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幼儿结构游戏为载体提升幼儿数学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11-11
/ 2

浅谈以幼儿结构游戏为载体提升幼儿数学经验

周深深

温州市瓯海区第二幼儿园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而结构游戏恰恰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实践的环境。例如幼儿在搭建一个城堡大门,幼儿会在操作中选择两块体积大小对等的积木进行建构,这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感知对称的数学知识。同时《指南》也明确体现了“用”数学与“学”数学相统一的思想。幼儿园如何以结构游戏为载体,提升幼儿数学经验是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结构游戏 数学 教师 幼儿

正文

一、结构游戏在幼儿园使用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1.主要是建构区游戏

本园在结构游戏这一块设立了专用教室“小小建构室”。在模拟建构中,让幼儿学习各种基本结构技能,并学习表达物体的基本特征。

2.还是创造性游戏区一角

此外在创造性游戏中也设立了一块建构区供幼儿搭建,幼儿参与操作的积极性极高。

(二)问题

1.注重搭建技能

现阶段的结构游戏中,教师为巩固幼儿学习各种结构技能,如排列连接、堆积、盖顶、加高、围合、延长、连接、对称的技能等创设了相对应的主题内容,过于注重培养幼儿搭建的操作技能。

2.操作过于自由

教师在讲解结构主题内容后,幼儿分散搭建,建构的目的性不强,操作较自由随意。大中小班幼儿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能感受到感性的东西,但还不能进行理性的分析。

(3)忽略数学价值

其实在结构游戏的活动目标中可以看出教师有预设一些如能按大小种类进行整理、学习排列,堆积的技能、初步学粘合技能、学看简单的平面图,按图纸进行构造等这些目标都与数学知识相关联,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将数学经验进行重点提炼。

  1. 以幼儿园结构游戏发展幼儿数学概念的意义

(一)发现数学的奇特

而结构游戏隐含的对称美、空间方位、几何图形知识点等数学价值、内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数学的奇特之处,所以在结构游戏中提升幼儿的数学经验有助于幼儿将建构操作的目的融入于数学内容,在搭建中感知数学的存在与意义。

三、如何引发幼儿在结构游戏操作中对数学的认知

(一)对结构游戏的认识

1.结构游戏的特性

结构游戏具有灵动性和适应性。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数学知识点设置不同的结构游戏材料。结构游戏时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或多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

2.结构游戏的表现形式

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数学教学进行改变,是结构游戏更具有游戏化。借助游戏情节,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游戏本身的内容和规则,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满足。让数学知识融入结构游戏中,一方面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运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三)在结构游戏中体现数学经验的价值

发现建构活动内含的数学元素,实现数学功能的整合。开辟结构游戏教学的“提供材料—促进探究—提升经验”的三维路径,使结构游戏教学中数学经验更为多元,教学内容更为丰富。

1.材料的作用

(1)结构游戏的摆放位置

提供多种建构材料,帮助幼儿有层级的拼搭操作材料。凭借着材料,幼儿对所体验的事物直接进行联想和想象,并引起一些相应的行动和活动,为游戏活动的展开提供了条件,因此,在建构游戏提升幼儿数学经验,就必须对材料的设置加以重视。不同材料的操作应从多方面引发幼儿的想象力,发展幼儿的思维及创造力,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及吸引力并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如中班幼儿的操作材料应更多满足于幼儿的智力、体力积极活动的要求,能表现出细节特征,能引起幼儿快乐和喜悦的情感。


2.环境创设

教师通过观察深入幼儿的操作思维中,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兴趣、爱好,然后再为不同的幼儿创造不同的适宜发展的操作材料与环境,把材料与数学内容相结合。面对全体、照顾个别,使不同不同的幼儿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结构游戏,引导幼儿参与的主动性;给予幼儿明确的操作目的和时间。

(二)教师的中期指导

1.引导幼儿观察

从日常结构游戏中偶发的数学现象引发数学学习。幼儿在结构游戏中,会提出许多想不到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善于回答幼儿提问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得相应的数学知识,此时,教师要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

2.鼓励幼儿操作

从孩子的操作中引发数学学习。引导幼儿进行更加精确的图形表述。有耐心地对每一个幼儿提出的问题给予一一解答。此外通过结构游戏,教师不但给幼儿许多操作机会用语言来交流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而且促进了幼儿语言和智力的发展。

(三)教师的后期梳理

教师在关键的时刻提出关键的问题,帮助幼儿梳理数学概念。把教育的出发点从教材转向幼儿,从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出发,挖掘其中的数学问题,引发幼儿的数学探究活动,教师要把数学教学渗透到结构游戏中,随时支持幼儿个别或小组发起的探究活动。适当考虑知识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而教师要从幼儿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发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其年龄特点及已经具备的数学知识水平。只有选取适合幼儿当前水平的知识点开展探究活动,才更有利于帮助幼儿从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资料

【1】《幼儿园数学操作材料》教师指导手册[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

【2】《幼儿园数学领域教育精要——关键经验与活动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3】陈海蓉.《数学活动这样做》[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