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系病诊治经验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26
/ 2

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在消化系病诊治经验研究

张建君

山西省吕梁市 岚县普明镇中心卫生院 033599

摘要:目的:在治疗消化系病的过程中,选择使用中医整体观与阴阳五行的研究经验。方法: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1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使用中医整体观与阴阳五行学说展开辨证分析。结果:患者为在治疗前后出现纳呆腹胀、便溏肢倦,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内脏下垂、食少懒言的比较,其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消化系病的过程中,采取中医整体与阴阳五行学说,将局部与整体的辨证观点结合起来,可以更好提升消化疾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整体观;阴阳五行;消化系病;诊治经验

前言:

在现今社会发展中,面对更大的生活压力,导致消化疾病在临床上出现的概率更高,在现今高科技技术与疾病的发展中,怎样在临床治疗中将中医整体观及阴阳五行学说所具有的指导作用体现出来,将中医学结合在一起,继而提升现今临床效果在医学发展中的应用。根据研究结果表示,将中西医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吸取更多科学前沿的新观点与新学说等,继而在整体观前提下吸取更多的西医长处。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医院在2019年-2020年间收治的110例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患者年龄最大的为71岁,最小的患者年龄在2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34.6±7.4)岁。纳入标准的患者均采取中医药治疗,排除一些在治疗前使用西医的治疗者,排除患者存在的严重肝肾功能,同时将以为依从性较差的患者排除出去。

1.2方法

在患者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整体学说与阴阳五行学说,从整体学说角度来讲,消化疾病通常表现为纳呆腹胀、便溏肢倦等现状,在后续的治疗中需要多使用健脾益气的药物,但是也强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联性,对于出现心悸的患者需要使用养心安神的药物,同时强调将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统一结合在一起,经过肝脾调和之后,针对于迁延不愈者需要在不同的季节进行治疗,例如冬病夏治等[1]。而在阴阳五行学说中,对于五行之间的影响,结合相应的属性开展辨证论治,情志属思,五味属辛,对于五气属燥等患者,需要加强对脾气的健运[2]

2、结果

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其存在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比较

临床症状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纳呆腹胀

4.23±0.54

2.41±0.12

5.264

<0.05

内脏下垂

3.24±0.32

2.54±0.71

6.241

<0.05

食少懒言

4.41±0.12

2.15±0.31

5.631

<0.05

便溏肢倦

3.68±0.43

2.31±0.72

6.241

<0.05

神疲乏力

3.65±0.53

2.53±0.52

5.813

<0.05

面色萎黄

3.96±0.92

2.35±0.43

5.249

<0.05


3、讨论

在中医的发展中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可以实现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统一发展[3]。更多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社会之间是一个组成部分,各个器官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总体的结构是不能分割的,其功能之间是相互协调与相互作用的,并且在病例上存在着一定的影响[4]。在中医中随着四季的变化、地域间差异的变化,对患者机体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更多的是主张天人合一[5]。在自然界的四季发展中,有着风、寒、暑、湿、燥、火等多种气候的因素,在春天时患者容易感染风邪,冬天则容易受到寒邪,从时辰的角度发展来讲,人的阳气会随着昼夜消长,从地区的发展角度来讲,北方人的腠理较为紧密,而南方人则比较输送[6]。人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喜、怒、思、惊都属于一种常情,但是会导致疾病的出现,所以通常在临床上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7]

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来讲,其属于五脏中的脾,在生理发展特征上,脾气升清,能够将人体中的胃肠道所吸收的一些水谷精等微物质有效的维持人体中内脏的分布位置,防止其出现下垂[8]。同时患者脏器喜燥恶湿,脾气健运,则运化水饮正常,水精四布。脾气升动,才将水液布散全身[9]。脾气下陷主要病机主要有二,脾气虚弱则无力升举,脾为湿所困则不得水上升而下陷。脾阳与脾阴之间是相互协调统一的,都起到维护脾生理功能正常发挥的作用,当人出现脾阴虚时就会呈现出消瘦、烦热以及食少等症状,对于脾阳虚的人来讲则是表现为大便清稀、形寒肢冷等症状。人体是由五脏六腑等多种构成的,将五脏作为中心,同时与六腑相配合,在经络系统中将五脏六腑等全身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且在多种的作用机制下完成统一的机能活动[10]。脾作为后天至本,肾则是先天至本,二者之间相互产生影响,所以机体的脏腑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继而对其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起到维持的作用。

在整体观的应用中,微观辨证则是对传统辨证方法的一种延伸,更是我国现今医学推崇的治疗理念,有着较多的依据,使用辨证的准确性在不断提升,最终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在使用现代化科技的基础上,对腹泻的患者展开大便腹泻隐血等调查,需要进行病例组织学检查。

结语:

从最终的研究结果来看,虽然中医在治疗消化疾病时,对病机、转归以及预后等方面存在着不一样的认识,从整体观与阴阳五行发展观点来看,注重审病-辨证-治病。所以在致病中需要使用现代化的先进检测技术,只有明确疾病的诊断环节,掌握患者发病的原因、致病机理等多种特征,只有明确了诊断对疾病的了解,才能够再一次使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加以治疗。辨证就是将患者相关疾病的资料、症状以及体征进行收集,继而经过分析与综合辨证的方式,清楚疾病的病因、性质等之间的关系,继而实现对疾病的判断。根据相关研究表示,只有加强对整体观和阴阳五行的认识,才能够明确疾病发生的本质,将其在临床上的表现进行分析,继而提升辨证的精确性。最后一步就是治病,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出需要的治法与药品,在用药时结合中医现代药理等多种研究结果,选择具有针对性的药物。

参考文献:

[1]郗欢,厉琳杰,孙凌宇. 胃肠肿瘤膜解剖手术的整体观[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1,24(07):560-566.

[2]姜玲钰,武荣国. 盐酸小檗碱在消化系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广东化工,2021,48(02):274-275.

[3]柯美云. 从西医角度看消化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发展[J]. 中医杂志,2020,61(22):1941-1942.

[4]梁汝圣. 四逆散在消化系统疾病治疗中的进展[J]. 医疗装备,2020,33(16):197-198.

[5]陈萦晅,时永全,刘玉兰. 中华医学会第十九次全国消化系病学术会议纪要[J]. 中华消化杂志,2019,(10):705-706.

[6]周沛卓,雷洋,范新雨.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中医舌诊方面的应用[J]. 河南中医,2019,39(09):1323-1326.

[7]王俊丽,李军,林洁等. 从中医体质探析胃癌前病变的防治[J]. 河北中医,2019,41(06):935-938.

[8]孟君,陈建勇,胡坚方. 认识论在消化性溃疡致病因素中的临床实践[J]. 医学与哲学(B),2018,39(10):6-8.

[9]牛锦锦,韩捷. 基于中医整体观探讨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作用机制及治疗思路[J]. 中国医药科学,2018,8(04):17-19.

[10]杨冰冰. 整合医学理念在消化系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04):38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