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术教材图文运用的思考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6
/ 2

关于美术教材图文运用的思考与实践

刘文英

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永坪镇第二小学 陕西 延安 717208

摘要:在美术的教材中主要是以图片为主要内容组成,融入了少量的文字,但其在教材的编排上,图文的结合方式亦是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其明确强烈的示范性特点,对于美术知识的教学有着明确的指向,使得教师能够更为明确自己的教学方向及内容。据此,本文将以湘教版高年级学段小学生美术教材中图文的应用展开分析,进一步实现教材中图文运用的有效性落实。

关键词:美术教材;小学美术;图文运用

引言:

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亦是落实课标教学任务的重要途径。在美术的教材编排中,其主要是以图例以及文字的形式所呈现,有着一定的示范性特征。在此过程当中,教师需通过将图文资源的有效运用,以明确教学的思路及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准确性。

  1. 对教材文本与图例资源应用现状的分析

  1. 照搬教材,浮光掠影

教材中图文的编排具有一定的用意,然而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未充分有效的理解其中的用意。一方面,部分教师在使用教材教学期间,完全依据教材中的编排进行授课,较为机械化,且在教材的内容、问题、制作方法等内容的引领下,亦步亦趋的完成整节课程的教学。而并没有深入的思考教材设计的意图,使得教学过程存在一定的形式化,学生难以深入深刻的学习并领会其中的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部分教师主要是以凭借自身的经验进行教学,对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内容仅仅只是粗略简单的浏览,并未深入的研读教材内容的设计,导致教材中的图文未能有效发挥其相应的教育价值[1]

  1. 看图欣赏,以偏概全

目前大多数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教学时,多是以“学生欣赏+感受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时,在教学互动上,亦是以最为普通的问答式对话为主,比如“你在阅读中了解到哪些知识?你对于作品的感受是什么?”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中易于出现“无人回应”的尴尬局面,在没有有效的理解分析基础上,感受与想法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教材中图文的教育功效。

  1. 有效运用教材文本图例的实践

  1. 活用教材文本与图例

教材的编制通常是由编者在实践与检验中逐渐构建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以及目的性。教师在运用教材中的图文资源时,可需依据自己的理解与把握,并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与筛选[2]。比如,部分文本中的某些思想文化,可通过课堂教学渗透至学生;部分图例中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差较远,则可以另一种方式呈现给学生,如替换法,将教材中呈现的图例替换为学生能够切实感知的图例,以达到同样的教学目标。例如,在五年级上册《哆来咪》中,教材所展示的湖北省随县曾侯乙墓编钟,对于小学生而言与其生活经验存在一定的差距,难以有效的欣赏并感受其中图片内容,结合编者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色彩及形状的渐变,教师则可依据这一教学方向,将编钟替换为学生能够认同理解的图画内容,比如现代工艺品中的套娃、天空中呈现的渐变蓝,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渐变色图案的设计等内容,以将其作为学生感知的对象。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够使得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内容,亦能够更具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

  1. 分析教材文本与图例设计教学流程

在图文资源的教学运用下,教师要先行分析其中的文本资源内容,并对其传达的信息内容进行深度理解。进而在依据图例的编排顺序进行思考,如“教材向呈现给学生哪些信息内容;哪些信息学生能够有效接受,使其必须掌握的;哪些信息对于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接受难度,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等等,进而再依据思考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以易理解、趣味性为原则进行教材内容的重组,再在补充完善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设计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流程[3]。例如,在《快乐陶吧》中,教材的文字资源的安排主要是陶艺简介、制作步骤、作品介绍等内容,而图例资源的安排分别是作品展示、制作方法系列图、学生作品等内容。基于此,教师则可将其进行重新整合设计教学流程。比如,首先,引导学生从历史及文化的层面上感知陶艺,进而从陶艺的材质、造型上进行分析学习;其次,结合教材中提供的陶艺制作方法图例,让学生探究陶艺制作的具体步骤和方法;最后,将学生所制作的陶艺及笔筒进行展示评价。

  1. 在文本与图例的解析中掌握创作方法

在小学美术教材图文资源中,文字与图例除文化上的呈现之外,亦是对于小学生的技能培养有着提示性作用。教师则可借助于教材中的图文内容,让学生在直观图像以及简明文字语言中,进行自我解读,通过对于图文内容的观察与理解,将其呈现的信息进行分析思考,进而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以使得学生亦能够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光影变幻》中,教师则可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源,让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观察教材中呈现的步骤图,使其能够将看不懂的画面效果得以逐渐理解认知,从而在分析思考中逐渐掌握创作的方法。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组织学生以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教材中的图文内容,进而在合作中共同总结素描光影的绘画方法

[4];或者,教师亦可借助实物,如苹果等,让学生在现实光影中观察和感受光影的变幻,进而结合教材中的图文内容进行探究学习。

  1. 结束语

美术知识的教授过程当中,需要依据教材中的图文资源进行教学,以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及方向。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则需充分了解教材编排的内容设计,明晰图文选择的目的及意义,以更好地将教学中的重难点提炼出来,从而确立教学的目标,以使得教材中的图文得以将其教育价值充分发挥,使得美术课堂更加的灵活丰富,提高美术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张进祥.小学美术教学中图文结合的运用[J].山西教育:教学版,2017:34.

  2. 郜松瑞. 关于美术教材图文运用的思考与实践[J]. 少儿美术, 2018, 000(012):6-7.

  3. 张莹.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 新课程导学, 2019, 000(012):P.28-28.

  4. 钟璐. 图文结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2018, 000(0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