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小班游戏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5-07
/ 2

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小班游戏环境

卢雅玲

德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 福建省 泉州市 362500

  摘 要: 幼儿园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其他活动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游戏是儿童的工作和生命,幼儿的能力能够通过游戏获得,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将游戏和幼儿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幼儿走进生活。
  关键词: 生活化; 游戏化; 环境
 在对幼儿实施教育应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根据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分析现有资源,为幼儿提供基础材料和幼儿收集较为合理的游戏材料,开展有特色的游戏环境。因此,本人基于小班幼儿的具体特点设计了生活化的游戏环境,并且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结合相应的主题活动,激发幼儿的发展,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一、创设生活化的自主游戏环境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尤其是要做到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环境创设的内容。众所周知,幼儿年龄越小,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对于小班幼儿而言,他们首次进入幼儿园,陌生的教师、老师、小朋友让他们在心理上会有非常的不安全感,因此为孩子打造温馨舒适的游戏环境特别重要。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活动区域布置成温馨的家。因此我所投放的材料无论从色彩或是形象等方面均要求美观、温馨,有的甚至可以说是精致。本人认为只有温馨生动的环境,才能真正让幼儿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并使孩子真正参与到游戏之中去。
  
   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策略
  (一)合理规划幼儿游戏化环境区域
  如今在幼儿园中,都有专门供幼儿游戏玩耍的空间区域,比如幼儿游戏室等,这是组成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的基础,为更好的优化幼儿游戏环境,需要做好这一游戏空间区域的合理规划【1】。在实际进行游戏区域规划过程中,我们应从游戏的主题、内容以及所需玩具等角度入手,尽可能降低不同游戏之间的相互干扰,从而为幼儿提供一个更加合理科学的游戏化环境。例如娃娃机本身比较喧闹,因此在实际规划时,应使其远离相对较为安静的图书馆、棋社,从而有效降低对看书与下棋的幼儿干扰;若需要设置“幼儿园小银行”,应设置在游戏室前靠门的位置,或者设置在游戏室中央,从而更加有利于幼儿所扮演的“客户”进行存取钱操作;此外,供幼儿展示才艺的小舞台,子啊实际规划时,可设置在活动室的最前方,并在舞台旁设置专门的“造型小屋”,更加便于幼儿换装与装扮。通常采取上述方式进行合理设置,能够使得游戏化环境更加科学合理,有效提高幼儿的游戏体验。
  (二)应注重提高丰富的有效材料
  幼儿园课程内容众多,不同课程内容有着不同的主题,所需道具也千变万化,因此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时,教师还应注重提供多样化的游戏材料,从而更好地满足幼儿玩游戏对玩具的需求。值得注意的是,所提供的游戏材料不必追求“精细化”、“精美化”,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DIY,体现游戏材料“原生态”特点,这样更有利于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和幼儿将常见的纸餐具进行裁剪,制作成玩具人、小昆虫等,幼儿那一块普通的纸板进行简单的折叠,就可以想象成宇宙飞船…… 此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添加一些新的游戲材料,这会对幼儿所熟悉的情节形成挑战,促使幼儿尝试新的玩法,发展出新的情节[2]。比如在“娃娃家”新添加一支画笔,幼儿就会有意识的扮演父母教娃娃画画,从而通常这种游戏环境创设的方式,不断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促进幼儿实现全面发展。
  (三)教师应积极参与到游戏情节中来
  游戏化环境创设不仅包含游戏材料、游戏空间区域等,幼儿教师本身以及幼儿也是游戏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幼儿教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据的重要位置,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充分利用这种影响力,积极参与到游戏情节中来,有效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推动幼儿游戏实现更好的开展。比如在一场“司机搭载乘客”的游戏活动中,一位扮演司机的幼儿等了很久都没有乘客上车, 此时教师适时进入游戏角色中,开始询问司机:“司机先生,请问售票员在哪里呢?”,幼儿很快反应过来回答说:“他生病了”,教师顺水推舟:“那我来当售票员好吗”,幼儿开心的应允,其他幼儿看见老师在当售票员,为表现自己,争先恐后开始乘车,有效推动了游戏顺利开展下去。幼儿在角色游戏扮演中,通常各有分工,但同时也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教师应积极鼓励引导,从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更多知识,实现幼儿能力有效培养。  

  1. 结合主题活动,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满足游戏需要
       主题活动类似于多元化的资料库,通过孩子和教师一同整理完成,能为孩子开展游戏积攒经验。在实践主题活动过程中,可以将多样化主题活动内容、材料等投放到角色游戏中,这样可以丰富游戏内容,并且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笔者在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奇妙的声音”过程中,了解到幼儿青睐风铃、纸杯听筒、小乐器等材料,我们就生成了“制造声音”“特别的声音”“厨房的节奏”等活动,通过幼儿和老师沟通能够分辨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判断出哪个是乐音,哪个是噪声。“美丽的秋天”的主题活动开展时,带领幼儿去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捡树叶,认识各种树叶、小草,幼儿这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比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述都要强。孩子们对秋天里各种各样的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紧抓这个热点时机,开展“树叶贴画”活动,由教师首先将树叶贴画投放于手工区。但是,活动开展中发现大部分幼儿仅仅会根据范例贴画模仿,只有一小部分幼儿可以自己创意。根据树叶的外形创意成为“小花”“蝴蝶”等画。所以在开展集体活动时,老师可以让幼儿先对手工区中的作品进行欣赏,然后引导幼儿开展想象并进行创作,最后将最有创意的小朋友的作品展示出来,这样有助于拓展幼儿思维,使幼儿在进行贴画创作过程中不断激发思维,产生创意。对于幼儿而言,不仅仅要根据老师教导的内容进行模仿,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想法。
       在游戏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要重视环境与材料这位“隐性教师”的作用与功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游戏材料的投放,打造多元化的环境,让幼儿切实参与到游戏之中去,以确保推动幼儿健康成长。从本质上而言,教育离不开生活,通过游戏能够让孩子真正快乐学习。基于此,应建立客观有效的儿童观、游戏观,将生活和教育充分结合,让孩子真正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在游戏中成长。

四、总结:综上所述,在幼儿课程教学过程中,做好生活化、游戏化环境创设非常重要,它能够有效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实现幼儿社交、创新等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幼儿课程游戏化环境创设水平,促进幼儿实现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柳.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的游戏环境创设与游戏开展[J]. 好家长, 2018(12):28-28.
  [2]朱江琴.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游戏环境的创设[J]. 基础教育论坛, 2018(13):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