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课堂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个案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3


感统课堂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个案研究

李楠

天津市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感觉统合能力与孩子的生活能力密切相关,而感觉统合训练的最佳期是在7周岁之前,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将特殊儿童感觉统合的潜能开发到最大,是教师和家长都希望看到的。因此,在做好课堂训练的同时,要利用课下时间,将训练引入到家庭中,将感觉统合的课堂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并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随时进行调整,让孩子在24小时都可以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从而更好地融入到社会。

关键词:特殊儿童 感觉统合 课堂训练 家庭训练 结合


感觉统合是指人体将各部分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在大脑中枢神经中进行整合并作出反应的过程。它包括以下领域:前庭、本体、听觉、味觉、嗅觉、触觉、视觉。感统作为一门康复学科,能为其他课程的顺利进行起到铺垫、推动作用,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感统需要遵循正常化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的原则。为此,重点研究了正常化原则下的感统教学。其理念是,给允许智力障碍人士获得成就的机会,与社会上其他群体一样,接触并使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条件。孩子在生活中去练习。感觉统合训练中有相应的要点,如下:

前庭平衡觉训练要点:旋转运动、摇荡运动、跳跃运动、平衡运动、其他姿势类运动。

触觉训练要点:用粗糙的物品刺激孩子的皮肤,用球类对身体进行挤压,短暂的冷热刺激。

本体觉训练要点:进行能引发肌肉收缩、关节挤压的活动,如攀爬滚跳跑。

1.个案的选取

学生何某,孤独症谱系障碍,接案时4岁半。从粗大动作上来说,运动能力不足,身体协调不良,无法预测自己与外界的距离,走路屡撞桌子,经常摔倒,不会跳跃;从精细能力上来说,学生手指协调不良,无法完成三指捏及两只捏等;注意力持续时间为3秒,无法完成注意转移与注意的有效分配,固有平衡与记忆力差,表现出异常的多动;不能完成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听感觉正常,挺理解能力严重不足;触觉敏感,无法完成与别人的正常肢体接触,这对孩子来说,会造成社交方面的不良影响。

与孩子的接触过程,已经对孩子有了初步的了解,进一步通过家长访谈,从家长的回答中了解孩子平时的表现,而后为孩子做了感觉统合测评,并在后期的接触中继续观察孩子与测评结果是否一致,进行全面评估。最终测评结果为:

七周岁之前,是矫正孩子感觉统合能力的有效阶段,因此,经过评估,确定了孩子失调程度后,为孩子设计训练方案,为了得到更好的效果,将课堂训练进行延伸,本着24小时康复的理念,将康复训练引入到家庭中,确保孩子在家庭中也可以得到更为有效的训练。并定期为孩子进行再评估,调整训练计划。

2.家庭训练的开展

2.1家庭训练内容选材

家庭训练与课堂训练一样,都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正常化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感觉统合训练存在于生活中的每一个部分,比如入校,上课,课间活动,吃饭。

训练内容的选择,需要依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测评结果,从而确定最需要目标,在此基础上,家庭训练目标的选择,还需要参考学生课堂训练的进度,课堂上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导致学生未完成的剩余任务,由家长在家庭中带孩子落实训练任务,如果家庭中没有相关器械,可找相同效果的其他玩具来代替。家庭训练要包含生活类和训练类两种训练任务。

2.2家长在家庭训练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训练的操作人员是家长,而家长是非专业人员,为了在训练中取得更好的效果,采取了家长介入模式,将家长介入到课堂中,只有当家长学会了如何辅助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同时也确保孩子在家庭中得到更好的指导。对于此项内容的开展,采取了这样的支持策略:

2.2.1课堂训练巡回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家长,如何为孩子进行训练,训练要点是什么,持续时间为多少(训练个数是多少),训练原理是什么;

2.2.2开展系列家长培训,将感统知识,分期,由浅到深,分领域的为家长进行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确保家长们听得到,

听得懂,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进行实践;

2.2.3定期为家长们开展分享会,让家长分享孩子近期的变化,说一说哪里做的比较好,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把成果进行推广,其他孩子家长可以借鉴,实践;

2.2.4在课堂上进行验收,定期举办验收课,以一个器械为例,让每一位家长都用该项目为孩子进行训练,其他家长进行观察,看看与自己做的是否一致,有何区别,现场交流,研讨,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

该生前前后后进行过四次评估,对家长进行过六次培训,课堂指导多次,该家长进行过一次成果分享。孩子每个月的课堂训练计划与家庭训练都会进行调整,现以三次训练计划为例来进行分享,分别是初期、中期、后期。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感统训练计划

姓名

何某

性别

年龄

4.5

训练教师

李老师

训练时间

第一学月

学月目标

完成指定训练项目,用龙球带动其他项目训练。

改善触觉敏感,提升前庭觉和肢体协调能力

训练项目

顺序:准备活动—平衡圆5分钟—龙球俯冲5分钟*2—平衡步道5分钟*2—休息—滑板俯冲5次—吊缆10分钟—万象组合20分钟—整理活动

家庭延伸

龙球俯冲5分钟*3,提升前庭觉,触觉,缓解情绪。

刷牙早晚各一次,降低口腔敏感度,缓解挑食。

浴花轻轻擦拭孩子皮肤,改善触觉。

阶段小结

该生为新生,本学月接案后为孩子做了评估,学生感觉统合能力重度失调,需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来进行改善。本学月的目标定得比较符合学生的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基本可以完成,由于多动严重,注意力短暂,所以,将时间定得比较短,通过反复练习,来提升时常。由最初的三秒时常,逐渐可以完成5分钟训练,对于10分钟的训练,还暂时未达到,后期进行调整。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感统训练计划

