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的几点方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7-09
/ 2

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的几点方略

金浩林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734000

【摘要】语文教材之中本就有较为丰厚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精粹凝结,在发展学生文化素养、提高学生思想品质以及文化底蕴上意义非常。新时代不断发展促使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可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本文则就如何有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展开了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

引言

语文这一门学科本身就属于较为特殊的文化学科,其不仅承担着有效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重要职责,同时还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期间注重传统文化弘扬与教育,以此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尤其是在时代不断发展、多元文化环境背景下,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更是成为大势所趋,而相较于其他教学方式而言,网络教学便捷性、传播性与交互性促使其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将其有效应用于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课堂上,能够起到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汲取文化营养。

一、引入传统,趣味导入

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也是教学活动的先声,有效的导入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主动思考与探索,从而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为此,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实践期间,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导入的,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然后借助网络教学手段来将传统内化有效引入,以此来实现趣味导入,这样就能为学生构建出一个趣味、生动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传统文化学习兴趣提升而言意义非常。例如,教师在进行《观沧海》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导入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皮影文化元素,利用皮影文化来为学生播放曹操带着兵马、遥望大海,心中激荡豪迈并吟咏此诗的视频情境,之后再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在皮影戏画面之中看到了几个人物?其主要讲述了什么故事?”以此来有效点燃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导入《观沧海》,同时还能让学生对我国皮影文化形成一定的了解,从而真正有效实现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

二、立足教材,深挖古诗词魅力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材之中必不可少的构成,也是语文教学要点、传统文化重要组成,教师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课堂上,可以立足于教内容来带领学生感知古诗词传统文化魅力,以教材为本利用网络教学手段来为学生讲解、拓展与补充,这样就能进一步丰富学生传统文化认知,同时有效挑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实效。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登幽州台歌》教学的时候,即可在课堂上将典故与古诗有效结合在一起来为学生讲解,在课堂上先要求学生对这一首古诗词写作手法(吊古伤今)进行分析,之后再借助网络教学手段来学生补充相同时期这组诗人所创作的作品《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以及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燕昭王礼遇乐毅等典故,这样学生就能在典故故事与古诗词对比阅读与分析中更好地感知到作者表达的怀才不遇的思想情感,从而有效优化教学,而学生文化素养、传统文化感知能力也能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

三、视频展示,创设教学情境

初中语文教材之中就有蕴含较多的传统文化,而有些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为了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教师在课堂实践期间可以利用网络教学手段视频展示功能直观展示出来,这样学生就能在直观情境中有效感知与认识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从而真正提升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社戏》、《安塞腰鼓》文章的时候,这两篇课文之中描写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就是学生所不了解的,所以学生对于作者笔下描写的场面以及情感也无法形成有效认知,这个时候教师即可利用网络视频功能来为学生直观播放一些社戏视频、安塞腰鼓视频,这样学生就能在视频中直观感知具体的情态、服饰、动作、语言以及颜色等内容,从而有效深化学生对于我国传统艺术形式的认知,另外还能深化学生对于作者文本描述内容的感知,真正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四、资源加工处理,强化学生思想认知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内容与其它内容学习相同,都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毕竟只有学生自主体验与感知,才是有效的教育教学,从而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传统文化认知与感悟。不同学生个体思维方式差异明显,对于事物看法认知也有较大差异,这个时候教师在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实践中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学生思想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学习主动权,这样才能真正优化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及能力提升提供良好保障。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教师即可在课前为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来搜集与石拱桥相关的资源,同时对其进行加工处理,以小组的方式来及中国石拱桥文化历史、典故进行分析,这样就能让学生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实践感知中,同时还能为之后课堂教学活动实施打好基础。

五、分析教材人物,传承民族美德

在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网络教学的时候,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人物,通过这一措施来感悟古人身上的民族美德,这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继承的具体实践。在初中语文教材上有涉及到一些人物故事亦或者是成语典故,这些内容也蕴含了较为丰厚的美德元素,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即可利用这些传统文化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思想认知与美德品质,从而真正优化初中语文传统教学。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陋室铭》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讲述这一篇文言文的时候,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表达的意义、情感,还可以借助网络教学方式来为学生介绍这一故事整个前因后果,通过这一方式来让学生真切的感知到作者身上不慕富贵、吃苦耐劳、乐观豁达的精神和品质,这样才能真正有效提升课程实施效果。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教育与渗透与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而网络教学手段的有效应用则能进一步促进这一教育任务顺利推进,身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程实践期间可以及时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将网络教学手段作为教育教学新方向,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认识语文课程中的传统文化,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深化学生传统文化了解,为初中生梳树立文化自信提供良好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广雁.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35).

[2] 马宁宁. 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 家长, 2019, 000(012):P.166-167.

[3] 刘辉. 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浅谈加强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教学的方略[J]. 中外交流, 2019, 026(027):336-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