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5
/ 2

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析

张鹤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 云南大理

摘要:应用技术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因此,要通过探索建立认定标准、拓宽教师来源渠道、提升教师能力等途径,促进“双师型”教师健康发展。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2017年至今,国家先后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议和意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能力全面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应用技术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

一、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的不足

应用技术大学起源于德国,它是以培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一种高校类型。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采取试点推动、失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由此可见应用技术大学属于职业教育范畴,所实施的是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研究发现,应用技术大学主要实施应用性教学和实践技术开发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形式的本科教育,贯彻实施理论结合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育人理念,培养同时具备高水平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类型人才培养目标,高校纷纷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但是目前在标准认定、来源形式、实习培训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师资队伍健康发展。

(一)“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完善

“双师型”教师目前得到普遍认可,在教育部等文件中也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具体目标和发展路径等内容,但是此类文件多数为政策性和指导性文件,规定培训基地和教师数量规模等内容,对于教师认定标准还未形成一致结论。职业教育界、职业院校和应用技术大学关于“双师型”教师标准依然存在较大分歧,笔者研究发现,有学校坚持“双证书”认定标准,有学校坚持“双职称”认定标准,也有学校坚持“双经历”认定标准等,各家坚持各家的标准,很难形成统一认识,致使“双师型”教师认定出现混乱现象。国家层面文件多倾向规定“双师型”教师数量,但是在认定标准还需进一步明确完善。

(二)“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

“双师型”师资队伍与传统高校无异,对大多数教师来源主要是招聘考试,通过调入形式进入学校的,主要集中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单位,从企业真正进入高校的则微乎其微。招聘考试侧面反映,“双师型”教师主要是高校毕业生,高校毕业生毕业后进入学校工作,普遍出现专业实践能力不足、缺乏企业实践经历等问题。这部分教师学生毕业直接上讲台上课,严重缺乏在生产一线工作的经历,自然在专业实践、专业技能操作等方面,表现出明显不足。

(三)“双师型”兼职教师准入困难

作为企业行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掌握一线专业的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要的生力军,但是由于体制机制、编制和身份等问题,从企业行业选调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此种类型引进方式还不完善。在实际调查中发展,很多高校都从企业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开展兼职教师工作,以解决“双师型”教师不足问题,但是从企业聘请的部分兼职教师达不到一名高校教师的要求,尽管此类兼职教师在专业技术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系统正规的教师培训,缺乏教育学理论知识,不掌握教育学规律和教育方法,使得教学效果停留在实践动手层面,理论层面的讲授不全面,致使学生感觉教学效果一般。

(四)“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常常因为繁重的教学工作和日常业务工作被束缚在学校里,没有时间深入到企业生产线了解企业的生产实践、技术革新、设备性能等情况,在课堂上讲起理论洋洋洒洒,但落实到具体实践却毫无方法。同时,企业存在眼光不足的问题,不愿意、不情愿接受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到企业开展认知实习实践等活动,认为这是走形式、没意义的,即便是有企业同意接受教师实践,也存在敷衍了事、走过场的现象。另外,许多应用技术大学教师存在安于现状,职业动力不足、职业倦怠等问题,致使一部分教师没有将精力投入到实践中来。

(五)“双师型”教师评价、激励机制不健全

绝大多数应用技术大学在教师系列职称评定上沿用传统评价标准和方式,教学指标、学术研究成果、承担课题项目等指标作为职称评定的核心要素。对“双师型”教师专业技术资格往往不作为评价条件和加分要求。另外,“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技能课程需要教师前期进行充足的准备和测试,与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师在前期投入更大,但专业实践技能课程与理论课程课时报酬一样。在当前评价和激励机制相仿的情况下,对“双师型”教师提出更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授课方式,自然对老师激励不足。

二、改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下人才需求,因此对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双师型”教师具有全面的知识应用能力、高超的技术操作能力、扎实的实践组织能力、合格的应用创新能力等,针对“双师型”教师存在的不足,拟从制定标准、拓宽渠道、提升能力和强化保障等方面进行改进。

(一)制定标准,确保有据可依

国家层面需要增强顶层设计,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和时代发展需要,完善“双师型”教师内涵,在知识能力、职业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给予应用技术大学明确指导性国家标准,以及对应的发展目标和培养路径,建立“双师型”教师科学发展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健康有序发展;学校层面需要细化措施,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国家标准,结合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实际规划,明确“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和任务,系统性的出台“双师型”教师准入、认定、培养、激励等制度,确保“双师型”教师区别对待,有清晰职业发展前景。

(二)拓宽渠道,确保百花齐放

应用技术大学要改变目前唯学历、唯课题、唯论文的格局,探索尝试突破目前招聘考试为主的进人渠道,打造一支由行业企业技术人员、高校教师等组成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应用技术大学一方面要“造血”,加强对招聘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多举措提升自有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输血”,组织培训企业任教兼职教学能力,同时探索建立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引入制度,在津贴、课时费等方面向其倾斜,达到吸引高级人才目的。

(三)提升能力,确保培养质量

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尤其重要。一是要定期安排入职教师到企业、生产车间进行为期半年的专业实践,在生产一线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并且要完善教师入企轮训制度,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中期实践,使“双师型”教师掌握现代化企业前言技术和管理模式,切实提升实践能力水平。二是应用技术大学与企业实现互动,让企业参与“双师型”教师成长。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成长需要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可以选派高级技术人员到校参与教学,提升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互动,实现双方共赢。

(四)强化保障,确保长期稳定

与传统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相比,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是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术技能的综合性人才。应用技术大学理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更为合理的职称评价标准和酬劳倾斜制度,让这些具备较强理论水平且同时具备丰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有更多优惠。合理计算教学工作量和专业实训课程,切实提升“双师型”教师福利待遇,保障“双师型”教师上课积极性。另外,出台合理制度提升兼职教师福利待遇,提升兼职“双师型”教师参与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热情。

三、结语

我国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发展起步较晚,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比如认定标准、准入机制、兼职教师等方面,2019年教育部四部门联合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双师型”教师总体要求和目标,倡导建立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为主题、产教融合的培训格局,“固定岗+流动岗”的教师资源配置,“国家工匠之家”的高层次人才队伍等措施,一定程度上为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应用技术大学要利用好政策优势,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双师型”教师发展的特色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梦卿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比较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孙建波,张纪轩.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精准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8(6).

[3]蔡海云,熊匡汉.行动学习:应用型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8(6).

[4]黄瀚玉.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与策略—机遇政策文本及内容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9(6).

[5]唐林伟,周明星.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研究综述[J].教育与现代化,2005(4).

[6]刘立新.德国推进“职业教育4.0”建设的策略与行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

基金项目:文章系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校级“应用技术大学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为例”项目(2017XJKY001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鹤,男,汉族,河北邢台人,硕士,讲师,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