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匠人技,琢士子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育匠人技,琢士子心

龙飞跃 杨叶苏

湖南省怀化市 新晃职业中专 419200

摘要:新晃侗族自治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自1983年创立以来,迎来送往超过万余名学子。在这里,学生不是被加工的“工件”,这里也不是将一切碾压成标准品的冰冷流水线。造物修器的人叫工匠,那么百余名教职工则是“人匠”。“人匠”修人,造的是“铸匠心、练匠艺、承匠情”的技术人才,育的是“讲诚信、懂礼仪、会自强”的品德美好之人。而这一切,与我校所推行的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的“职业化德育”有关。

关键词:中职学生;军事化管理;活动、竞赛

德,即道德品性,指人的自然至诚之性。也是好的修养和品行。我校以抓德育为突破口,以德理校,依法治校,把德育工作贯穿学校始终,真抓实干,力争实效,形成良好校风,从而取得不错成绩,我们的具体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军事化管理”破解“中职学生难管理”难题

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来源较复杂,学生在习惯养成问题上表现较差,大多数学生喜欢玩手机、玩电脑、打游戏、加上自制力差,往往容易失去分寸,沉迷其中,荒废学习。

为了破解中职生难管理的难题,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学管理原则,我校采取“军事化管理”办法,把班级编为中队,为每个班级配备专职班主任和专职军事教官,班主任和教官紧密搭档,为了更好地完成学生管理工作。从学生在校期间的体态仪表、文明礼貌、课堂学习风貌、劳动卫生、好人好事、遵纪守法、课后集合晚训、军事训练、宿舍内务和就寝纪律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的学生组织等方面入手,促使学生逐步形成严谨的学习作风和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养成严明的纪律观念和规则意识,增强了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在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学校多次召开班主任、教官校警专题会议,狠抓行为规范管理,做好德育教育,把行为规范落实到班、落实到人、落实到事;利用教师例会、国旗下讲话、集会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进行思想剖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道德修养,让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得以改变,在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养成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以活动、竞赛为契机,弘扬工匠精神,倡导德技并修

1、以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促进德育实践创新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文明风采"竞赛已成为中职学校德育实践的有效载体,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勃勃生机。我校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将此活动作为日常工作来计划、组织与实施。以此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实现自我管理,树立责任意识、规范意识和质量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我校开展了文明风采合唱队、舞蹈队、礼仪表演队、篮球队、茶艺兴趣组、汽车维修兴趣组、象棋兴趣组、服装设计兴趣组等。学生参与的面越来越广,参赛作品的质量越来越高,学生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阳光健康。近几年来,我校各项赛事成绩喜人:在全国中职生技能大赛中,侗族服饰作品《服装设计与制作》、侗族大歌作品《蝉之声》《布谷催春》、剪纸艺术品《孺子牛》分别荣获国家金、银、铜奖。在文明风采竞赛中,《侗族大歌》《剪下生花》《咿呀酒》分别获国家级一、二等奖;《红底财神》《溪边月光曲》《嫁娘帕》《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获省级一等奖;诗朗诵《少年中国说——青春中国心》获市一等奖等等。在竞赛活动的组织、筹备过程中,全体老师积极配合,将技能大赛、文明风采活动与日常德育教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和创业教育。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

2、积极开展社团活动,营造“五彩校园生活”,深化学校德育工作

学生社团是校园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为学校德育创造条件,搭设舞台。我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了篮球、排球、舞蹈、器乐、茶艺、书法、绘画等13个社团。每一个社团从筹建、招募到成立等一切都由学生做主,学校只负责协调工作。这种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社团的发展成为每一个成员的内心需求,提高了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的课间由以往的无所事事变得忙碌充实起来。毋庸置疑,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已成为我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手段。

三、根植职业化德育理念,引领学生生涯成长

 在新晃职业中专,职业化教育和素质教育被紧密融合在了一起,也就是“职业化德育”。科任教师以《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员工素养》为载体,开展准职业人的始业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的就业观,懂得企业需要怎样的员工而为之努力。学校积极开设德育校本课程,构建了主题班会、实践活动、阳光心灵、国学经典等课程,形成系统化德育课程体系。实训场所的“7S”管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管理中来,为塑造学生严谨、负责、敬业的工匠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民族复兴成败的根本之所在。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要求做到“育人先育己,育己要重德。”学校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学校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师德建设的主题,结合本职工作向德育教育延伸,同时,深入开展“比师德、比贡献”活动,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如:蒲少云校长以“如何做一个有尊严的中职生”为题的演讲,教育学生讲道德、讲尊严,生动深刻。周燕峰书记“学会做人、学会技能、学会创业”的讲座,阐明了中职教育的方向,是培养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学生树立榜样,学校把师德高,责任心强,工作效果好的安思宁、张媛、佘芳、田必英、吴兆巨等教师的先进典型,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介绍,让大家看得见,有样可学。也把思品表现好,善于好人好事的同学及时总结,及时表彰。以吴静老师为主,积极组织志愿者,开展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高尚品质。团支委以团组织为主阵地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德育处开展创新德育管理,师生培养“三感一识”,即成就感、危机感、新意感,敢为人先的胆识,做到“管、导”并重,让学生健康发展。从进入学校第一天起,德育处和教官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准时出操、准时开餐、准时上课、准时睡觉。内务管理整洁、条理。用《学生品德评价》、《班级考核方案》、《寝室制度》等进行约束,同时通过励志讲座、个别谈心引领,疏导。构建微信德育平台,即支部群、学校管理群、班主任群、学校工作群、团支部群、班级学生群、家长群等目的在于加强师生之间感情联系,发挥微信的心理辅导,使用微信进行安全教育,微信注入新德育。真可谓“小微信,大德育。”

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德育工作是重中之重,我校坚持全员育人的办学理念,将德育融入日常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通过多年实践,确立了学生德育管理工作体系,让德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为学生终身发展和有尊严地就业奠定基础。从而实现“铸匠魂、育匠品、培匠技、树匠人”中职教育的立德树人目标。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湖南省公益活动“最美坚守者”、“湖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湖南省体育事业先进集体”、“怀化市安全文明校园”等。获得家长、社会的一致好评,学校的知名度也随之与日俱增。

参考文献:

【1】王晓彤.基于职业导向的中职德育模式构建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18,(35)

【2】姚向永.德育教学要实现职业化[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1,(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