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情感与读者的感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9
/ 2

文学的情感与读者的感动

王瑜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西园学校 621000


【摘要】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文学中传递出来的感情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程度的感动,不同的文本带给读者的感动也是不同的,有愉悦的、有精神上的、空间时间上的;同时不同的读者对同一阅读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期待视野。本文将从不同文本的不同感动以及读者的期待视野出发,来讨论这一论题。

【关键字】文学情感 读者感动

一、概念理解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感动是读者的一种精神性体验,或者说,由读者带来的内心世界的情感变化,其实是一次心灵世界发生的一个事件。阅读过程中,读者最先投身的就是文本这个文字与文字相连接的场所。作为一名读者,当自我意识开始介入文本的那一刻起,时间流动起来,文本空间也不断展现,与此同时,也是表述者与读者同时在场相遇的开始。表述者曾写出的语句,进入了读者的意识空间,由此生成意义,这同时也意味着曾经存在与读者意识中的语句,被投射到了表述者所组织的文本场域中,这个原本完整的时空连续体场域,由此出现了瞬间的扭曲与突起。当我们全神贯注的的、忘我的投入到阅读中,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无法吸引我们的注意力。随着阅读文本的时间推进,我们的感情会因为故事与人物的命运发生改变,我们会不断的体验到文学带来的感动。这种感动来自由文本的世界,我们在感受着不同于现实世界的另一种情感体验。

因为随着阅读文本的时间推进,我们的感情会因为故事与命运的改变而发生着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期待视野随着文本发生改变。姚斯在从知识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那里借用“期待视野”的概念来阐述读者的阅读与创构文学史的关系。即文本给定某个视野,读者以其源自生活世界的期待视野对这一视野给与回答——读者的观点、基本立场,以及他文学方面的现行知识在此的作用。“期待视野”就是接受者以往鉴赏中获得并积淀下来的对艺术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次新的艺术鉴赏实践,都要受到原有的期待视野的制约,然而同时又都在修正扩宽这期待视野。因为任何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审美创造的个性和新意,都会为接受者提供新的不同于以往的审美经验。

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阐明,审美活动就是一种体验,而且是根本地体现了体验本质的类型。德国哲学家克鲁格说:“从人的体验着的各种事物本身散发出意义与价值的光芒;当我们的各种精神官能不经反省就领略到这些意义与价值而整个心灵深处对之采取欣赏态度时,深刻的体验就随之产生。”审美体验直接存在与审美感性之中,并与之同一。在我们对一朵鲜花或者一首诗产生感兴的时候,也就是我们体验着这朵鲜花或者这首诗,因而我们的生命、意志与鲜花或诗融为一体的时候。在审美感兴中,可以体现出一般体验的四项规定。首先是时间上的永恒性不是现实的、可测量的时间来衡量的,或者说,是不可衡量的,不可做时间定量的。审美感兴恰恰是切断现实时间的那一刹那间以及在对这一刹那的后继心理效应所呈现的反复品味。其次,空间的整体性仍然是跟不可定量的特性相联系的。感兴所具有的整体性却有形象的个别性,又兼具概念的普遍性。再次,方式的直接性体现了审美感兴既非感兴认识亦非理性认识的特征。最后,本质的超越性是对前面三项规定的概括。在时间、空间和把握方式上的超越,使审美体验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宗教。

二、文学带来的愉悦的感动

古今中外,有许多的文学作品总能给人们带来愉悦、欢乐的体验。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虽然这首诗从整体的情感来看是作者对现实不满而发出的感慨。但是里面诗人对于梦境的描述却感染着我们,让我们读了以后对诗人笔下的天姥山充满着无限的向往。同时因为诗人笔下的梦境太美好了,所以反衬出现实的污浊与不堪。让我们对诗人所处的时代感到失落,这种失落也是作者通过梦境向我们传递而来的。

三、文学带来的精神上的感动

文学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打动人心那么简单,它还会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感动,作品中的各种有些品质会不自觉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

1.《竹林的故事》中苦难下的善良

《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一篇短篇小说,作者采用了第一叙述视角,通过回忆的方式,以童年视角叙述故事。童年视角不仅仅是叙述视角,也是审美视角,这是废名将艺术与生活拉开距离的技巧,也可以说是他超越苦难的审美方式。儿童视角纯净,没有功利色彩,而且心态平和,可以说是一种纯粹审美的眼光。在统编初中教材中《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这两篇课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互文性的解读,一起来比照阅读。

2.《简·爱》中的自立自强

《简·爱》是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著名代表作品。这是一个自强女性的成⻓故事。夏洛蒂·勃朗特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虽然已经开始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平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女性也因为不平等对待,丧失了经济、政治等各项权力。这本小说的问世无疑给生活在艰难环境下的女性无限希望。

同时《简·爱》这一本是又是统编初中名著导读的必读书目,教师如何来进行教学也是一个难题。假如我进行教学在主题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我将会提问学生“你是否支持简·爱最后回来找罗切斯特?”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

四、来自时间的感动

孔子曾发出“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的感叹,时间在我们的生命中从来都是转瞬即逝,对于生命的体验也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着改变。

读杜甫的一生中的诗歌,我们能从《望岳》中读出他的年少时的恣意,当时的他生活在盛唐且年少,内心幻想着无限的抱负与理想,所以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慨;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发生了改变,国家也发生着改变,使他发出“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的哀愁。这是时间带来的改变,这其间的文学作品也在打动着我们。不管是他年少时的热血还是万年的沉郁,都牵动着读者的心。

每一次阅读都会带来新的感动,我想这便是文学文字的力量吧。


参考文献

  1. 叶郎.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 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3. 钱英才.析王任叔的《河豚子》[J].语文学习,1987(8).

  4. 邓芳.在当代意义上解读废名的《竹林的故事》[J].当代文坛,2007(4):171--173.

  5. 孙玲玲.解构罗切斯特的殖民中心话语,还原阁楼上的疯女人[J].名作欣赏,201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