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9
/ 2

马山县中 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与行为调查

韦利花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 530619

【摘要】目的了解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 识及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的“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现状调查表”进行调 查。 结果 中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得分不理想,平均分为65分(P 50);交通安全行为得分较前者高,平均分为82分(P50);行为得分 随学生年级的升高呈逐渐下降趋势。 结论 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及认知水平,加强对小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行为”教育,提 高其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能力。

【关键词】 事故,交通;安全;知识;行为;学生

据公安部报道,我国的交通事故问题非常严重,每年因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的人 数居世界首位,且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仅以中学生为例,据教育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 提供的资料显示,2004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造成中学生死亡2 656人,受伤10 819人。道路交通事故已成为危害中小学生健康的一个重大公共卫问题。马山县是位于大石山区,东部为多山地区,西部为丘陵山区,县城属于山区县城,道路坡多、弯多、狭窄。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加入马山县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流动人口及车辆倍增,造成交通事故频发。本文旨在通过现 状调查,了解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及行为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 教育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照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不同,将马山县 城区初中学校、高中学校、乡镇初中学校和高中学校两大类,从中选取4所学校(城区和乡镇各一所初中和高中)进行调查,共抽取16个 班的全部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学生问卷806份,回收有效问卷780份,有效率为91%。学 生年龄为13—18岁。

1.2 方法 采用自编的“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及行为问卷”。问 卷包括基本情况、交通安全知识、交通安全行为等3个部分共26个条目。问卷印制完毕后, 按统一规则(包含学校、年级及学生序号等信息)编号。

为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调查前经预调查修订统一调查表,然后在每所学校挑选联络员,并对参与此次调查工作的人员进行调查前专项培训,重点阐述调查的目的、对象、步骤、表格填写要求、调查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等。

1.3 问卷评分 道路交通安全知识测试题共10道,每题10分,总分为100分 ,评分标准见表1;道路交通安全行为测试题共10道,每题10分,总分为100分,评分标准见表2。

1.4 统计分析 合格问卷按照编号整理后,将所有数据用Epi Data 3.0软件 录入数据库,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评分结果进行探索性分析,非正态分 布数据用最小值(Min)、第25百分位数(P25)、第50百分位数(P50)、 第75百分位数(P75)和最大值(Max)表示,差异性检验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

2结果与分析

2.1 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及行为得分 由于中学生的知识及行为得分皆呈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P50)表示其平均水平。中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得分比较低,P50为70分;交通安全行为得分较前者高,P50为95分。 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得分不理想,主要是由于中学生对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含义、步行规 则、年满12岁才能骑驶自行车或乘坐摩托车后座、交通事故报警台的电话等掌握不好。中学生交通安全行为主要表现为闯红灯、车未停稳上下车、在行车路上打电话、玩手机等。

2.2 不同学校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及行为得分抽取的4所学校分别代表了马山县城区、乡镇,4所学校学生人数分别为186、214,202、204人。经Kr uskal-Wallis检验,3所学校学生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40,PP<0.001),提示城区的中学生交通安全开展教育方面较好,而乡镇的道路交通比较单一,而且多数学生上都是寄宿学校,道路交通活动没有那么频繁,显然学校对交通安全教育没有那么重视。

2.3 不同年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及行为得分 各年级中学生知识及行为 得分见表3。经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年级学生的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8.24,P<0.001),学生随着年级的上升,知识得分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不同 年级学生行为得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χ2=54.87,P<0.001),中小学生随 着年级的上升,行为得分呈现下滑趋势。主要原因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活动范围加 大,冒险性增强,而自控能力却减弱,从而造成行为得分逐渐降低。提示应着重加强对中高 年级小学生的交通安全行为教育。

3讨论

马山县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行为状况不佳。知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交通安全意识 不强,对交通规则不熟悉,对特殊情况处理缺乏应有的知识,如在没有人行横道信号灯的地方如何过马路、在马路中间恰遇车辆临近怎么办等。行为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有闯红灯、在马路上嬉戏玩耍、在车行道内停留、翻越马路旁隔离带、车未停稳上下车、骑车带人等。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除与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工作开展较晚有关以外, 还与社会对中学生的行走教育关注不够等有关。

在知识与行为的关系方面,有关文献报道,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能够增加学生的知识,提高 他们在道路穿行过程中的实践能力。然而他们的安全知识和穿行能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降,因而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进行安全教育很有必要。另有研究报道,增加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不等于提高了他们的安全穿行能力。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拥有的 道路安全知识和安全行为区别开来。笔者通过比较各年级中学生知识及行为发现,知识随年级上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行为却随着年级的上升呈逐渐下降趋势,与相关报道[15] 类似。因此,建议加强中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与配合。在教育过程中还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 行为”教育,提高中学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事故的能力。

4参考文献

[1]《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道路交通与安全》姜学锋2005,6(5):48-49.

[2]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王正国.中华创伤杂志,2002年

[3]《关于我国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的若干思考》庞勇.中国公共安全,2006,4(1):141- 145.

[4]《新时期交通安全教育的思想与探索》钟晓华.交通管理研究,2000年

[5] 《道路交通伤害预防的一个关键点:行人道路安全教育》牟瑾.疾病控制杂志,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