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15
/ 2

浅析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创新

姚家双

广东省汕尾市 海丰县梅陇中学

摘要:德育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初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建立,对初中生能否发展成为社会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的影响。农村中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德育教育开展难度较大,这是教育界人士有目共睹的,实现德育教育创新是提升德育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本文将对农村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以探讨,分析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存在的难点,并提出农村地区德育教育的创新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1. 农村地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中学生数量庞大,在全国中学生数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他们将是未来国家各行各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是农村地区经济振兴的主要力量,他们肩负着重要使命和神圣职责。因此,做好农村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断提升他们思想道德品质。然而,在以经济发展为主流的市场化环境中,社会文化趋于多元化发展,给农村地区中学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1. 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存在的难点

  1. 家庭环境的影响

首先,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许多中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大部分学生家长学历较低,对德育教育思想和理念认知程度较差,因此,在农村家庭教育中,德育教育缺位,将德育教育的压力完全转嫁到在校教育上,无形中增加了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压力。

其次,中学生涉世未深,他们德育行为和思想很大程度上受到成年人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生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家长的思想、言行将成为中学生效仿的对象,家长道德水准对中学生具有较大影响。而农村中学生家长文化素养较差,自我约束不严,往往给中学生树立了负面典型,进而增加了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难度。

此外,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原因,有些中学生家长外出打工,中学生长期在隔代长辈或亲友照管下生活。他们在长期缺乏家长教育和监督的情况下,很容易放任自流,沾染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而形成农村中学中的问题少年,影响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学校方面的影响

  1. 教师的素质有待提升

农村大部分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农村中学年轻有为的优秀骨干教师流失严重,农村中学师资队伍建设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难题。许多农村中学教师认为德育教育主要针对学生而言,与自身道德水平关系不大,进而许多教师忽视了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提升和完善,进而影响到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功利性教育的影响

农村中学中升学率的高低有关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势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硬性指标。受到功利性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提升学生学习成绩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导致德育教育手段缺乏针对性,教师德育工作方法缺乏优化和创新,影响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实效。

  1. 社会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国门的打开,国外文化大量涌入,农村地区文化也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中固然存在许多其他国家的文化精髓,但也存在许多糟粕。农村中学生社会经验较少,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对多元文化缺乏甄别能力,进而形成了拜金主义、特权主义等不良思想,严重影响到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

  1. 农村地区德育教育创新策略

  1. 加强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

农村中学要实现德育教育有效开展,需要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工作方法,需要在德育教育方面实现大胆创新,抓住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源头,这样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 通过在职教育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在以往的农村中学教育和教学管理中,往往将教育的主要目标定位在学生身上,而忽视了教师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进而造成教育管理工作的本末倒置。在创新理念下,需要将对教师的在职教育作为重点,常态性对教师进行道德方面的宣传和培训。一方面,提升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认识,丰富教师德育手段;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道德素养,让教师在中学生群体中发挥出表率的作用,从而确保农村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将德育教育工作纳入到教师业绩考核范畴

要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需要发挥出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尤其对于农村中学班主任教师,他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承担的责任更加艰巨。因此,农村学校在衡量教师教学水平时,需要将理性评价和感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纳入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质量考核范围内,从而提高教师对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视,发挥出教师德育教育的积极性。

  1. 实现家校合作,共同进行德育教育

在以往的农村地区家校合作中,合作的内容主要针对家长所关心的孩子学业方面的问题,而在学生德育教育内容方面涉及较少。然而,农村家庭教育是影响中学生道德素养提升的重要因素,需要教师加以正确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给予更多监督和指导,这样才能实现家校合力,提升中学生道德素养。

农村地区中学生家长普遍文化素质较低,需要学校发挥出自身教育龙头作用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一方面,可以常态性组织家长进行座谈,教师和家长面对面针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找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另一方面,对于外出打工的中学生家长,学校可以构建信息交流平台,教师可以利用线上与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络,让家长了解学生德育方面的动态,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从而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最终效果。

  1. 德育教育工作要做到与时俱进

在以往的德育教育工作中通常以教化方式为主,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教育效果。但是,时代在不断变化,社会在发展。农村中学生获取各类信息的渠道也逐渐在拓宽,再固守以往的德育教育手段必然会影响到其教育效果。因此,在农村中学德育教学中,需要德育教育工作者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动态,关心热点时事,通过学校网络和宣传栏对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实践进行德育角度的解析和评价,从而提升学生对社会信息的甄别能力,让德育教育做到与时俱进。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所需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农村地区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德育教育工作存在诸多难点。德育教育工作者需要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在实现家校深度合作的同时,让德育教育内容与时俱进,从而提升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瑜莉
.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8:19-19.

[2]杨玉霞.小学德育教育的创新性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 236-236.
[3]李汝宝
.关于德育教育创新教学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