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为主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4
/ 2

以“中国梦”为主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与措施

王坚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507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建设的主要动力,能体现出高校的文化能力,更能体现出一个高校的综合能力。当今,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需要凝聚积极向上的力量,需要大力弘扬这个时代主基调、主旋律。“中国梦”是我们现在所处时代的最强音,因此如何在“中国梦”下建设高校校园文化,就具有了十分重要且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中国梦”;校园文化;路径与措施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收稿日期]2020-12-18

[作者简介]王坚(1985-),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团委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吉林工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S2019[005])


一、引言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进步,文化建设在高校中显露出了重要的地位,在发展的同时,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因时而异,这是以“中国梦”为主旨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然需求。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当建立为实现“中国梦”这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而服务的先进理念,在整体上突出特色、注重品质并加强凝聚力,在具体方面上要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精神和理想追求。

一、以“中国梦”为基础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强和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全党、全国、全民族一直以实现“中国梦”作为共同的最高理想,是我们在不断发展和创造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在高校校园文化的主导地位是坚定不移、不可撼动的。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当中必须要保持不断创新,才能在面临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时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一份应有的贡献。

2.有利于加强当代高校校园的文化软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还有利于建设出高质量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需通过提升高校校园的文化软实力来进一步进行实现,以此更让大学生去体会到校园文化的必要性,“中国梦”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全新的目标,因此,建设优良的高校校园文化是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文化软实力的。

二、以“中国梦”为主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走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要想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打造一个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突出特色,不仅要在建设上不断改善查缺补漏,同样要注重创新发展。从整体上要突出中国特色,在个体上要突出本校的教育特色和文化特色。这要求高校一定要以精神文化为核心,以物质文化为载体,使校园特色文化成为建设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2.凝聚师生力量建设校园文化

构建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凝聚师生力量,要坚持“万众一心”,携手共创,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校园文化。构建校园文化的两大重要力量无外乎就是教师群体与学生群体,在高校内部充分凝聚师生力量,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文化的高效建设。高校的发展一方面需要依存于社会,另一方面高校又服务于社会。打造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凝聚社会力量和取得社会上的支持,社会认可高校文化的建设,才能促使高校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得益彰。

三、以“中国梦”为主旨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国家意识培育

在如今的社会中,由于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素质的要求,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具有国家意识,而其根本来源是大学生对于祖国历史及文化方面的理解,是长期的了解在头脑中积淀形成了对于国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但我们依旧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家意识的培养,因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国家意识更能体现在其日常基本的素质当中,当代社会更要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要培养其国家意识,就需要走出课堂,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其培育的具体措施包括以下两方面:第一,各大高校在开设思政课时要加强让国家意识的进入学生的思维,并且在专业课程中也要有所渗透,只有多方面加强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的效果。第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让国家意识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实际体现,就要更多的开设关于提升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实践活动,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感受和理解什么是国家意识。建立一种责任感,以国家之务为己任,全心全力为人民服务,更好的去报效祖国。

2.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个民族共同的精神品格需要被高度凝练,既要承载历史还要超越过去,而这种高度凝练出的精华,则为民族精神。从此方面分析高校如何将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自然有效的融入日常教育之中,有具体如以下几点做法:第一,什么是民族精神,以及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是什么,是高校在建设大学生思想文化时必须加以重点解释和探讨的。第二,要重视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与创新发展。高校要将时代精神作为重点之一,融入进日常对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教育之中,与此同时可以借鉴西方隐性教育方式的一些特长,促进学生对教育的合理吸收,用无形的熏陶与感染力激起学生的民族意识,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民族精神的真谛。

3.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培育

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一,引领大学生深入的了解与探究共同理想信念的内涵,让大学生明白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他们努力奋斗、坚持不懈的动力,要让大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做好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和坚定决心。第二,坚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理念。在教育中,要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心灵上的震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理想信念对于自我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在拥有高度认同感的同时,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循序渐进,查漏补缺,创新发展,这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经历困难的磨练才会塑造出更好的校园文化,在自身努力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所以多方面共同考虑、共同发展,就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笔。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之际,更好的理解、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重点提出的,牢牢的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将其融入于建筑之中是创新驱动下的必然事件,也是巨大挑战,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创造新的建设理念,并且保证所创造的具体措施是有效、可行的,这样才可以为建立一个具有特色品质的高校校园文化而提供有效的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 舒虹.现代大学制度视野下的大学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北京教育(高教),2014, 02:29-31.

  2. 陈祎鸿.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9, 34:144-145

  3. 刘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D].辽宁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