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2
/ 2

浅论中国共产党伟大 建党精神

胡亚静

中共饶阳县委党校 河北省 衡水市 053900

中国共产党成立已经整整100年了。100年对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讲,百年只是宏伟事业的开始,只是威武雄壮话剧的序幕。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中国共产党永葆青春活力的秘诀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思想精辟、内涵丰富,意义重大、意境深远,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特质,是我们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发挥了重要作用。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和党的精神财富。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和传承建党精神。

一、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核心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表现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了真理和理想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理论。

鸦片战争后,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国家前途,人民命运,探索救国救亡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理论先导。1921年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结合中国的国情,根据革命的任务,在实践中探索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的模式,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初步建立了现代工业体系的基础,实现了国防安全,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体系。1978年之后,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问题,以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个过程也是无数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发挥建党精神,为改革开放奉献的时代。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坚守理想信念,于建党百年之际,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建党精神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形成的,内塑了中国共产党人所坚持的真理和坚守的理想,构成了建党精神的重要本质特征。

二、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的价值旨归体现为共产主义。基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恩格斯构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宗旨是建立自由人联合体,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实践中,共产主义不仅是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用实际手段来追求实际目的的最实际的运动”,共产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行动目标,对于共产党人具有价值指引性,在社会革命的不同阶段,细化为远近不同的目标。

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无数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是指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共产主义价值目标在中国的具体场景展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共产主义二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共产主义作为建党精神的价值归宿与党的初心使命这一价值目标是高度一致的。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进而解放全人类,中国共产党成立就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创建,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实践的历史都是为了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共产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学说,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是围绕着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上位置,二者的价值指向具有一致性。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让共产党人时刻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是共产主义在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中的行动保障。

三、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逻辑——革命观

自中国共产党诞生,革命观作为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体现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精神。革命在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中具有正面意义,根据马克思哲学观,革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必然产物,它是摧毁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手段,社会主义不通过革命是不可能实现的。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借鉴。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充分展现了“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在实践层面体现为革命观的两个含义,首先是社会革命。这是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效手段,诠释了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建党精神。其次是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这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精神之基。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是时代主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使命。毛泽东说“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要通过暴力革命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这一任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也铸就了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东北抗联精神、大别山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在建党历史上,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思想建党和组织建党净化党的队伍、提高革命能力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随着时代主题的改变,革命的内涵和形态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下,虽然没有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但是还有革命,技术革命”。1985年,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哲学观一致。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观锻造了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铸就了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在全面深化改革,进行社会革命的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革命成就。在新时代必须进行许多具有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种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力量铸就了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中国共产党在自我革命的新时代,也形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自我革命机制。在新的征程上,这种革命观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不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精神。

四、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党性原则——人民性

党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成功的保障,是无产阶级观点立场的体现,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等特征。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对党员的修养做了规定,党员必须承认党的纲领,对党忠诚。在革命过程中,党性的内涵延伸到理想信念、无产阶级立场、党员的思想言行等方面,党性成为检验共产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中一直蕴涵党性原则,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面对残酷的革命斗争,更多强调对党忠诚,同时注意做好群众工作,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建党围绕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展开,通过依靠工人和农民,保持与工人、农民的密切关系实现建设目标,党性与人民性紧密融合。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依据时代使命和党自身状况,从从严治党角度论述党性,对党忠诚、反腐倡廉建章立制,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通过强化党群关系,密切干群关系,克服“四风”,取得反腐败的压倒性胜利。党性在各个时期含义不断演化,但始终强调人民的重要性,把党群关系作为衡量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特有的人民性的体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