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救援专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3-08
/ 3


抢险救援专业型人才培养探索

申利远 邵方方 曾涛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 北京 102202

摘要:本文依据我国基本国情,着眼未来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分析自然灾害情况下抢险救援工作的特征和专业型人才需求特点,就人才能力需要具备的专业能力情况进行一定的研究,同时剖析目前国内高校在专业救援领域人才培养方面的情况,探索适应抢险救援发展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抢险救援 人才培养 应急救援 应急管理

前言: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家,2018年国家成立了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的成立能够构建“防灾、减灾、救灾、指挥、救援、监督、执法、保障”等分工清晰、互为衔接的机构职能体系,为我国在进一步防范重大自然灾害准备、在提高抢大险救大灾方面能力等方面提供政府保障,也为应急救援专业化力量的建设发展指引了方向。当前,我国的抢险救援还不够精准,为应对抢险救援工作的精准性和专业性,我们应当加大抢险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1]

一、抢险救援专业型人才的特点

抢险救援专业型人才的特点,主要是由抢险救援所要应对的灾害情况所决定的,我们需要根据灾害情况来思考人才需求。

1. 抢险救援工作要求特殊

我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主要灾害类型有:地震灾害、洪水灾害、泥石流灾害、冰冻灾害、台风灾害等。这些灾害的发生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建筑物损坏、构筑物坍塌、生活基础设施破坏等,还会产生次生灾害。有时次生灾害带来的破坏和影响甚至超过了原灾害的影响。灾害险情控制及时,会对次生灾害有着直接的影响。抢险救援工作科学、及时,次生灾害就会少,否则,很可能会造成次生灾害,甚至会导致整个灾害影响升级。

2.抢险救援工作内容多元

抢险救援的最大特点是险情处理,控制灾害造成的险情,对受影响的人员实施救援,使其摆脱危险困境。从另一个层面来理解,抢险就是对险情进行人为的控制,控制险情发展以及因险情发展对人们生活产生的破坏和影响。

抢险救援不是简单的人员救援和疏导工作,其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抢险,也就是所谓的险情控制和危机化解,只有成功的化解危机、排除险情,前期的人员救援和疏导才会更加有效,如果没有效的险情控制和化解措施,灾情很可能会进一步的扩大,造成更大更恶劣的影响,情况严重的还会上升到社会事件,甚至会引起社会事件的发生。

3.抢险救援工作任务多样

抢险救援是化解灾害险情带来的危机,主要聚焦灾害造成的破坏主体,如:(1)地震灾害造成的大面积边坡滑坡塌方、道路损坏、房屋倒塌、输电线路倒塌、供水和天然气管道损坏。(2)泥石流会造成房屋建筑受损、河道和堤防破坏,洪水会造成区域性淹没。(3)冰冻灾害、台风等恶劣气候会造成社会基础设施破坏。这些损坏的道路、塌方体、房屋、输电设施和设备、管线等,在灾害发生时变成了抢险救援工作的主要对象。

这些多样化的抢险对象导致需要使用技术措施和的装备也会不同。救援技术措施可能是工程方面的,比如:边坡处理、土石方清运、危险建筑物拆除、道路桥梁修复、堤防加固或泄洪、供排水管线、供暖管线等;也可能是设备方面的,比如:车辆设备、供电设施、通信设施等;每项任务都需要专业化的技术和具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知识的人员。这就要求抢险专业人员应具有应对有多样化险情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二、抢险救援专业人才培养特征

1. 高等院校相关领域学科设置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设定抢险救援专业情况不是很乐观,在本科和专科阶段更是少之又少。本科专业目录中没有抢险救援专业,因此各高校只能依托相关专业开展人才培养。高校在开展应急管理本科教育过程中也困难重重。研究生教育阶段与本科生教育相比,研究生教育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而且不需要拘泥于专业目录,只要在相关学科下设置应急管理方向,就可以开展应急管理类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工作。[2]

发展抢险救援高校教育,需要做好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从学科设置上为专业设置提供好的出路,这是推动抢险救援专业在学科领域更深层次发展的关键环节。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考虑成立应急管理一级学科。从应急管理中划分出应急救援,从应急救援里面引申出不同类分支的专业抢险技术,比如:工程类抢险专业技术、电器设备类抢险技术、气象灾害类抢险救援技术、以及抢险救援装备等专业。

2.专业化救援队伍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影响

人才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院校培养只是人才培养的一方式或者是一个阶段,救援队伍要求有较强的作战的技能,这些技能还需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进行训练,需要进行常态化和长效性培养。院校培养期间,要立足于专业人才长期发展需要进行规划设置,侧重于专业技术发展的教育;对于刚毕业就要到一线岗位进行任职的人员,还要加强在校期间的技能训练。抢险救援专业设置之初,应考虑院校与专业抢险队伍的结合,结合双方各自的优势,探索联合育人的长远发展之路。

