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幼儿园管理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从幼儿园管理视角下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

卢琳琳

广西城市职业大学 广西 崇左 5322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也进一步提高,“赢在起跑线上”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基于这样的大趋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突出,幼儿自由成长空间被剥夺,导致幼儿过早进去学习阶段,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问题,从幼儿园管理视角出发,探讨改善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策略,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小学化;问题和策略

引言针对基础教育工作,国家明确提出了幼儿教育要求,即: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严厉杜绝“拔苗助长”现象发生,要给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但是,一些幼儿园在管理中,出现了错误的教育倾向,过度约束和限制幼儿思想,增加幼儿的学业负担,给幼儿快乐童年上了“锁”,也影响了幼儿教育质量。因此,如何正视幼儿教育,如何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成为幼儿园教育改革的关键。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家长育才心切,默许小学化教育

幼儿是每个家庭的希望,每位家长都想给幼儿最好的生活、最好的教育,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输给别人。基于这样的背景,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选择默许幼儿园的小学化教育,甚至认为幼儿提前小学知识,可以让以后的学习生活更轻松,也能考得很好的学习成绩。正是因为家长的默许,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愈发严重,还助长了幼儿教育的不良风气,影响了幼儿健康成长。

(二)幼小衔接问题,幼儿教育“两难”

无论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还是防止教育小学化问题,都是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点内容,然而想要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难,如果在教育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度”或“界限”,都会产生教育问题。例如,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如果一味强调幼小学业衔接,会增加幼儿学习压力,而一味关注幼小心理衔接,会影响小学教学进度。因此,幼小衔接“两难”问题是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也是幼儿教育必须克服的问题。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

在幼儿园阶段,幼儿的自律能力、理解能力较弱,很难理解小学学科知识,一些园长为了达成教育目标,要求幼儿死记硬背知识点,不关注幼儿是否感兴趣、是否理解到位。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会增加幼儿的心理压力,制约幼儿的思想发展,还会影响幼儿对学习的认知,降低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以至于过早出现厌学问题。同时,过早的学业教育,抑制了幼儿的个性,制约了幼儿的想象力,也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二)破坏幼儿成长规律

从医学角度来看,在学前基础教育中,开展小学化知识教学,会破坏幼儿成长规律,导致幼儿智力被过早开发,不仅不利于幼儿神经系统发育,而且还会导致学习后劲不足。在幼儿阶段进行小学化教育,让幼儿更早接触小学知识,虽然缓解了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习压力,但正因如此,一些幼儿认为都是学过的知识,会出现掉以轻心、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学习质量也得不到保障。

三、基于幼儿园管理视角的幼儿园教育策略

(一)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保护幼儿的成长空间

幼儿园在教育管理中,必须遵循学前教育要求,树立科学的、合理的育儿目标,传播正确的育儿理念,营造健康的幼儿园环境,为幼儿成长保驾护航。因此,为了改变一些家长或教师的错误教育倾向,幼儿管理人员必须主动出击,组织一些学习互动、班会活动,渗透正确的教育观念,宣传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家长一同抵制“教育小学化”行为。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教育探讨会”,邀请家长、教师、育儿专家共同参加,由育儿专家提出问题,如: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利弊?,然后让家长和教师分别发表意见。在激烈的讨论后,由幼儿专家归纳总结,并提出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看法,分析“小学化问题”的原因、影响,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进而优化家长和教师的育儿理念,保障幼儿教育科学进行。

(二)调整幼儿教育课程,控制幼小衔接的“度”

基于幼儿成长规律,执行科学的育儿计划,明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目标,优化幼儿教育课程,有效控制教育小学化问题。幼儿阶段是学生步入小学的预备阶段,在控制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同时,也要发挥纽带的作用,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可以更快更好的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1.1 设立德育课程,关注幼儿心理、思想教育

考虑到幼儿年龄特征,在开展德育课程时,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如:公益活动—带领幼儿参与关爱老人、参与植树节种树,培养幼儿尊老爱幼的精神,让幼儿懂得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主题班会活动—用“爱”对待他人,让幼儿学会爱和被爱,懂得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渗透德育精神和理念,从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让幼儿可以更好的融入小学生活、社会生活。

1.2 设立体验课堂,提前感受小学生活

为了缓解幼儿幼升小的紧张感,在幼儿大班阶段,可以设立体验课堂,每学期安排一天时间,带领幼儿走进小学,如:参与升旗仪式、参观小学课程、小学体育活动等,体验小学一天的学习生活,做好小升初的准备。例如,在参观小学课堂时,幼儿可以看到哥哥姐姐的学习状态,在参与小学体育活动时,可以感受了放松和快乐,这样的小学体验经历,能够让幼儿更加期待小学生活,也能达到幼小衔接的目的,对幼儿成长非常有利。

(三)加强幼儿教育监管,优化幼儿教育风气

针对日常教学活动,幼儿园必须加强监管,定期开展检查活动、考评工作,还可以公示举报投诉电话,邀请幼儿家长共同监督。一旦发现存在教育小学化行为,需进行严厉的惩罚,并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连带责任,增强幼儿教育工作者责任意识,保障幼儿教育质量。同时,严格把控教师资助“入口”,核查幼儿工作者资格证,如:幼儿教师、保育员等,考察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为幼儿教育奠定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控制教育小学化问题,是幼儿园管理的重点内容,也是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影响,总结出端正育儿理念、健全幼儿园课程和加强幼儿教育监管等策略,严厉打击不良育儿风气,为幼儿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 林清清.幼儿园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的策略探讨[J].试题与研究,2021(13):193-194.

  2. 徐瑞,周明.班主任视角下幼儿园小学化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探析[J].新课程,2021(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