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23
/ 2

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范战朋

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1370


【摘 要】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向纵深发展,金融行业对人才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能够将金融和科技完美结合的复合型人才需求需求非常迫切,但我国高职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及时调整去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这种根本性变化,导致人才培养和行业需求严重脱节,供需矛盾突出。本文全面分析了目前高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出了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及路径。

【关键词】 金融科技;高职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金融科技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把满足产业发展的新需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方向。基于行业发展各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对目前的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改革后培养的学生在掌握金融知识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掌握基本的数学、统计、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将跨学科知识融合解决金融问题的核心能力。

本文立足于金融科技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在金融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提出新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金融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路径,为金融科技人才的培养献计献策。


  1. 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要求分析

国际金融科技师协会认为杰出金融科技人才要掌握“A、B、C、D”四项核心技术同时具有扎实的“E、F”专业素养。A是人工智能(AI),B是区块链(Block Chain),C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D是大数据(Big Data),E是用户体验(Experience),F是金融,由此可以看出金融科技人才应该具有复合型的应用性人才。

  1. 知识复合型

金融科技是将科技应用于金融来解决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金融与数字科技的的深度融合形成金融科技的全新的一种业态,这就要求培养的人才在掌握金融知识同时掌握前沿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拥有复合型的知识架构,而且能够将两种不同只是体系完美的交叉融合,综合应用解决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

  1. 思维复合型

金融科技人才必须具备跨界合作的思维和创新意识。跨界思维则是指不但要拥有文学艺术学科的批判思维和超越思维,还应拥有理工科的逻辑思维、技术思维,以及计算思维、数据思维等新技术思维。只有具备复合性思维才能真正实现跨界融合。

(三)能力复合型

能力复合型一般理解至少要具备四类能力:学习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习能力主要是指通过学习获取知识和能力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不但包括情感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书面写作能力、还包括熟练运用现代新型沟通交流工具(QQ、微信、微博、视频直播等)沟通交流能力。专业能力主要包括金融管理能力、投资分析能力、数据分析工具软件应用能力、信息传输能力、网页设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金融产品设计开发能力等。创新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探索精神、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等。


二、高职院校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分析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金融行业需要的人才是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跨界性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对金融人才培养仍然是单一学科、单一专业的培养。根据我们对广东地区开设金融科技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的调查,绝大部分金融科技专业仅仅是在原来金融专业课程基础上拼凑几门互联网金融类的课程,由计算机专业老师来上而已,在广度和深度上远远不够,更谈不上跨领域融合,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与企业对金融科技类人才的需求有非常大的距离,导致很多金融机构宁可从计算机信息学院等工科专业选人才也不愿接受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培养的人才。

  1. 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金融科技专业是培养跨行业、跨专业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人才的老师必须是同时具备金融和计算机背景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但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的老师几乎全部都是由金融专业和计算机专业老师组成,金融课程老师基本是金融专业或者经济学专业毕业,计算机能力严重不足,计算机类老师具备计算机能力又完全不懂金融。缺乏真正能将金融和计算机完美结合的老师,导致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教学内容完全是拼凑金融和计算机课程,无法交叉融合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师资水平限制了教学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以上限制导致目前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 投入不足、资源短缺

金融科技专业跨专业、跨行业、专业性强、综合性和应用性强。要建设好该专业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学平台,金融科技教学平台、金融科技数据库等。有了比较完善的软硬件资源学生才能进行有效的实训学习。但是金融科技类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需要的投入非常大。金融科技属于新兴专业,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原因在资源投入上严重不足,大大限制了金融科技专业教学质量,导致目前各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普遍不高。

  1. 产教融合比较滞后

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离不开高质量的产教融合,但是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在产教融合方面比较滞后,绝大部分高校都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合作层级比较低,还远远达不到企业主导并且全程参与,校企高度融合,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校企合作方面的滞后使得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严重受限。

三、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一)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职业院校应该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培养能够胜任金融岗位同时具备大数据、算法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的高质量复合型金融人才。因此在人才培养具体目标上一定要明确,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规格,特别是明确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明确培养体系、培养方法和路径,重点突出如何实现金融和计算机的跨行业、跨专业融合。

(二)建设高水平、复合型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针对目前金融专业老师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培养,首先对缺乏金融科技背景的老师加强培训,定期到金融科技类企业挂职锻炼、加强教师与金融企业的“金融科技”领域的交流,以此来提升教师的金融科技素养。其次也可以从校外产业界聘请专家参与到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可以考虑以业界和学术界“融合杂交”等创新性方式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和提升。

(三)构建校企高度融合合作育人的金融科技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是高校学生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依托,通过产教融合,联合金融科技企业专家制定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金融科技课程、创新金融科技实验平台、撰写金融科技教材等,可以加速实现教学内容更新速度,满足人才培养与金融科技行业需求不脱节。

针对短板高职院校应该联合企业,双方深度融合,共建金融科技产业学院和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习基地、订单班等。还可引进外部金融科技专家为学生授课,将鲜活的金融科技创新案例带入课堂,学生近距离与金融科技专家接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入企业投资,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深化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类公司的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共建教材、构建校内全真金融数据研发中心,引入企业资源、技术、数据,在满足校内授课、实训、实习需求的同时为行业输入金融科技人才。

四、结束语

金融科技发展已势不可挡,人才需求缺口巨大,高职院校必须密切关注金融科技背景下,金融行业人才需求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传统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根本改革以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特征的创新型、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

以本文以当前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为出发点,提出明确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目标、标准和规格,建设高水平的复合型师资队伍,深化校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实现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王小燕,阮坚,蔡敏容,范忠宝.金融科技人才能力结构与培养策略研究——基于高校供给侧的视角[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22(5):1-6.

  2. 高彦梅.金融科技背景下高职院校金融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改革[J].科教之窗,2020,9(1):43-44.

[3] 唐佳妮,徐天瑶,袁先智,张高煜.金融科技复合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金融学院,2012,33(1):103-118.

[4] 陈颖瑛.金融科技视角下大数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研究[J].时代金融,2021,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