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4-02
/ 2

2

如何提高数学练习课的 有效性

王璐璐

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北县大囫囵镇中心小学 河北 张家口 076450


摘要:为了使数学练习有效,可采取多种形式的练习。如迷惑、隐蔽、游戏、

开放和对比性练习。可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主题词:数学练习;采取策略;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


数学练习是学生牢固掌握数学法则和规律,并将其转化为自己能力的重要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提高的一个纽带,情感沟通的一个渠道。为了使练习有效,我结合自己教学实践,就提高数学课练习的有效性谈几点体会。 

1.设计迷惑性练习

 所谓迷惑性练习,是指教材中所学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必须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适当设计一些迷惑性练习,即一种能掩盖知识的本质特征 ,容易给学生制造一种假象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后,练习时,在安排一些常规的复习和基础练习后,可出示如下的两道练习:

已知楼梯型的多边形长10CM,宽5cm 周长是( )厘米;

凸字多边形的长6cm,宽3cm,上顶1cm 周长是( )厘米。

应该怎样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一时间学生肯定毫无头绪,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讨论,看看这个图形有没有什么特点?这些图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有没有什么共同点?能不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在经过学生们热烈讨论后,发现原来两张图都可以通过把边进行平移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变成两个规则的长方形,这样,就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了。

2设计隐蔽性练习

所谓隐蔽性练习,就是练习要讲究技巧。题海战术、盲目地练是低效的,同时练习要有针对性,巧设练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教师也可设计一些隐蔽性的练习,即将问题所涉及的图形或数量,给予某种隐蔽的特殊关系的练习,从而激发学生追根寻底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提高对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技巧,可设计如下的隐蔽性练习: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如下图所示重叠在一起,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单位:厘米)

6066d27f3af85_html_870fbb0085b47c6d.png

学生刚接触到题目,一般会朝两个方向思考:1、直接求阴影部分面积,阴影部分是个直角梯形,但缺少直角梯形面积计算需要的条件;2、用大三角形减小三角形的面积,但也因为缺少条件而不能直接用公式来解。一时间学生们都无从下手,觉得这是一道怪题,明明看着觉得能解,但都缺少条件,不能解决。大家感到肯定还有一个隐蔽的条件没被挖掘出来,这时教师鼓励学生再次审题,很快就会有学生发现解题的一个重要条件,这两个大三角形是相同的,那根据这个条件能想到些什么呢?再次根据条件观察图形后学生终于发现,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通过等量转换成下面一个梯形的面积,而这个梯形的面积是可以利用公式求出来的。这时学生都感到茅塞顿开,马上高兴地投入到计算中。

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开放的练习空间,能帮助学生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同时,不断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创造学生的潜能。

3.设计游戏性练习

数学练习应该重质量轻数量,要在“精”和“趣”字上下足工夫。如果练习缺乏精心设计,只是一味的重复程式化、机械化的训练,最终只是增加学生的负担,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后,这时教师可以在关注习题本身的基础上,设计一些新颖的趣味的具有挑战性的练习,以游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游戏的同时做练习,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三角形的分类时,可设计一个猜是什么三角形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使学生经历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善于动脑、学会探究的优良学习品质,使学生终身受用。

4.设计开放性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有一定深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又能解放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一道开放题:“计算装修自己的房间要用多少钱!看谁能把自己的房间装修地既漂亮又省钱!”这道题目看似简单,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这样的设计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开放化和个性化的原则,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巩固与应用。

5.设计对比性练习

数学中有许多易混淆的知识点,学生往往不能区分清楚知识点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导致一错又错,继而失掉信心。这时教师就要针对这些易混淆的知识点,认真分析,设计对比性练习,力图让学生区分清楚,建立信心,使他们更主动的学习。

例如:学生在进行简便运算时,容易混淆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如把2×5÷2×5当作(2×5)÷(2×5)来进行计算,错误率很高。此时,应设计针对性强的练习,在这个知识点重点突破,解决问题的所在。

如0.2×5÷0.2×5、(0.2×5)÷(0.2×5)和(0.2×5÷0.2)×5。让学生在做练习时,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不同算式间的区别与联系,明白0.2×5÷0.2×5是不能当(0.2×5)÷(0.2×5)进行简便计算,但可以这样计算:0.2×5÷0.2×5=0.2÷0.2×5×5。

在有针对性的进行比较、练习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点,理清楚运算顺序,正确率肯定会随之提高。

6、设计生活化练习

数学来源于生活,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产生的。因此,教师要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设计具有生活趣味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

例如,为了体现数学和练习的生活化,在学习《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一些与生活紧密练习的习题——“超市购物”。把同桌分别扮演顾客和收银员,比一比哪位收银员收钱、找钱既正确又迅速,哪位顾客用钱最有计划,买到自己最需要的商品。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学生能将己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进一步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单位换算等,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精心 练习设计,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能及时反馈教师的教学效果,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