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的思考

吕新新

赤峰实验中学 024000

摘要:学习评价的实质就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对学生学习价值进行综合评估,其根本目的是借助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在目前高中地理课堂上,地理学习评价有效性不高,针对性较为薄弱,教学评价更多集中在结果上,对地理课堂的教学推动作用较差。为改变这一现状,更好地发挥地理学习评价的作用,驱动学生发展。高中地理教师就要增加地理学习评价的针对性色彩,通过优化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达到教育教学目的。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对策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组成,它对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有着直接反馈作用,是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原有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种种问题,评价的指导、反馈等作用无法有效发挥。为改变这一现状,优化地理教学。高中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正确认识当下地理课堂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手段,增加地理课堂学习评价的针对性,以发挥学习评价的教育价值和积极作用。

  1.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存在的问题

  1. 学习评价过于传统,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中地理教师过分将教学重点放在教学上,放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上,没有留有一定的空间开展地理评价,导致地理课堂的评价环节有效性发挥不到位。即使一些教师在地理课堂上开展对应的教学评价,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仍然不足,导致教学评价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形式化”存在。

  1. 评价形式相对单一,缺少评价的针对性

教师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大多都按照“结果式评价”,导致评价十分单一,没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也没有将视角放在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上,整个评价活动缺乏一定的针对性色彩。

  1. 评价内容不够全面,没有多方关注学生

在推进开展地理评价时,教师更多的评价的是学生整个学段的地理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其他地理学习活动乃至地理综合素养发展评价不到位,缺乏对学生的多方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评价的针对性开展。

  1. 评价指导衔接不够,问题解决程度不高

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但在目前的高中地理评价环节中明显存在教学评价与教学指导脱节的状况,教师没有根据评价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对应的地理教学指导,导致地理教学中问题解决的程度不高。

  1.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开展的原则

  1. 多元化原则

是指在地理课堂推进教学评价时无论从评价的形式还是从评价的主体、评价的内容都应当是多样性的,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这样获取的教学评价更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也更具有针对性,其反馈导向作用发挥更到位。

  1. 发展性原则

泰勒在“八年研究”中认为,评价应该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检验。即高中地理教师在推进教学评价时要遵循其发展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借助评价获得反馈信息,将视角真正放在学生的实际发展上,有“足迹”的去评价。

  1. 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开展的有效对策

  1. 转变评价认识,强调重点,转向评价针对性

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转变自身在开展的地理教学评价的错误认识,要认识到地理评价是高中地理课堂的重要组成,更要认识到地理评价对地理教学活动的导向与反馈作用。要积极参与培训,不断提升自我认识,了解新课改下提出的新型评价要求,将其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上。

同时,高中地理教师要在评价的过程中保证评价的针对性,从大方向上调控整个教学评价活动,将评价的视角真正放在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上,避免评价产生偏颇。这样才能够从教学认知上保证教学评价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教学评价作用的有效发挥。

  1. 变化评价形式,多元评价,保证评价科学性

  1. 运用多主体评价,多元主体针对地理学习评价:为了保证评价的多样性与真实性,高中地理教师就要让每一个主体都参与到评价活动中。每一个主体的评价重点不同,驱动不同,作用也不同。当多元主体参与到评价活动中,评价的针对性将会凸显。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本体参与到地理学习评价中,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诊断、自我监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地理学习情况对地理学习进行针对性评价;其次,教师可以让家长介入到地理评价中,让家长就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以及生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从家长层面突出评价的针对性。

  2. 运用鼓励性评价,认可个体学生地理学习活动:学生在参与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需要外界的鼓励与认可,需要足够的自信心做支撑。这要求高中地理教师在推进教学评价活动开展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学习成果、学习进步、学习思路等予以认可,让夸奖与强化式评价始终处于地理课堂的每一角落,从而借助针对性鼓励评价调动学生地理学习自信。

  3. 运用检测性评价,集中考量学生地理学习状况:检测法是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最为常见的评价方法,它通过集中试题检测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评定学生的能力水平,是一种典型的量化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适当地运用该方法进行评价,通过定期集中检测的方式,针对性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

  4. 运用档案袋评价,记录学生地理阶段学习成果:借助档案袋进行地理教学评价,能够有效的将学生阶段性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能够将学生的地理学习活动以“学习足迹”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能够保证地理评价针对每一个学生,更有助于学生、家长乃至教师及时的了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情况,确保教学评价具有即时性和有效性,对学生的整个地理学习活动以及教师整个教学活动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1. 丰富评价内容,全面评价,保证评价全面性

    1. 考虑学生地理学习结果,有效检验:结果具有重要性,它是最为直接的反应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状况的标签。虽然素质教育强调要改变教学认知,将教学的重点不仅仅放在学生的学习结果上,但结果必须纳入到评价组成中。当然,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考虑学生的学习结果,也要考虑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结果呈现的多重因素。如学生的考试心态、学生的考试复习等,这样教师在分析学生考试结果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结果更科学,也能够保证结果的针对性更加突出。

    2. 考虑学生个体学习发展,横纵对比:教师在考量学生的地理学习时要综合性的考察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横纵向对比。这样能够确保教学评价更具有针对性,也能够借助横纵向对比了解学生地理学习综合情况。

    3. 考虑学生核心素养形成,集中评价:高中地理教师在确定评价内容时不仅要考虑三维评价目标,更要考虑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状况。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如下内容: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这都是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时的评价组成。

    1. 基于评价活动,有效指导,提升学习有效性

    高中地理教师要基于地理教学评价活动,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必须要发挥评价的反馈与导向作用,这样教学评价环节才不会“形同虚设”。

    高中地理教师要根据上述教学评价活动的开展,从相对全面且科学的方式分析评价结果,并且就评价结果针对性的设计后续主题教学活动,找准地理教学的着力点,借助评价突破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借助评价,提高学生地理学习有效性,借助针对性评价,开展针对性有效地理教学。

    结束语:

    建立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新型学习评价机制是时代的要求,是发展的趋势。高中地理教师必须深化教育认识,看到针对性学习评价的建构价值,打破传统的学习评价模式。这样才能借助学习评价针对性开展,优化高中地理教学,优化学生地理学习,实现高中地理教学环节完善。

    参考文献:

    [1]孙恒杰.高中地理学习评价针对性的思考[J].教育艺术,2012(05):52-52.

    [2]金明萧.浅析高中地理学习评价的针对性[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5(02):39-40.

    [3]朱建.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地理多元化教学评价初探[J].天津教育,2019(33):131-132.

    [4]王敏娟,曹磊.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的地理教学多元评价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3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