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中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22
/ 2

基于医疗卫生机构对中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分析及建议

马春婷 崔明明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江北校区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00

摘要:了解绥化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对我校中专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分析我校在培养护理专业人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指导我校中专护理教学方面的改革,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中等护理人才。我校学生在职业道德、护患关系、护理礼仪规范方面表现出较高素质,但护理实践能力、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及吃苦耐劳精神等方面较欠缺。故应重新审视我校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协调好基础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间的关系,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的紧密结合。
关键词:中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调查分析;教学改革
  中等护理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专业化人才的中等教育,以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合格专业化人才为目标。随着医疗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需要,提高护理毕业生的质量,我们不仅要做好在校生的教学反馈,还应掌握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使用情况,深入推进我校护理教学改革,培养受社会欢迎的中职护理人才,所以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反馈非常重要,可为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客观参考资料。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并据此提出提高中职护理毕业生综合素质的几点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在2016年6月~12月期间,对录用了我校中专护理毕业生的绥化地区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调查。  
  1.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项目包括:职业道德、工作责任心、吃苦耐劳精神等9项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向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护理部或业务主管部门,以信函方式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67份,回收67份,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100%;调查的某些用人单位拥有我校护理毕业生的人数大于2名,各用人单位拥有我校护理毕业生人数不尽相同。  
  2 结果与分析
  问卷中列出了9项护理人员需具备的素质,分优秀、较优秀、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请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我校护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做出客观评价。  
  有68%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护理实践能力一般,没有一家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操作技能水平为优秀,只有32%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另外,有63%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不扎实,甚至有4%(即3家)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差。有近半数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还存在着工作责任心、护理职业防护意识、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吃苦耐劳精神一般的情况。甚至还有4%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嫌护理工作既苦又脏;3%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缺乏基本的护理礼仪规范;6%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护理文件书写能力较差。当然,近70%的被调查单位对我校护理毕业生的职业道德这一项目的评价较高,为较优秀;也有5%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患者非常喜欢我校护理毕业生,护患关系极佳;另有3%的被调查单位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护理文件书写能力较强。  
  调查结果清楚而客观地告诉我们,我校护理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护患关系、护理礼仪规范方面表现较好,但护理实践能力、护理专业理论知识这些最基本素质急需进一步加强,吃苦耐劳精神、护理职业防护意识等方面也有所欠缺。由此看来,我校护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校护理人才的培养方法,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加强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协调好基础及专业知识与人文知识间的关系。  
  3 建议
  3.1 加强实践操作,增强动手能力
  随着教学理念改革的推进,“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已然出现,它强调“理论够用,强化实践”的原则。为此我们要跟上时代步伐,按照职业教育提出的岗位目标,努力培养适合社会的技能型人才。  
  3.1.1改革教学方法。模拟临床与课堂教学为一体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应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可采用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背景的案例教学法,也可采用小组竞赛、实践汇报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走上讲台,将课堂、临床融为一体,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结合,从而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1.2 理论授课和课上见习有机结合
  安排学生节假日进临床见习,使学生早接触、多接触临床,形成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上升为理论的有效循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专业思想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人际沟通、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思维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3.2调整课程设置.适应社会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63%的医疗机构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不扎实,甚至有4%(即3家)的医疗机构认为我校护理毕业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得较差。对此,对我校的课程设置提出如下建议。  
  3.2.1保证专业课程比例
  在数量上保证专业课程在整个课程设置中占有的比例,争取达到以下目标:适当降低公共基础课、某些医学基础课如免疫学等的比例,提高社会、心理、人文学科的比例;增加实践课课时,使学生积累临床实践经验。  
  3.2.2 调整临床护理教材内容设置
  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专业特性适当缩减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增加护理知识、有关疾病预防保健和康复指导等方面的知识,以适应临床的需要。  
  3.3 优化师资队伍,突出临床应用
  职业教育能否办出特色、教学改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教师[1]。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教师除应具备一般素质外,还应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护理职业岗位对人才技能结构及知识结构的要求,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动手能力[1]。另外,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性,即护理专业是直接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专业[2],这就要求未来的护理工作者必须有很强的人文精神。因此,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3.3.1师资的培养
  在教学方面,学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开展“听、评、帮”工作,对非师范类大学毕业生进行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定期指派护理教师下临床及时了解临床实践新动态,获得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邀请资深护理专家和教育学家举办讲座,提高护理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3.2师资的应用
  根据护理专业教师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个人素质安排教学任务。为保证教学质量,成立教学督导小组,制订集中备课、新课试讲、教学检查、教学讲评、交叉听课、观摩教学、学生打分、组内打分等制度。对优秀的教师予以奖励,不符合要求的教师给予适当惩罚甚至解聘,从而逐步组建一支稳定、不脱离临床的师资队伍,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让我们认识到为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学校应更新护理人才培养的观念,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3];作为护理教育者,我们必须瞄准世界护理发展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我校护理教育事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培养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康荔.高职高专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3):5.
  [2]齐艳.临床护理教师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认知状况的调查分析田.中华护理教育,2008,4:149—151.
  [3]李红梅,孙建萍.高职高专护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J]_中华护理教育,2008,5:264—26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