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略”式写作指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2

“攻略”式写作指导

徐燕

黄山市实验小学

【摘要】为了指导孩子们写好习作,我设计的“攻略”式教学设计,引导孩子们为写作做好“攻略”,让孩子们主动去写、乐意去写。在《神奇的探险之旅》中,我这样安排教学的:借助提示,准备“探险”;身临其境,模拟“探险”;范文引路,走进“探险”;创作修改,经历“探险”。正因为带领学生做好了写作攻略,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更出色、更精彩的习作。

【关键词】攻略 探险 神奇 想象

一次做好攻略的自由行,总会让旅途快乐、充实且有意义,这正是因为考虑周全,准备充分。正如学生的写作,做好准备才能行云流水、畅所欲言,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的“攻略”。

《神奇的探险之旅》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的话题: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探险过程的习作。指导这篇习作要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展开合理、丰富又奇特的想象,根据情境编写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对于探险,正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话题,他们看过有关探险的电影、电视、书籍等,但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探险,所以要完成这篇习作既无真正的经验,却需要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的一次挑战。在指导时,既要引导学生想象,更需要合理的想象。我就尝试着这样去做,带领学生做好写作“攻略”。

攻略一:借助提示,准备“探险”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学生习作中要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想象作文”,但这篇想象作文与其他的想象作文不同。一般的想象作文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通过大胆想象,把我们现在还做不到或许将来可以做到的事情写下来。可是真正的探险是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的,没有什么现实基础和经验可谈,所以写有关探险过程的习作,只有建立在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享受整个探险的过程。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89页,在编写探险故事前明确了要求:(1)组建探险小队;(2)确定探险的地点;(3)选择探险装备;(4)明确探险的目的;(5)遇到的困境;(6)求生的方法。

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提示带着问题去预习,学生能很快明确目的,预习的效果就非常显著。在这六点当中,虽然每点都需要课前准备,但有详略之分,重点在后面两点:遇到的困境和求生的方法。课前让孩子们充分自由地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放手让孩子们分小组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探险准备清晰地展示出来。通过思维导图,可以清晰地了解孩子们的探险准备,有的准备去海洋探险,有的准备去沙漠探险,有的准备去热带雨林探险……他们的探险小队中都有一位重要人物:经验丰富的探险爱好者或者知识渊博的生物学家,又或是见多识广的向导,还有因故事情节发展所需的妹妹、表哥或同学。孩子们明确了探险的目的,组建了自己的探险小队,确定了探险的地点,周全地选择探险装备,预测了遇到的困境以及求生的方法。

因为没有课堂的约束,孩子们的兴致很高,海阔天空地讨论着,都在积极地准备着。所展现的思维导图精彩纷呈,一个个迫不及待地要去“探险”。

攻略二:身临其境,模拟“探险”

毕竟探险是孩子们没有亲身经历过的,尽管他们有的看过探险影片,有的看过探险书籍,有的听过别人的探险经历,但这与自己去探险还是有所不同的。为了给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也为了便于指导,我以“沙漠”为模拟探险地点,设计展现险象环生的各种险情:沙尘暴、有毒的响尾蛇、暴晒后脱水、迷路等,根据学生的思路播放各种险情的内容,让学生亲眼目睹陷入的困境,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似乎身临其境,眼前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了险情,他们有的瞪大双眼仔细观察险情,有的吓得闭上了眼睛,有的似乎若有所思地看着,大家看后都滔滔不绝地表达着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音画结合的多媒体恰到好处,充分地把险情呈现清楚,以此突显险情,为后文脱险的艰难埋下伏笔。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丰富合理的想象寻求解决的办法,摆脱所处的困境。在交流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脱险方法的合理性、团队成员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所带装备的运用情况等。

攻略三:范文引路,走进“探险”

很多学生往往说起来头头是道,落实到文字上就干巴巴了。如何把自己想到的内容转化成文字,这是比较艰难的过程。

我设计了范文引路的环节,就是为了突破这一难点。上一环节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加之充分的讨论,心中已经有了初步的故事架构。接下来,我从作家路易斯.萨奇尔的《洞》中节选了片段。

“四周的恶臭味愈加浓烈。这是一种绝望的苦涩散发出的臭味。

就算他能爬上大拇指,也不会找到水源。巨岩上怎么可能会有水?然而,他还是朝它走去。就算什么也没有,他想自己至少得到达那儿。他永远都无法到达那儿了。

他的脚向外一滑。当他朝一条小泥沟里栽进去的时候,趴在烂泥沟里。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再站起来。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要再试一下。难道走了这么远的路只是为了……有水才会有烂泥!

他用双手在烂泥地里刨起了洞。夜色太浓了,他看不清楚,但他觉得洞底有一小池水。他把头伸进去,舔着泥土。他继续往深里挖了一会儿,洞里的水似乎更多了。虽然看不到,但是能感觉到——起初是用手指,后来干脆用舌头舔。

洞越挖越大,忽然他的手碰到了一个光溜圆滑的东西。那东西太圆太滑了,绝不可能是石头。他擦去了那东西表面的泥土,认出那是洋葱。他没剥皮直接咬了一口。洋葱辛辣苦涩的汁液猛地进了他嘴里,那股味道直抵他的眼睛。他吞咽着,感到一股暖流经过喉咙直达胃里。”

学生阅读片段后,带领学生分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来突显遇到的困境以及求生的方法。学生们认真阅读,仔细分析,积极回答。教师引导归纳总结出:前后照应、环境描写、各种感官描写、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等写作方法,进而分析这些方法的好处。这样,在熟悉各种写作技巧的基础上,学以致用,就能更好地将内容和方法融合,明确如何写,为学生下一步的自行创作打好基础。

攻略四:创作修改,经历“探险”

一篇好文章离不开反复修改,所以习作修改指导不可少。根据修改要求,让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在指导修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修改具体,从“想象是否合理”“是否巧设了困境”“险中求生是否具体”这三个方面去判断。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怎样表达出探险之旅给自己带来的“神奇”感受,这一点可以体现在摆脱困境时所用的方法的神奇,也可以体现在探险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带给自己的神奇感受;二是如何体现这是一次“旅行”,旅行是有行踪变化的,切勿只关注了“遇险”和“求生”,而忽略对行程轨迹的描述。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根据同学提出的合理建议加以修改,使文章中精彩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本节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动笔编写自己的想象中的探险故事,学生通过前面的创设情境,了解了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通过分析范文,掌握了写作要点和写作技巧,展开想象编写探险故事,还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在探险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或心理变化,让探险的过程更加丰富、真实,给人以更真切的感受。

虽然课堂已经结束,但学生探险欲望仍意犹未尽,他们完全沉浸在探险的世界里,享受写作带来的快乐。最后推荐孩子继续阅读探险书籍,不仅仅是完成一篇探险故事,而是继续探险之旅,获得思维能力和习作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学生从课前搜集资料、制作思维导图到课间讨论学习,再到完成本次习作,都需要教师充分备课,合理设计,制定指导学生写作的“攻略”,引导学生做好写作的“攻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正因为教师带领学生做好了写作攻略,学生才能下笔如有神,写出更出色、更精彩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