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汤加减治疗寒凝经脉型原发性高血压经验举隅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13
/ 2

葛根汤加减治疗寒凝经脉型原发性高血压经验举隅

王萍 吴琼

河北北方学院硕士研究生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葛根汤首见于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篇,为治疗太阳表实证主方,也是广为众多医家所用的经典方剂。余师在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寒凝经脉型原发性高血压,取得了良好效果,先将吾师临床经验及验案总结如下,旨在为临床辩证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

【关键词】葛根汤;寒凝经脉;原发性高血压

葛根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一篇,主治太阳表实,兼太阳经枢不利之证,具有解表邪,升津液,舒经络之功效。后世历代医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使得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余师在临床中善用经方,将葛根汤加减用于治疗寒凝经脉型原发性高血压,疗效颇佳,现将其临床经验及验案总结如下,旨在为临床中辩证治疗高血压提供参考。

  1. 葛根汤方解

葛根汤既可治疗太阳经枢不利之证,也可治疗太阳、阳明合病。风寒之邪侵袭肌表,致太阳经气不利,而出现头项肩背拘急疼痛不利之症状。金代成无己认为,葛根汤证为寒邪侵袭太阳阳明两经,两阳经主表,而此时里气不和,故用葛根汤散表邪,和里气[1]。柯琴则认为葛根汤证病机为风伤肺卫,而致太阳阳明经气不利,偏于阳明者[2]。著名医家曹颖甫善用经方,其在继承仲景原方的基础上,又提出“伤津”是太阳病应用葛根的重要原因,而头项肩背拘急不利是伤津的外在表现。

历代医家在其病机及病症特点的基础上,将葛根汤的证治进行了全面的发展和传承。葛根汤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头面五官疾病(鼻窦炎、头痛等)、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血压、上呼吸道感染等。国医大师李士懋认为,葛根汤不仅是治疗太阳阳明经枢不利的有效经方,而且是治疗全身各系统杂病的经典方剂。其认为葛根汤为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表证里证均可用,再加麻黄增强了解表散寒之功效,葛根鼓胃气,升津液,舒经络[3]。李可则应用葛根汤来治疗风寒湿邪痹阻所导致的颈椎病,以达到散表寒,解肌痛,升清阳,解诸痹的作用[4]

本方由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生姜、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组成。方中葛根为君药,葛根性味甘、辛、凉,具有发表散寒,解肌退热之功效,同时升清阳,鼓胃气;桂枝解肌发汗,温阳通脉;麻黄助桂枝、葛根发汗解表驱寒,以增强驱邪之功效;白芍养血调经,敛阴止汗,配桂枝调和营卫,扶助正气,且酸甘化阴,以防辛温之药发汗太过;生姜辛温,解表散寒温中,大枣补脾和中,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三药合用,辛甘化阳,以助阳散寒,增强体内之正气。全方组方精简得当,辛甘酸并用,汗中有收,攻补兼施。

  1. 应用

患者吴某某,女,45岁,2020年11月20日初诊。患者因阵发性头晕、头痛1年,加重1周前来就诊。自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血压148/99mmHg,就诊于当地诊所,予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具体剂量不详)口服,症状好转。7天前因外出受寒后头晕、头痛症状加重,时测血压155/95mmHg。现症见:头晕、头痛,恶寒,无汗,自觉头项肩背僵痛拘急,腰背痛,手脚发凉,浑身乏力,纳差,不欲饮食,寐可,小便可,大便质干,面色白,舌白苔稍腻,脉拘急。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1级;中医诊断:眩晕,属寒凝经脉型。治宜发汗解肌,温阳散寒,方用葛根汤加减,具体处方如下:葛根15克,桂枝10克,麻黄5克,淡附片(先煎)6克,白芍9克,黄芪10克,杜仲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肉苁蓉15克,白术10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5克,大枣3枚,生姜3片。7剂,水煎服,日一剂,取汁400ml,早晚分温服。并嘱患者服药时啜热稀粥以助发汗,汗后注意保暖,避风寒。

2020年11月28日二诊,患者诉服药时已汗透,头晕头痛,项背强痛以及腰背不适较前缓解,血压140/89mmHg,脉拘急之势较前好转,但大便仍干。守前方加减:葛根15克,桂枝10克,淡附片(先煎)3克,白芍9克,杜仲10克,牛膝10克,当归10克,肉苁蓉10克,玄参10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炙甘草5克,大枣3枚,生姜3片。再服7剂。2020年12月4日三诊,患者诉上述诸症均改善,血压已不高,133/88mmHg,纳寐可,便已不干,脉拘缓,守前方续服7剂以巩固疗效。

按:原发性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历代医家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有着不同的认识。朱丹溪在其《丹溪心法》中则认为眩晕多由痰湿所导致;而张景岳则认为“无虚不作眩”。近代医家多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多从肝脾肾论治,以平肝熄风、平抑肝阳、熄风化痰、健脾升清等为主要治法。而余师在临床中辨证施治,讲究平脉辨证,认为治疗本病不必局限于固定的证型和用药,内因正气不足是引起此病的必要条件,而外邪侵袭也不可忽视。寒邪侵袭肌表,入侵经络,致气血运行不畅,脉道不利,血管收缩,继而引起血压的升高。而现代医学也认为,冬季为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当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时,血管收缩,并且血管外周阻力增加,则容易使血压升高。

本案患者外出受寒后出现头晕、头痛症状加重,寒邪侵袭,太阳经枢不利,则出现头项肩背僵痛不适,恶寒无汗,且手足发凉,浑身乏力,脉弦拘急,说明患者机体正气素虚,阳气亏虚,复感寒邪,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经脉不通,血管收缩,致血压升高。故用葛根汤来解表散寒温阳,加淡附片以增强散寒之功;腰背疼痛,故加杜仲、牛膝以补肝肾、强筋骨;加黄芪、当归以补益气血,扶正祛邪;加白术以益气健脾,肉苁蓉以温阳润肠通便。二诊时患者汗已透,症状较前缓解,血压下降,但大便仍偏干,故诸药减量,加增液汤润肠通便,三诊时诸症好转,血压正常。

  1. 结语

葛根汤组方精简,为治疗太阳病的主方,临床中应用广泛。余师认为,其温阳解表散寒,在治疗寒凝经脉型原发性高血压时,以恶寒、无汗,项背强痛,脉拘急为主要辩证依据,并且服药时需啜热稀粥以增强发汗散寒之功,达到汗出痉解之效果。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此病时,也应辨证施治,灵活运用,根据患者症状进行加减化裁。


参考文献:

  1. 陈嘉文.葛根汤运用规律探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2. 简煜恩.桂枝加葛根汤治疗颈椎病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3. 吕淑静,王四平,吴中秋,等.李士懋应用葛根汤治疗杂病验案举隅[J].江苏中医药,2010(09):41-42.

  4. 高博,侯伯男,王敏,李同军.李可老中医治疗颈椎病的方剂配伍规律探讨[J].中医药信息,2014,31(03):65-66.


作者简介:王萍,女,汉族,1995年11月,河北衡水,硕士在读,心血管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