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激励性评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分析

李新源

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

摘要:当代社会,教育部门及相关教师愈加关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为帮助小学生尽快掌握课程内容,使其能够深入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当中,相关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自身授课方式。经研究发现,数学教师针对小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有助于实现上述教育目标。这就要求相关教师细致研究激励性评价,并借此展开数学评价教育工作。目前,上述工作已然稍见成效,小学生在激励评价中,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等良好习惯。其数学学习效率也大幅提升。

关键词:激励评价;数学教育;小学;策略分析

前言:经研究发现,大量且有效的师生交流,能够改善小学生数学学习质量。对此,相关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应用更为有效的数学授课方法,以提升自身授课水平。目前,各小学数学教师开始借助激励性评价,改善师生关系,增加师生间有效交流。这一行为,能够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其愿意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本文以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为中心展开探讨,对激励性评价及其应用策略进行细致分析。

一、简介激励性评价

数学教师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使用激励性质语言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做出评价,即为激励性评价。评价期间,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小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同时,基于小学生自身基础情况,对表现优异、勇于参与的小学生进行鼓励。随着上述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小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显著增强。越来越多的小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且能够在参与中优化自身数学学习方式,提高自身数学学习效率。为保证激励性评价教育工作的落实质量,相关教师应该细致分析激励性评价。同时,根据小学生表现情况、评价需要,合理选择书面或口头评价方式进行评价。目前,各小学数学教师已然能够熟练地进行激励性评价。小学生因此得到优质的数学教育,且开始自主参与、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二、应用策略分析

(一)及时做出激励性评价

随着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的有效落实,各小学教师在数学授课期间,开始进行随堂评价。经实践发现,数学教师基于课堂实际情况,针对小学生表现情况做出激励性评价,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使其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为保证该评价教育工作的落实质量,相关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评价。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密切关注班级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当小学生表现良好或正确答出问题时,及时给予激励评价。

比如,教师在讲解“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时,应该改变自身授课方式,在激起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以往数学教师在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多数直接向小学生介绍其理论知识。这种数学授课方式十分枯燥,且不利于小学生理解课程内容。现如今,数学教师可以借助提问式授课方法辅助教学。像是“教室的边长是多少米”、“操场一圈是多少千米”等问题,均可以作为课前问题。这类数学问题与小学生现实生活十分贴近,教师借此展开授课,能够激起学生探索欲望,使其主动回答教师问题。教师在这一期间,应该尊重小学生主体地位。同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并说出自己认为的、有效的测量方法。上述数学教育工作的有效落实,使数学课堂教学氛围愈加活跃。教师借此展开授课,引出课程内容,授课效果更为理想。而激励性评价则应该体现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小学生积极回答课堂问题,能够使课堂氛围愈加活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及时做出回应,并使用激励性质语言,鼓励学生说出自身想法。

(二)适度做出激励性评价

为保证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教师在评价期间,应该注意其适度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具备一定的分辨能力,在小学生表现优异时及时给予评价。而不是毫无原则性地进行评价。经实践发现,数学教师有针对性、适度地进行评价,评价效果更为理想。但是,部分数学教师对激励性评价了解较少。在评价期间,毫无原则性地进行评价。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会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其回答质量、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当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会夸奖学生。当学生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时,教师也会给予鼓励,鼓励学生敢于回答问题。在上述评价教育工作中,教师没有对正确问答、错误原因等进行细致剖析。这种评价方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性评价教学活动的内在价值。笔者认为,教师在激励性评价教学环节,应该明确自身教学地位。同时,细致分析激励性评价教学意义,有针对性地做出评价。

比如,数学教师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时,应该及时夸奖回答正确的这部分学生。并在评价时,有针对性地告诉学生评价原因,使其能够保持当前的学习状态。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则应该有选择性地进行评价。经调查发现,部分学生长期接受激励性评价,一旦教师给予否定时,这部分学生会出现消极反应,无法保持原有状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生思路清晰且具有一定见解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而不是所有的课堂表现,均给出激励性评价。经实践发现,数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能够使其评价质量有所提升。激励性评价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将因此大幅提升。

(三)遵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

经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在激励性评价教育工作中,会口头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为保证上述激励性评价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相关教师应该秉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开展工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参考新课程标准教育要求进行授课。在数学课堂中,密切关注小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及时地给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也应该详细说明评价原因,使小学生能够借助激励性评价,优化、改进自身数学学习方式。经实践发现,数学教师在激励性评价中,细致说明小学生的优缺点,能够达到理想的评价效果。各小学数学授课质量也将因此大幅提升。除口头评价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书面评价。这部分评价主要应用在课后作业评定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的作业完成质量,对其做出书面评价。在这一期间,数学教师可以使用一些趣味性表情、文字进行评价,以吸引小学生注意力,使其能够更加认真地对待课后作业。

比如,教师在点评学生的课后作业时,可以在优质作业上画出“笑脸”、“大拇指”等表情。这一行为,属于书面型的激励评价,且更具有趣味性。当小学生发现这些趣味表情时,会产生愉悦的情感,且开始自主完成课后作业。对于作业完成质量不佳的小学生,教师也应该参考上述评价方式,合理评价。对于这部分作业,教师可以画“哭脸”等不高兴的表情,以表达自身对作业的看法。在上述评价工作中,教师应该结合分层教育思想进行评价。对于不同基础水平的小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像是本身数学基础较差,认真完成课后作业的小学生,教师应该对其做出激励性的作业评价。这一行为,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使其能够保持良好状态,更认真地对待后续作业。对于数学基础较强的小学生,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评价标准。同时,针对小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向小学生详细介绍其不足之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在授课期间,根据小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对其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助于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课堂参与质量均因此大幅提升。评价期间,教师应该重视小学生实际感受,并确保自身评价内容具有一定有效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深入探索激励性评价,并在实际授课期间,结合课程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目前,激励性评价教育工作已然有效落实,小学数学授课水平也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孟亚芹.激励性评价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19):71-72.

[2]王素玲.激励性评价要坚持有效性[J].教育导刊,2005(1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