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二级学院“1+2+2”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博物馆)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13
/ 3

高校二级学院“ 1+2+2” 党建工作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博物馆)为例

杨建杰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 / 博物馆,辽宁 沈阳, 110034



要: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如何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引领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健康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博物馆)党总支在“创建一流党建,引领事业健康发展”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挥党建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作用,逐步探索出“1+2+2”党建工作新模式,为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党建;党建引领;发展;模式

正 文:

高校基层党建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1]如何用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引领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健康发展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本文以辽宁省第二批党建标杆院系、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古生物博物馆党建工作为例,结合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古生物博物馆在以一流党建引领事业健康发展工作实践中,围绕学科专业特点,探索与尝试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进而总结出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1+2+2”党建工作新模式,为提升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质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一、新时代高校一流党建的基本定位

1.突出政治建设,一流党建为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发展指明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2]因此,政治建设就处于加强高校基层党建的首要位置。要通过加强一流党建来明确高校基层院系的内涵发展建设方向和目标,引领高校基层院系事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办学方向和发展大局,实现高等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目标。要注重加强对师生员工的政治引领,不断强化理想信念教育,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广大党员师生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政治氛围。

2.突出思想建设,一流党建为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发展凝聚力量。

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基层院系直接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具体任务,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贯穿于教学实践的始终,经常性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方向;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将思想引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紧密结合,为广大教师提供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平台和空间,激发内生动力,促进干事创业、勇于担当良好氛围的形成,为高校事业发展积聚力量。

3.突出组织建设,一流党建为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政治核心作用,在人才引进使用、干部选拔、教材选用、职称评聘、重大学术活动上严把政治关。基层党支部要不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提升组织力,特别是教师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系所中心工作开展等方面发挥政治功能,为高校发展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5]

  1. 以一流党建引领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发展的实践探索

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和辽宁古生物博物馆合署办公,集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于一体,兼具高校基层党组织和社会事业单位性质。成立之初,迫于内涵发展的紧迫形势和要求,团队曾一度出现重科研轻党建、组织纪律涣散、党支部活动流于形式等问题。为彻底改变现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充分研究论证,党总支制定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打造科学研究新高地为目标,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为导向”的党建工作思路,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已经形成了“1+2+2”党建工作新模式,引领事业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

(一)“1+2+2”基层党建工作模式的内涵

“1为“一条主线”——即“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主线

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打造一流党建,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2为“二个平台”——即古生物学院育人平台和古生物博物馆服务社会平台。发挥平台优势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了可喜成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为“二个党建品牌”——即“科普惠民三进工程”、“提升内涵,推动发展,党建引领校园先锋工程”。以打造两个党建品牌为抓手,创新开展特色鲜明的党建活动,全面提升党建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实现一流党建目标的工作路径

1.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一是狠抓“三支队伍”建设。把干部队伍、党员队伍、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一流党建的基础和保障。通过三把“尺子”来衡量和打造三支队伍。加强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团结、尽职、务实、廉洁”来衡量学院班子和干部队伍;落实“双带头人”制度,选配业务骨干和青年优秀教师单位支书和支委,建立“党员先锋岗”挂牌制度,以“锤炼党性、对标楷模、争当先锋”来衡量和要求党员队伍;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以争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为标准衡量新时代高校高水平教师队伍。二是狠抓制度建设。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坚持问题导向,落实整改措施,修订和补充完善了涵盖党组织建设、教学科研管理、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各个领域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依规办事;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制度,实行一般议事每周一次、重大决策事项不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制度,集体决策,民主议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员自觉参加组织生活的意愿不断提升。三是狠抓廉政建设。全面落实“一岗双责”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充分发挥财经委员会作用,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财经委员会议,商讨预算申报和经费执行情况,并就专项资金使用随时通报;加强对采购、维修、工程等敏感工作的全程监督,规范有序开展工作;严格实行经费使用和支出四级审批制度,保证经费高效利用,全面提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和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2.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塑造干事创业良好风尚。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提升个人素质。建立并坚持“理论学习日”制度,确定双周四为党员学习活动日,坚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实行书记院长上讲台、班子成员深入支部讲党课等制度,将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创新理论、党的光荣历史等引向深入。通过系统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职员工的理论素养、政治水平得以提升,为推动工作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是弘扬红色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把作风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以“四史”教育为主线,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先后组织党员师生参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师生重走东北抗联路等活动,引导党员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党史观和价值观,继承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革命传统。通过这些生动的实践活动教育,使广大党员深受触动和教育,灵魂受到洗礼,心灵受到净化,提高了党员的党性修养,全面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呈现了人人心系集体,各个争创业绩的良好局面。三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比业绩树典型。开展了“立足岗位比作为、创先争优当先锋”活动,要求党员带头引领全体教师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博物馆服务”工作中当先锋做表率,先后涌现出一批敢于担当、大胆创新、实效显著的优秀党员和干部。