姓名

何某

性别

年龄

5.5

训练教师

李老师

训练时间

第一学月

学月目标

完成指定训练项目,用龙球带动其他项目训练。

提升前庭觉、本体觉、肢体协调能力,缓解脑神经抑制困难

训练项目

顺序:准备活动—平衡圆10分钟—滑板俯冲25个—龙球俯冲10分钟—休息—跳床5分钟—跷跷板10分钟—万象组合20分钟—整理活动

家庭延伸

生活类:

浴花轻轻擦拭孩子皮肤,改善触觉。

自行穿衣,叠被子,提升身体协调性,早晚刷牙各一次。

训练类:

龙球俯冲10分钟*2次,提升前庭觉,触觉,缓解情绪。

练习使用筷子,提升手指协调性。

画画,边框内涂色,提升视动统合能力。

阶段小结

经过为期一年的训练,已经可以将训练时常持续至10分钟,目前状态良好,家庭训练逐渐丰富化,学生经过引导也可以完成,需要家长提示,近期上了幼儿园,可以坐下来听课了,不再乱跑了。可以与小朋友们进行简单的情景对话,对于与别人有肢体接触这件事,不再表现的异常反感,可以与熟悉的人进行拉手,背靠背等游戏类活动。反复的练习手指协调能力,经过多次尝试,在本学月里学会了用筷子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感统训练计划

姓名

何某

性别

年龄

6.5

训练教师

李老师

训练时间

第三学月

学月目标

完成指定训练项目,用龙球带动其他项目训练。

改善注意力,社会交往能力,提升前庭觉、本体觉、肢体协调能力,缓解脑神经抑制困难

训练项目

顺序:准备活动—平衡圆10分钟—龙球俯冲捡物10分钟—滑板俯冲10个+坐滑10个+跪滑15个—(休息)—跳床10分钟—骑羊角球寻沙包捡沙包10分钟—万象组合20分钟—整理活动

家庭延伸

生活类:

穿脱衣物,洗脸刷牙,吃饭,洗袜子,家长可以在旁边进行指导或者辅助。

训练类:

龙球俯冲10分钟,提升前庭觉,触觉,缓解情绪。

刷舌头,刺激口腔触觉。

写简单的字,做简单加减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实现多感官的统合。

看图说话,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阶段小结

生活类的目标逐渐常规化,孩子执行此类目标越来越熟练了,这也是训练的过程。训练类目标越来越难,但是学生经过家长的支持都可以达成,目前,孩子说话越来越清晰,句子越来越长,听得懂别人的话,并且可以恰当的回复,主动性语言也说得比较恰当。在幼儿园里可以坐住30分钟不下座位,学会了5以内的加减法。本学月还学会了轮滑,可以独立滑行50米,拍球时可以较好地控制球的起落。总体来说,情绪,交往能力,平衡能力,记忆力,注意的持续,分配,转移都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后期将继续加强。

3.成效分析

从宏观角度来讲,经过长期的训练,孩子在以上三个阶段分别有不同的表现,随着时间的流逝,呈现出能力的递增。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视动统合,听动统合,身体协调能力,记忆力,注意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评估上来看,各个领域都有了T分的提升,与实际表现相吻合。

从微观角度来讲,运动能力上,孩子学会了跳跃(原地跳,向前跳,跳羊角球等)走路不再摔跤,可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可以进行器械的整合使用,进行了多感官的统合,在训练前庭觉、本体觉、触觉、身体协调能力的同时,又缓解了脑神经抑制困难,促进发育期运动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精细能力上,目前可以完成串珠,捡豆豆,写简单的字,系扣子,拉拉链,使用筷子,开锁等。

在注意力上,目前可以在融合幼儿园进行课堂学习,时间为30分钟,中间无跑动现象,较少的插话现象,老师提问,他可以较好地进行回应,给出的答案基本与情景相符。可以记住今天的作业,并简单向家长阐述今天在幼儿园里的经历。经过多次观察,孩子的有效注意时间大概在20分钟左右。听理解能力得到改善,可以听得懂老师的指令并及时执行。

触觉得到改善,不再异常敏感,与小朋友接触时,不再躲闪,可以与小朋友们进行拉手,进行肢体接触类游戏。因此朋友渐渐多了起来,上次过生日之际,带了蛋糕与小朋友们进行分享,同学们唱了生日歌祝福他。经过长期的交往,目前与小朋友们相处融洽,得到了很多好朋友,不再是躲在角落里的孩子了。因此,社会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改善。

4.总结及建议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将枯燥的内容游戏化,是康复师需要调整的,而将训练时长延长,则是家长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只有将训练落实到实处,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为孩子的回归主流社会做好前期铺垫,从而更好地生活。

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需要不断完善。每一个孩子都不应该停下进步的脚步,还需要不断地努力,教师不断探索,将训练内容游戏化,启发孩子主动学习。同时为家长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力求大家一起进步,共同为提升孩子的统合能力而携手前进。

参考文献:

[1]张莲华.感觉统合训练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实践[J].教学文萃,2015,(16)

[2]郑富明.论教室环境文化之育人功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4,(6)

[3]毛斌斌.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2,(18)

作者简介:

李楠(1990.01),女,汉族,籍贯:天津静海人,工作单位天津市东丽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研究方向:采用课堂训练与家庭训练相结合的模式,让学生得到全面且合适的康复训练,全面提升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