3.专业综合性人才的现实需求

面对灾害类型的多样化,救援队伍要求培养标准高、综合能力强的抢险救援人才,以应对复杂多样化的灾害救援情况。另外,灾害发生的时段性、救援力量分布的不均匀性等特征,决定了人才培养不仅要充分发挥平时训练备战、基础技能战术、指挥模拟演习等有效措施,而且要结合抢险救援队伍岗位练兵,平时备战练兵和抢险救援的现场战时练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来提升人员综合能力水平。

三、抢险救援专业人才培养途径

1. 发展相关学科,推动抢险救援专业建设。

应急专业人才培养应以建设应急学科优质本科教育为目标,构建“思政教育全渗透、导师指导全过程、创新训练全覆盖、教学科研全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打造“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融合的应急学科人才培养新格局。[3]

抢险救援特征主要是进行现场的救援工作,是进行险情的处理。通过处理物的不安全状态,将人从不安全的环境中解救出来。抢险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工程、化工、微生物、爆炸、洪水、电力、冰冻等多种领域。

在进行抢险救援专业设定方面,抢险救援应当属于应急学科里面的专业分支,应当充分考虑应急管理的综合性特征和抢险技术独有的专业性特征。应急管理涉及的面比较广,有应急科学、应急技术、应急工程、应急产业等,涉及安全、消防工程、公共管理等多个专业方面,研究内容涉及风险评估、应急预案、行动指挥、舆情分析等多给领域。通过应急管理相关学科的全面发展,推动抢险救援专业建设。

2. 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校内培养水平。

抢险救援专业有一定的理论研究,具有应用技术的特征,属于应用科学技术的范畴;在实践中又涉及到人员的指挥、管理、协调等能力培养,属于管理类的范畴。专业设计时,除了考虑专业内容设置的合理性外,还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强化实践教学,提升校内培养水平。实践教学可以借鉴军事类院校的教学模式,既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指挥能力。通过实践教学的研究,结合抢险救援的专业技术特性,借鉴学习“四步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4]等相对成熟的实践教学方法,形成抢险救援专业特有的实践化教学模式。

3.关注相关领域行业发展,借势培养人才。

抢险救援的对象的多样化,会涉及很多相关的的领域和行业,这些行业也在进步和发展。如:工程抢险会涉及到石方开挖、土石方清理,这与工程技术行业密切相关;洪涝灾害险情会涉及的航船、潜水、水下打捞;火灾涉及到灭火方法、灭火装备、灭火材料等相关行业;冰冻雨雪灾害会涉及到除冰、防冻、冻伤救助等方面;在现在灾情救援中,还经常应用到航空技术,如:无人机的侦查、直升分机的人员和物资投送,以及直升机直接参与森林灭火等。抢险救援的专业技术发展与这些行业发展紧密相连,相关领域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先进设备的投入,会给抢险救援带来很大促进和推动,有的会带动救援技术跨越式发展。

无论是院校人员培养还是地方专业救援力量的人员培养,我充分利用不同行业资源优势,采用走出去引进来方式,将先进的技术转化为专项救援举措或方案,推动抢险救援向更专业化的发展。对外合作方面,灭火救援技术与消防部队合作进行训练提升;防洪抢险技术与水利部门加强合作[5];医疗救援与卫生系统进行合作;航空救援与航空领域的企业进行合作;工程、工矿、危险化学品、微生物等方面,分别与相关领域进行合作;这些合作都有助于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提升人才能力培养。

四、未来发展展望

(1)未来抢险救援专业人才培养。

未来的抢险救援人员培养,要充分考虑应急救援事业发展的需求,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发挥系统化和专业化思维,优化系统的力量支撑和系统化资源配备,并强化指挥系统力量。在未来抢险救援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既要考虑人员的综合能力,又要重视人员的专业能力培养。

(2)发挥救援力量多样化优势,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

我国的抢险救援力量多样化,有专业的救援队、有军队、有地方企业和社会组织,目前各个力量在抢险救援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那支力量,在抢险救援过程中,都需要运用专业的救援知识进行科学施救。面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多样性,需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在校人员的专业培养,一线作战人员的作战技能提升,社会救援力量的人员专业化水平建设等方面就行研究。

(3)以高校学科建设引领抢险救援人才培养。

高等院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随着国家对应急救援事业发展的重视,应急管理学科和应急管理相关行业领域也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要紧密与应急管理相结合,突出抢险救援专业的独特性,在推动应急管理学科建设的大背景下,深入发展抢险救援专业。将抢险救援专业推广到高校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各个教育层面,增强人才就业导向,全面推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


引用文献:

1.《应急管理干部教育读本》,应急管理政治部 编

2. 唐彦东.应急管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对策[J].中国应急管理,2020(02):68-71.

3. 佟瑞鹏. 加快应急专业人才培养 推动应急学科建设[N]. 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01-07(007).

4. 辛晶,刘立文,陈华,李向欣,高成耀.抢险救援指挥实践教学研究[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10):73-7

5. 李道荣.抢险救援实战化训练探要[J].国防,2014(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