3.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创建一流党建品牌。创建党建品牌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路径和方法,也是提升高校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借助党建品牌的优化效应、示范效应和协同效应,有利于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相融合,从而有效解决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问题。[6] 为培育党员先锋精神,打造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引导和激励广大党员在践行党的宗旨、干事创业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博物馆)党总支在多年党建工作实践中,坚持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形式,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并长期开展了“科普惠民三进先锋工程”“提升内涵,推动发展,党建引领校园先锋工程”等党建活动,使党建品牌成为建设一流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

品牌一:科普惠民三进先锋工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7]为提升大众科学文化素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从2013年起,学院(博物馆)党总支利用科研优势和学科特点,将党建工作与科普工作紧密结合,精心设计了“科普惠民三进先锋工程”,先后组织开展了“助推中国梦,魅力科普行”科普进校园活动、“解决群众一公里,科普教育零距离”科普进社区活动、“文化振兴乡村,科普精准扶贫”科普进乡村活动。送展览、做讲座、送图书、建合作,惠大众,将化石保护、环境治理、生命演化等知识传递给大众,使公共文化服务扎根于人民群众,广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甘于奉献,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共产党员风采,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八年来共走进40多所中小学、23个社区、

7个城市的11个乡村开展科普教育,为推动文化自信,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做出了贡献。

品牌二:提升内涵,推动发展,党建引领校园先锋工程。2019年,古生物学院入选辽宁省第二批党建标杆院系。对标建设目标,为推动内涵发展,党总支设计并将长期坚持开展“提升内涵,推动发展,党建引领校园先锋工程”。围绕中心工作,分别针对一流科研成果打造、辽宁省一流本科建设示范专业申报、后疫情时代博物馆科普教育职能发挥、博物馆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等核心工作任务,由总支书记牵头、班子成员分别承担了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工程、一流本科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多元化科普教育创新工程、优化服务完善保障精品建设工程”等四个子工程建设,从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内外联动等方面,寻求破解制约内涵发展瓶颈问题的解决路径,进一步凝练和明确了以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社会服务三大核心任务相融合的学院/博物馆未来发展目标和定位,实现了古生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1. 以一流党建引领高校基层院系事业发展的工作成效

在创建一流党建工作过程中,学院/博物馆党总支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进发展”为首要任务,通过“党建+学科、党建+科研、党建+人才、党建+教学、党建+科普、党建+服务”等手段,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党建引领作用得到充分显现,为学院(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正确的思想引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实现了高水平科研成果、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质量服务社会的“三突破”。学院先后获评辽宁省高校先进党组织、辽宁省高校共产党员先锋示范岗、全省第二批新时代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博物馆先后被中国科协、科技部、自然资源部、省委宣传部等授予12个国家、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8年获评辽宁省优秀科普基地,2020年获批国家二级博物馆;教师先后荣获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宁省优秀教师,入选自然资源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累计在国际权威学术刊物—英国《自然》(Nature)和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论文7篇,成果先后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古生物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

三、结语

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和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国进入了“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高校党的建设将面临更多挑战和问题。只有在持续巩固党建工作既有成果基础上,不断改革创新,开拓思路,才能使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建引领,不断提升党建工作能力和水平,为争创一流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 [N] 人民日报,2014-12-30

[2][3][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攻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 2017-10-28.

[5]姜德学.以一流党建引领一流大学建设的蕴涵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 2020(24):22-24

[6]陶敏,陈君,李晓凯,占长林.地方应用型高校基层党建品牌创建实践——以湖北理工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81-84

[7]习近平.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30日) [N] 人民日报 2016-6-1


[本文系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重点项目“高校基层党建引领学科建设、促进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创新方式探究”(2020GXDJ-ZD013)的研究成果]


60ed5507160a0_html_57eb4da3ad53ef71.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