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学科阅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26
/ 2

基于学科素养下的高中地理学科阅读

史延根

山东省青岛平度华阳中学 266700

摘要:新的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在高中地理的学科学习中主要体现在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团结合作的意识培养。通过高中的地理教学,让学生从传统的地理学习模式走出来,在面向社会去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文章通过学科的素养培养来探讨高中的地理学习。

关键词:学科素养 高中地理 地理学习

引言

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依然是应试教育,但是在不断推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发现素质教育下的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更加的具有活力和探索精神,这也就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我国实行新高考后,很多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进行学习。而地理作为一门贴近自然的学科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为高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奠定基础。

  1. 地理学科素养培养的意义

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地理知识,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思考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拓展地理知识,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地理知识和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激发学生承担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责任感。

首先,传统的地理教学只是为了让学生牢记知识点,没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在学习中自主思考的能力,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初衷。新的课改提出,地理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通过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进行主动的分析、总结、归纳问题。在知识的不断积累下提高学生的地理推理能力,促进学生在生活中有意识的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学习。通过地理的学习,让学生对生命现象以及万事万物的规律进行发散式的思考[1]

然后,在高中的地理学习中要重视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意识。传统的地理教学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单方面的进行输出,但是学生在被动接受的过程中缺乏活力,从而不能很好的对地理知识进行探索式学习,所以教师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增加师生课堂上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探索精神,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设置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找寻答案的过程中思考地理知识和我们生活中的联系。从而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地理学习时的自主思考能力。以便于学生可以使用掌握的地理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充分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

最后,高中的地理教学要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从而培养出有担当和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人才。通过地理教师的教学,学生在掌握地理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以汶川地震为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习为什么四川这个地区的地震出现的比较频繁。运用多媒体的方式把地震时当地人们的故事讲给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去思考怎么提高我国地震的预判能力,从而减少地震带给人们的损失和痛苦。从地理知识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这就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学科素养下地理教学的有效路径

1融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前,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多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经常会出现教师在课堂讲的热火朝天,而学生听的昏昏欲睡。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不理想。只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在课堂与教师互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常见的地貌类型这个课程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地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不同地貌的特点。还可以用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解海岸地貌的时候,就可以利用一个小型的地貌实验箱来进行教学,在海岸边制造波浪,潮汐等气候,让学生可以直观的看到海岸地貌形成过程中气候对它的影响。之后还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学生对海岸地貌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促进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吸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的观察和学习,提高自己的想象能力和知识探究能力,最终让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得到提升。

2创建地理的阅读课和辩论课

在开创这类课程的时候,教师要根据教材和教学进度选择适合学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课题进行开展。比如:在学习关于人口的地理内容时,这个课题涉及到三个小的细节: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容量。这三个主题让学生自己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进行阅读和辩论准备。比如我们同学选择了有关人口迁移的话题。首先,教师要在课堂带领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进行阅读、分析、归纳、梳理,找出正反方的辩论主题。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知识点通过网络去拓展自己的思路。最后,教师组织进行辩论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一起探讨学习,可以拉近学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整理,以达到共同学习进步的目的,以此提高高中生的地理学科中团结合作的学科素养

[2]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观念

因为全球的经济飞速发展,地球的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国际上提出了很多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旨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高中生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培养其可持续性发展的社会观念。比如:在学习环境和发展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城市或者村庄的河流、农田等去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现象。看社会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发展中应该怎么做,让人类发展可以和环境进入可持续化的良性循环。环境保护对我们的后代有很重要的意义,不能以牺牲环境来换取社会的发展,这是殃及后代以及地球的破坏行为。所以通过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价值观。

结语:

总之,在高中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积极的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地理本就是一门博大而精深的学科,只有在长时间持续的学习和积累中才能够做到活学活用。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地理知识,培养现代化的发展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凸显出地理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香香.学科素养培养视域下的高中地理教学[J].家长,2020,{4}(23):117+119.

[2]刘永波.试析高中地理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J].名师在线,2019,{4}(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