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哨子的使用原则与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15
/ 2

体育教师哨子的使用原则与方法

曾志军

厦门市滨北小学


摘要:哨子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教具和助手,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哨子,不仅使体育课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同时还使体育教学质量提高,以此最大限度地发挥哨子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哨子的作用,通过对体育课中存在的哨子使用不恰当的问题的研究和对哨子使用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的探讨,给予一线体育教师一些思考。现阶段,部分青年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少会使用哨子,甚至还有部分体育教师压根就不使用哨子或者不会使用哨子。本文针对哨子的作用、体育课中存在的哨子使用不恰当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哨子的使用基本原则和主要方法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体育课堂;哨子;原则


1.哨子的作用

1.1提示作用

体育教学活动通常都是在宽敞的操场上开展的,与室内教学课堂相比,室外教学环境较为复杂,学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干扰。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哨子来提示学生集中注意力。

1.2指挥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可以利用哨子来完成的指令有开始练习、暂停练习、终止练习和集合队伍,以此充分发挥哨子在体育教学中的指挥作用,确保体育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有序的进行。

1.3保护作用

相对于室内教学环境来说,室外教学环境通常都比较嘈杂,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需要提高自己的音量才能够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清晰的听到自己的指令。长时间下来,很容易引发慢性咽喉炎等嗓子疾病。因此,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哨子来代替一些人声口令,这样不仅对教师的嗓子具有保护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缓解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

1.4激励作用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哨子时,一定要灵活自如的控制好哨声的震动,哨鸣必须要有节奏感,既要悦耳又要有明确的表达目的。哨子的使用不单单可以使得体育教师的教学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具有激励的作用。

2.体育课中存在的哨子使用不恰当的问题

2.1哨子音量的控制不当

部分体育教师在使用哨子开展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缺乏考虑,几乎在整个教学中都叼着哨子,不管学生在什么位置,学生人数的多少随意的就吹响哨子,并且哨子的音量控制也比较随意。例如:在距离学生不到1米的距离就大声的吹响哨子,很多学生会因为哨子音量过大而将耳朵捂住,很多学生对这种哨鸣声十分的反感。哨子在体育教学课堂中非但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反而成为了体育教学课堂的噪音。

2.2鸣哨声不够清晰,较为杂乱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使用哨子时,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教师不同鸣哨音所代表的意图,掌握教师鸣哨的特点,确保在每一次鸣哨时,学生都能够快速的做出正确的反应。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50米赛跑活动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一声短哨来代表起跑这一指令。而在学生赛跑的过程中,就不可以利用同样的鸣哨声来维持比赛的秩序,否则处于起跑线的学生很容易误以为教师发出的是起跑的指令,从而导致教学秩序杂乱。

除此之外,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准确的掌握鸣哨的方法,鸣哨声较小,不够清晰,甚至存在同一指令多发出的鸣哨声不同,致使学生不清楚教师发出的是何种指令。

2.3鸣哨时机的把握不够恰当

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的过程中,绝不可以随意的鸣哨,完全不考虑鸣哨的时机是否恰当。例如:在学生练习体育动作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利用鸣哨来传达指令;在让分散的学生迅速集合时,也可以使用哨子来发出集合指令;在学生出现违反课堂教学纪律的行为时,教师也可以鸣哨来警告学生。

如果距离学生比较近,那么就没有必要使用哨子,完全可以利用口语表达和肢体动作来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例如:体育教师在示范和讲解某一动作时,完全可以脱离哨子的协助而使用语言来进行讲解和肢体展示动作,不然就是鸣哨时机的把握不够恰当。

3.使用哨子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3.1距离原则

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单单要选择在恰当的实际鸣哨,同时还应该考虑鸣哨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以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基础来控制鸣哨的音量。如果距离学生较近,那么就不适宜大声的鸣哨,避免对学生的神经系统造成强烈的刺激,让学生感到不适,从而对鸣哨产生厌烦的心理。通常情况下,教师应该在距离学生3米以外的地方鸣哨,这样可以避免学生产生不适感。

3.2违度原则

虽然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哨子既方便又有效,但是这并不代表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哨子可以完全的替代教师的教学语言和肢体语言。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的控制哨子的使用频率。虽然在体育教学中,哨子发挥着提示和指挥的作用,但是也不可以过度的使用,避免削弱学生对鸣哨的敏感度,确保每一次鸣哨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在学生距离自己较近,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情况下,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口语表达和肢体动作将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学生。

3.3规律性原则

哨鸣声通常分为短哨、长短哨、长哨等,不同的哨鸣声传达的指令也有所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不同的哨鸣声,以此准确的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指令传达给学生。除此之外,每一名体育教学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都有自己的特色,哨鸣声所传达的意图可能有所不同。因此,体育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前,应该将每一种哨鸣声所代表的意图传达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听到哨鸣声后才能够做出正确的反应,以此提高哨子使用的有效性。

4.使用哨子的方法

使用哨子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指令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鸣哨来传达,按照鸣哨时间的长短可以将鸣哨类型划分为短哨、长哨和长短结合哨。在使用长哨时,需要用腹部来呼吸,保证有足够的气流量,增加呼吸量,用丹田部位发力,吐气的时间要长。使用短哨时,用舌尖将哨口顶住,然后迅速后缩舌头再快速顶住哨口,使用中等的力量少量的吐气,控制好舌头伸缩的节奏。

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队列队形练习时通常需要使用到不同的鸣哨方法。例如:“滴滴~”短音转长音鸣哨,代表的是让离开队伍较远的学生回到队伍中的指令;“滴~滴”长音转短音鸣哨,代表的是立定;“滴~滴~滴”有高音到低音再到高音的鸣哨,代表的是平时体育教师口语传达的1~2~1这一口令。“滴滴~滴”快速转长音的鸣哨,代表的是让整体学生快速集合的指令;“滴~滴~滴~滴”四声都比较平缓的鸣哨代表的则是平时跑步联系中,体育教师口语传达的1~2~3~4这一口令。

在体育教学中哨子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不同的哨鸣代表的意义也有所不同,像“滴~”的一声长音,代表开始某一个动作或者某些组合动作;“滴~滴~”由高到平缓的长音,代表的则是停止某一动作或者停止这一课时课堂内容的结束;“滴滴”两声既平缓又短促的鸣声,代表的是让学生注意或者暂停当前的动作;“滴滴~”两声急促的鸣音,则是对违反体育课堂纪律学生的警告;“滴滴~滴~”由快速到长音的哨鸣,代表的是迅速集合;“滴滴滴滴”四声既急促又快速的声音,代表的则是让学生迅速地完成当前的动作。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的哨子不仅具有提示和指挥的作用,同时还具有保护、激励的重要用。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合理的使用哨子,才能更好的驾驭体育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体育教师在使用哨子时,必须严格遵循哨子的使用基本原则,正确使用鸣哨,最大化的发挥哨子的辅助教学作用。

6.参考文献

[1]刘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09,21(2):72—73.

[2]《中国学校体育》2018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