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美学思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23
/ 3

文人美学思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唐文辉

江汉大学 武汉 430000

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领域,文学美学思想已开展多年。文学审美思想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对高校声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就文学审美思维与高校声乐教学的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和探讨,探讨了如何将文学审美思维更好地融入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结合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声乐工作者的学习特点,明确了文学审美思维的内容,深入探讨了文学审美思想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提高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文人美学;思想;音乐;教育;体现

引言

文学美学思想自诞生以来,以其完善的理论体系影响着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文学美学思想传入中国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和声乐教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视角和思路。一般来说,这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意味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奥尔夫致力于在声乐教学中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长期以来,我国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受到文人审美观念的积极影响,文人审美思想也积极融入我国声乐教学的土壤和氛围,文人审美思想还需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挖掘其内涵,根据自己的音乐教学找到一个重要的锚,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高校歌唱课受到了生活各个领域的关注。它不仅体现了当代教育在借鉴现代思想后的转型效应,而且充分体现了先进理论的应用价值。作为高校声乐教学中文化美育思想的典范,通过对“音乐教育”理念与传统文化的整合和引用,提高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对文学审美思维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和分析。

一、文人美学思想音乐教育

(一)内涵

文学美学思想是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是相互联系的,无论是什么样的音乐,它们都可以相互联系,共同促进发展。也就是说,文人审美思想体系认为,世界上没有单一的音乐,每一种音乐都是相互影响的。文学美学思想也认为,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需要人们的参与才能有更理想的结果。由于人们的参与,音乐成为了一项真正的工作。作为音乐的创造者,人们不仅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表演,而且是音乐的重要听众。动听的音乐意味着旋律与舞蹈的完美结合,这也是文人审美思想对音乐作品进行改良的定义。

(二)特点

从文人审美思维的特点也可以理解,文人审美思维首先强调教育要有一定的朴素性。所谓简单,是指每一个音乐教育者在音乐教育过程中都应该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音乐作品本身及其最终的演绎效果上,根据声乐本身的形式和材料,从一定的角度来演绎音乐作品,这也意味着一首歌具有易于理解的音乐节奏、音乐语言和自然节奏特征。这种简单增加了音乐本身强大的表现力。第二,文学审美思想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文艺美学认为音乐也是一种无限的艺术,需要人的情感、语言和行动的支持,在歌唱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教师还应注重音乐旋律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在歌手、表演者和乐器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在跨学科的交流与促进下,能更好地向学生传达声乐的声音形式,探索更广泛的艺术知识,建立自己的音乐认知体系。有文化的审美观念促进了创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创造性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是用音乐来影响学生,增强学生的个性,只有当学生具备了理解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时,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核心,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验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将对声乐作品的感知融入歌唱过程。歌手的二次创作可以增强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二、文人美学思想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指导

(一)听力训练指导

听力训练是高校声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合理引导文人审美思维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展示学生的个性意识,营造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环境。文人美育方法实质上是让学生在最佳状态下学习各种音乐技能和能力,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领导者和诱导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激活自己的身心,而且可以理解和掌握大量的艺术知识。这是奥尔夫教授最大的特点,也是中国声乐教师必须选择高中的原因之一。将它们混入打击乐器中,了解和理解相关知识,并熟悉相应的节奏训练。同时,这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学习和听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节奏训练指导

我国高校声乐工作者在运用文人美学思想方法进行节奏教学时,无论使用何种乐器,都要保证能很好地掌握旋律。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朗读节奏,然后改变不同的节拍大声朗读,调动学生的自觉性,进而理解和记忆各种节拍,产生相应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案例之后,节奏训练最重要的是增加动作,表现不同类型的声音,使身体不同部位的声音代表不同的节奏。这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他们在实践中更快地掌握学习的节奏,理解文人美学思想教学的独特性和人文性。积极参与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优化听力,在实际表演中表现出更好的节奏控制,达到课前设定的教学目标。

