工。随后在从上海到北京、广州、汉口,特别是在铁路工人中举办夜校,其中长辛店夜校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最重要地点。1923年6月,党的三大接受了共产国际四大决议案中提出的“全世界无产阶级奋斗口号是为劳动运动的统一”,明确重点工作是“组织工人及农民,利用资产阶级之间的冲突,执行为他们特别的阶级利益的斗争”。1925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了全国总工会,把工人进行斗争作为推进社会革命的重要内容,实现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三)广泛发动农民运动。

建党前,很多早期共产党人都想在城市搞革命斗争,一方面,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工人运动,对农民问题认识不深,在各项决议案中“只强调了社会主义革命,没有把农民问题列入议程”;另一方面也有些贪恋大城市的生活安逸,不愿意到乡村去做革命工作,发动群众,宣传革命思想,但也有一些先进分子看到农村的潜力,愿意到农村去开展工作。1920年12月23日,原载在《共产党》第三号上的《告中国的农民》中写到“设若他们(中国农民—笔者注)有了革命的觉悟,可以起来行阶级斗争,我们底社会革命,共产主义,就有了十分的可能性。”“与其让听他自然地慢慢进化,不如用点人为的方法来促进他,使他们早有一天阶级自觉,早免一天痛苦。而要促进他们这种趋势,就是设法向他们宣传了。”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的邓中夏就看到了农民的伟力,致力于成立农会,组织农民反抗地方和乡镇政权,将农民潜在的革命性激发出来。1921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成员沈玄庐回到家乡召开农民大会,成立中国第一个新型农民组织宣言,随后深入农村帮助农民解雇实际困难,成立农民协会,制定农协章程,开展减租运动,领导了最早的浙江衙前村农民运动。党的二大决议案强调党的一切运动都要深入广大群众中去,这对建党初期开展农民运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开展妇女解放运动。

孙中山把男女平权作为民权思想的组成部分,早期加入中国同盟会的秋瑾、何香凝等人,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与民主革命的结合。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妇女运动逐渐兴起。五四运动开辟了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纪元。1920年,李大钊、蔡和森等革命先驱多次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呼吁妇女冲破封建礼教,树立自主精神,争取自身解放。

党的一大后,党就开始着手女工运动。1921年底向警予回国,在党二大上担任党中央第一任妇女部长,开始领导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妇女运动。她还为党中央妇女部起草了许多重要指导文件,撰写了大量论述妇女运动的文章,培养了大批妇女工作干部,在妇女解放运动史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党的二大通过了《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发动和领导妇女在社会阶层、斗争实践、自身解放中提升地位,发挥能力、实现价值。1922年8月,向警予策划和领导了泰来丝厂500多名女工率先罢工,不到两天各厂支援女工达到数万人,随后波及上海滩,中华妇女联合会等9个团体组成“纺织工人后援团”,推动罢工达十余天。

党的三、四、六大制定妇女决议案,提出“指导并联合一般的妇女运动”“ 强调党的责任是领导一般妇女运动成为民族解放运动中的要素”“反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改良的反动思想的妇女运动”的思想,制定保护女工利益的法律和休假照样领取工资的规定,同时成立农民组织和妇女组织及武装自由组织,开展农动工作和妇发解放运动,促进着中国社会革命不断发展。

(五)开展思想文化革命。

中国共产党在第一个决议中提出“争取言论、出版、结社自由”“采取无限制的普通选举制”“男女一律平等”等纲领和主张,使劳动者获得民主自由权利。同时在党的二大宣言中提出女子在教育上享受平等权利,要求改良教育制度,实行教育普及,保障民众受教育权利。

在早期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不平等条约是中国遭受灾祸的根源,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障碍,要想取得国家独立和社会发展,必须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1924年5月,中国共产党就积极推动苏联政府废约运动的开展,随后在第四次时局主张中提出“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瞿秋白在《中国民族解放运动之高潮》“只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才能达到完全独立。

1923年前后,邓中夏、萧梦女等一批共产党人就曾提出过“无产阶级文学”,还建立过文学社,利用这些组织开展“革命文学”活动,恽代英和林育南担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周刊的主编时,都经常组织讨论“革命文学”问题。恽代英回信读者王秋心,认可其“文学在鼓吹革命及改良社会中是‘利器’”的观点,并且认为“革命文学是革命的自然产物”。1924年左右出现的“革命文学”讨论主要集中在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笔下,他们从文学的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出发,对文学中的萎靡消极的文学展开了批判,将“革命文学”归诸“革命的感情”特别是“革命家”,并强调“革命文学”在革命动员之中的作用。

(六)探索实业立国思想。

早期共产党人在思考民族独立的同时也在思考国家富强之路。1922年8月,周恩来发表文章指出,“用社会主义办法开发实业,可以借助国家之力一手包办,以免掉私人在企业上的竞争”。陈独秀在1922年9月20日出版的《向导》第2期发表的《造国论》一文中提出,造国的“第四步采用国家社会主义开发实业”。

早期共产党人更通过各种渠道开展理论探索,积极丰富和发展着实业立国思想,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实业实践活动。恽代英指出,我们不打倒帝国主义,便不能灭绝外国的经济侵略,便不能求本国实业的发展。在国共合作即将实现之际,中国共产党也通过开展各种运动,积极支持广东政府收回关税权。恽代英、杨明斋等早期共产党人也在较早时期就提出了工业化思想,提出 “以工立国”的观点,驳斥了章士钊“以农立国”的“农业国可以不需工业国而独立”的观点。蔡和森也提出与苏联和德国缔结经济同盟开发中国大工业。陈独秀、李大钊、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人主张“反对采用资本主义方式发展实业,主张实行社会主义办法发展实业”,后来党的一大的宣言中吸收了他们的思想,提出对经济制度进行变革,没收私人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1922年8月周恩来再次撰文强调这一观点,提出“借助国家力量办实业,避免私人之间的竞争”的思想。

(七)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接续发展。

习近平深刻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提出“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内容。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都结合不同时期的社会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不同阶段的“社会革命”思想和实践。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续奋斗!


[作者简介]

  1. 郭亚军,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科研秘书 (四川南充637002);

  2. 2、毛玮,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讲师(四川成都 610404)。

[项目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研究”(20ZDA02)阶段性成果。

通讯作者简介:郭亚军(1976.12- ),男,汉族,四川广安人,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党史党建。联系电话:18144391211,邮箱:756940896@qq.com。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92-9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7.

秦益成.正确把握“社会革命”的科学内涵[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0(9):2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526.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2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550-551.

顾海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9.

张静如.中国共产党思想史[M] .青岛:青岛出版社,1991:41.

罗章龙.中国职工运动状况(1928年-1930年)[A].中国工会历史文献[M].北京:工人出版社,1951:95.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144.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2.

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207.

张登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921-1927)[J].山东社会科学,2019(11):186.

本书编辑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