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进错题动态,提升小学生解题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9
/ 2

跟进错题动态,提升小学生解题能力

刘诣娟

浙江省义乌市福田小学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抽象性较强、思维缜密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而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偏向于直观、具体,同时因为年龄较小,学生思考是很难穷尽全部可能的。这就导致数学学习成为小学生的一大难题,除了理解方面的难题外,小学生在做题时也经常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做题失误。作为数学教师,我们的工作除了传授学生的知识外,也应让这些知识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让学生的收获最大化,接下来笔者将从错题跟进分析入手,浅谈几点帮助学生提升纠错能力、拔高数学能力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错题跟进;小学数学;解题能力

引言:犯错对于学生而言几乎是不可避免,其原因多种多样,教师此时应该做的是对学生的错误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并愿意与学生一起去分析错题的原因,同时细化自身的讲课内容,尽量在课堂上将易错点涵盖到位,另外需要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办法,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应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整理错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数学水平,防止下次在同一问题上继续犯错。总之,教师要在照顾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学生的错题资源,纠正其思维方式,提升其数学能力。

  1. 如何跟进错题动态

跟进错题动态主要分为有意识地预防以及出现错误及时订正。有意识地预防,经过长期的教学工作,我们教师其实很容易就能把握到小学各个知识点下的易错类型,那么我们就需要提前给学生打好“预防针”,让学生在学习完本节课内容后立刻接触各种类型的易错题,从练习中总结知识学习时的疏漏,这样在完成学习的第一时间就能够掌握易错类型题的出题规律、命题动态,从而避免犯错;出现错误及时订正,在这里就不得不推荐各位数学教师采用“讲练一体”的教学方式,即在完成课堂新知讲解后,立刻跟进课堂练习或随堂测验,并让学生之间进行分组互批,在学生答题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堂,仔细观察学生的答题过程,了解其解题思路,在批改完成后教师应当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错误进行重点讲解,同时对巡堂时发现的易错点、生僻知识进行回顾学习,从而及时解决错题现象。

  1. 基于错题跟进,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举措

  1. 帮助学生进行错因分析

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出现失误的原因既有智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方面可能源于基础知识的理解不深,而非智力因素则包含了粗心大意、思考疏漏、逻辑不严密等方面[1]。比如在《用方程解决问题》一课中有这样一道题“妈妈的年龄比小丽年龄的3倍多4岁,妈妈今年37岁,小丽今年几岁”,按照以往的非方程计算的经验来看,应该以妈妈的年龄作为基准,推算小丽的年龄,而方程的思想正好与之相反只要建立等式就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变成简单的数学计算,在这个过程中就有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方程的运用思想,因此笔者先按照旧有思路进行计算,然后列出方程一步步与原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内容。同样是这道题,有的学生读题粗心大意,就会将“年龄的3倍多4岁”读成“多3倍余4岁”导致计算出错,遇到这种情况,笔者会联系家长对学生进行“认真态度锻炼”,每天抽出时间大声朗读课文、数学题都可以,只要出错就重新开始读,直到没错且完成当天任务才可终止,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能很好地解决学生读题不认真的问题。

  1. 引导学生建立错题本

每个学生的理解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学生出现错误的方向都有所差别,而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无法做到对所有可能出现的错题类型进行板书展示,所以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并对录入的错题进行分类、分析,有针对性地突破自身学习的局限,并可以利用错题本进行总结归纳或者复习,避免同类错误再次出现[2]。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由于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小学生对于图形变化的想象能力较薄弱,即便有网格进行辅助,在旋转中心的选取、平移格数和方向方面也会出现错误,因此笔者带领学生一起建立数学错题本,将做错的图形变化题抄录进去,同时结合教师讲解标明错误原因。通过使用错题本积累错题的方式,让学生能够经常温习图形变化知识以及规律,从而能在脑海中逐渐烙印出图形变化时的轨迹,慢慢形成图形变化想象能力,从而实现“一题通,题题通”的举一反三的效果。

  1. 强化重点知识的记忆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教材进行基本知识内容的讲解外,还需要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给学生点拨方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在进行重难点的讲解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反复提及并加强语气,因为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持续时间较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都能注意到重难点的知识讲解[3]。另外教师需要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在课堂新知讲授的过程中以典型的错题进行举例,及时纠正学生的思维误区,同时要将错题典型用知识理论进行解释分析,让学生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做题中知道什么情况是错误的,从而做到有效避免,减少犯错,更能对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印象,提高应用能力。如《分数的意义》一课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概念就是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因为分母象征着除数,当分母为“0”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但在课后的练习中可以发现,学生仍然会忽略分母为“0”的情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往往会将分母为“0”的情况置于计算题、应用题、理论考察题中,让学生了解不同题型下的出题方式,从而提高警惕,在日后的做题练习中跟进每个学生的做题情况,以便能够使其具备敏锐的嗅觉,防止犯错。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完善自身教学方式出发,加强重难点知识的提醒及讲解,同时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原因,有针对性地对智力因素及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误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并带领学生自我总结归纳形成数学错题本,从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呈现系统性特点,提升数学思维能力,进而使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孜.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9:142-143.


[2]王兴明.小学数学错题集的整理思路探讨[J].学周刊,2019,03:84-85.


[3]李永隆.小学数学错题的利用现状及改进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15: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