(三)动作训练指导

歌唱作为一种全身运动,在歌唱过程中调动学生的毛细血管和汗毛。在文人审美思维的影响下,高校专业教师提出在歌唱课中加入一定的身体动作,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所学的东西,在行动知觉中培养适当的情感能力,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声乐教学本质上是一种与身体动作相结合的音乐教学形式,特别是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以往的教学经验上,它与旧的“音乐”有关。如唐朝时,玄宗亲自为杨贵妃谱写了《倪尚禹夷》的乐曲,这是中国古代宫廷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它不仅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也为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依据。从意义上讲,文人美学思想教学与中国历史文化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因此,在中国现代高校的词汇音乐教学中引入和推广文人美学思想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音乐教师应了解以往教学的特点,明确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整合教材的教学内容,适当实施文人美学思想教学法,使其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增加民族音乐元素

在文学美学的影响下,高校声乐教学不仅要从不同的角度创新教学,更要注重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作为一个有56个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文化是不同的,而且歌曲的演唱风格也不同。例如,蒙古族和新疆就充满了游牧习俗。闽南民歌的内容通常描述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场景,用来感叹生活的高度和深度,促进进步。利用文人美学思想课优化声乐教学,不仅要使音乐作品与民族文化相结合,而且要保证学生文化能力的提高和音乐知识的丰富。同时,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将在奥尔夫教学法的指导下更快地理解内容,对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文人美学思想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相关路径

(一)提高声乐教育水平

声乐表演不仅意味着演唱者要演唱这首歌,而且是一整组演唱者的综合动作,演唱者必须配合相应的身体动作,将情感融入到动作中,在文人审美思维的教学方法中,有一个与动作训练相联系的特殊内容,它明确要求歌唱时身体不同部位的标准效果,以及歌唱过程中动作与声音的适应。在实际演唱中,动作的范围应与歌曲的内涵和节奏相适应。因此,教师在演唱声乐时,可以运用奥尔夫的音乐欣赏适度原则,这也是学生在演唱声乐时增加创造力、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出发点[3],学生能从表演的角度对歌曲中的人物和情感进行深刻的猜测,用行动升华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这也是学生整合自己观点,更好地诠释歌曲的有效途径。

(二)强化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与渗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对文学美学所强调的民族文化的坚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本身与它的诞生地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声乐表演中,不仅要注重发声能力,更要注重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情感。作为我国声乐教学中诞生于西方的一种音乐教育,我们应该理解这一音乐教学理念的内涵,突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民族特色,把民族特色作为歌唱过程中的重要灵魂。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和融合性,使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基础上提高文化艺术表现力。无论是表演中国传统歌曲还是其他民族声乐作品,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探索歌曲的内涵和有效的学习方法,结合其他民族音乐的特点、舞蹈和动作,突出民族音乐本身的广度和深度。

在声乐教学的发展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世界不同地区民族作品背后的创作背景。在文学审美思维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重点向学生传授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和教育原因,让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作品有更深刻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向学生解释民族艺术必须在自身文化渊源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只有这样,才能长期保持民族声乐的青春与活力,在提高声乐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熟悉更多的民族声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声乐的内涵,以知识的力量促进声乐认知水平和文化素养的全面提高。文学审美观是一门比较完善的音乐课,它融合了动作、语言、音乐元素等声乐教学策略。随着时代的进步,文学的审美观念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这就迫使我国声乐训练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不断创新,根据我国声乐教学不同阶段的不同任务,按照文学审美思维的精神和原则,个性化地为学生创造一种量身定做、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声乐技能,同时也要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声乐作品丰富学生的个性和情感,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形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审美素养教学法与中国传统音乐教学有着相同的目标,但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从实践案例中可以看出,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保证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情感,新课改提出的符合高校音乐教学要求的表演形式和创作过程。因此,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优化音乐学习水平,可以在今后各大音乐院校推广。

参考文献

[1]熊潇滢.儒家音乐思想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价值探析[J].北方音乐,2017,037(002):236-237.

[2]罗晓慧.民国音乐教育价值观及其在小学音乐教科书中的体现[J].全球教育展望,2014(01):120-128.

[3]王肃.儒家音乐思想在高校音乐鉴赏课中的价值探析[J].黄河之声,2019,No.543(18):17.

[4]薄巍.如何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审美价值[J].新课程(小学),2012(1):112-112.


作者简介:唐文辉(1984.11-),女,湖北武汉,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江汉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与合唱指挥系,担任声乐专业课程的教学,职称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