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长篇课文如何教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9-02
/ 2

浅议小学长篇课文如何教

许梅华

惠安县苍湖小学



摘要: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之长,是我们每一个一线教师始料不及的,许多学生一见到长课文就像见了"拦路虎"似的,怎样才能主动地去使用它而不是被动地应对它,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我们的教学教材,是我们有效教学的前提和保障。在实际教学中,要从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立足学情起点,树立整体意识,聚焦语文要素,凸显文本特点,开发出隐藏在课文内容中的阅读教学内容资源,使之生成显性、可操作的阅读教学内容。

关键词:语文教材;长文章;有限时间;有效教学

与以前多种版本教材相比,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的数量大大增加。这些长文章文字较多、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教师处理起来不知从何入手,难以把握其教学价值,不易确定其教学内容,容易陷入“高耗低效”的泥淖。“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这是广大语文教师逐渐形成的共识。“几十年的事实证明,单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做文章,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现象……”[1]“语文教学研究的导向,应该是自觉地对所生产的教学内容正确与否、对路与否进行学理的审议。”[2]拿到一篇课文,我们首先要思考的是“教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去考虑“怎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那么,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长文章该如何教学呢?

一、立足学情起点,重视课前预习

教学内容的建构,必须遵循“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了解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使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比如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有一篇长文章,叫《白鹭》,这篇文章是寓情于物的散文,课文描写了白鹭的外形和觅食、栖息、飞行的美,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因为学生对白鹭这种动物不了解,课前要布置让学生查找白鹭的相关资料,在教学伊始让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了解白鹭,这样对课文内容白鹭的外形、生活习性的学习帮助极大。初读课文时,让学生在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结合课后第一题,让学生说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课文语言凝练含蓄,有些语句比较抽象,如“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那是青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生命了”等。教学时不要让学生逐句逐字分析,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整体感知白鹭的美精致小巧、如诗如画,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对于长篇课文,为了缩短课堂上整体感知课文阶段所用的时间,课前一定要布置预习。大多长篇课文故事性较强,学生比较感兴趣,预习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再者,预习不但节约了学生课堂上整体感知课文所用的时间,而且由于学生课前对课文内容已经有所了解,上课时学生思维更加活跃,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效果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当然,布置预习要给学生具体的目标。比如我在教学《骑鹅旅行记(节选)》时就这样布置预习:

1、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弄懂生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最好能读3遍;

3、了解作者的情况。

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有了目标,不致于出现不知所措、茫然相对的情形。

另外,还要注意有布置就要有检查。我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时,往往从两个方面着手:1、你自己解决了哪些问题?

2、还存在什么问题?通过检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情况,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让课堂教学不仅有的放矢,而且切合学生实际。

二、树立整体意识,掌握语文要素

整体性是部编教材的一个重要特点。它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元,尝试构建系统的语文能力发展训练体系,“将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常用的学习方法或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统筹规划训练目标的序列,并按照一定的梯度,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或活动中”[3]。依据这一特点,我们在甄选教学内容时,必须具备全局眼光,从语文要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出发,突出本课内容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的地位和作用,注意本课内容与前后教学内容的关联,注重教学目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把现阶段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例如,部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有一篇比较长的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全文共三千多字。这篇文章必须教什么呢?我们要把它放在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要素训练序列中去观照。从四年级上册开始,教材有计划地安排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训练要素,该册第七单元重点训练的方面是“关注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四年级下册,重点训练的内容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开始明确提出“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五年级下册引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对小学阶段学习的“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方法做了梳理总结。可以看出,对于“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的训练,教材是按照由易到难、螺旋发展的方式编排的。《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属于整个训练序列中的一个节点,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训练学生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了这样的整体观照,我们可以确定,教学《小英雄雨来》,其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小标题”的形式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聚焦语文要素,促进能力发展

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在教材中,编者从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提示单元重点语文要素,每篇课文后围绕语文要素设计练习题,“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可以说,这样的编排,为教师应该“教什么”指明了方向,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以往“拿到一篇课文不知教什么”“选择教学内容随意性较大”的缺陷。但是,笔者认为,语文要素只是规定了本篇课文的核心教学价值,在语文要素和教学内容之间还存在着一大片空白地带需要“开垦”,如何根据围绕语文要素筛选和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对语文教师来说仍然是个考验。在这方面,特级教师薛法根执教的《火烧云》一课能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火烧云》一课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聚焦语文要素,薛老师确定了如下教学内容:1.明白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火烧云的。他首先用几组火烧云的图片引发学生的猜想:“如果你来写火烧云,你会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很容易说到了“颜色”和“形状”。“萧红是不是从这两方面来写的呢?请打开书看一看,哪些是写颜色的?哪些是写形状的?”这样,学生就很清晰地领会到了作者是从“颜色”和“形状”两个方面来写这一事物的。2.领会作者是如何把“颜色变化极多”“形状变化多而快”写清楚的。在这一部分,薛老师主要采取了对比的策略,让学生寻找自己语言与课文语言的差异,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什么才是“写清楚”。很显然,薛老师紧扣语文要素中的“从哪几个方面”和“写清楚”选择教学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语文要素的无缝对接和高度契合,充分挖掘和利用文本资源为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形成服务,让“用教材教语文”这一理念落到了实处。

参考文献:

[1][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4,235.

[3]陈先云.课程观引领下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能力体系的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9(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