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浅谈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

杨媛

陕西省 榆林市榆阳区继续教育中心 , 陕西 榆林 719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老师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但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效率。因此,小学数学老师想要创建高效的教学课堂,就应该重视将信息技术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地进行教学。以此有效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促使小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际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的主体位置有效凸显出来。本文将对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信息技术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能够把数学中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和生动化,满足小学生的认知需求。同时,借助信息技术能有效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顺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目前,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小问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能突破这些问题,实现信息技术和数学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一、数学课堂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分析

(一)过于情境化,淡化数学知识

很多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是创设教学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了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学课件,吸引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中,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和生动。这样,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也能进行互动交流。但是,这些情境化课件会忽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淡化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整个数学课堂中,

没有学习到实质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使整个数学课堂变得华而不实,违背了教学的初衷,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还原课本失去了多媒体意义

很多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做到了信息技术的融合,但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融合只是把数学课本中的内容直接搬到了多媒体上,没有丰富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创新,学生学习到的内容和课本上的没有区别,使得多媒体的应用失去了本来的意义,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时间久了,学生也会对多媒体这种教学形式失去新鲜感。

  1. 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在小学课堂中最主要的知识呈现方式就是多媒体,老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丰富的数学世界,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感受到更有魔力的数学知识。在学习这些知识的时候,也能够更有兴趣和动力,将乏味的数学知识点变成有趣且新鲜的数学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受,让课堂的效率可以更高效的呈现。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过程中,可以在课程的开始就利用多媒体,和学生找到一个学校操场式样的正方形,并且先给学生创造一个疑问的情境,可以询问学生操场是什么形状的,学生操场的周长应该怎么样计算,让学生先通过自己的思维,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合理的思考,这样就可以很好的引出这节课关于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容。老师还可以问一问学生,如果让他们进行操场的测量,他们会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测量。在这些疑问提出之后,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讨论,让学生思考过后主动的举手回答问题。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放一些充满激情的音乐,让学生在叙述数学答案的时候能够充满动力和激情。并且在学生回答过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自己翻看一下这节课的相关内容,之后通过多媒体将这些答案展示出来,让学生通过刚才自己的讲解与多媒体中的答案进行对照,看看自己有哪些考虑的还是不周到。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脑海中可以有一定的情境支持,并且能够从这种情境当中有目的性的去思考,这样能够让数学课堂的效率可以进一步的提高,也能够帮助老师整理接下来需要讲解的数学内容,这样双重配合下课堂就会以一种更好的效果呈现出来。

(二)融入信息技术进行小组合作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数学思维,那么老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让整节课堂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自身的思想,并且通过这种形式也可以更高效的将课堂完成。而且小组合作可以很好的汇集学生的思想,保证课程内容的完整性和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例如,老师可以将预习和学习任务全部分配给学生,并且老师可以让课代表帮助学生分配好小组,每位学生都要有自己的小组任务,都要在小组中有一定的职责。那么每个组的成员都必须安排一节课程的讲解,而且要通过多媒体进行讲解,这样能够让内容更清晰的呈现在多媒体上,也让其他学生可以更理解这一组讲解的意思。这节课程老师就可以随机抽选一个小组,这一小组就需要准备好这一节课的课程内容,这节课的所有内容和相关的问题,不仅要准备好内容,还应该对相应的内容设置问题在多媒体上呈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多媒体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解答。这样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知识的效率,其他小组的学生不能只是聆听这个小组的讲解,还要在小组讲解完成之后进行针对性的点评,要找到这个小组中讲解的优点与不足之处。老师需要留出 10 分钟的时间,让每个小组都要根据这一小组的讲解做一份知识的思维导图,并且在最后的时候将每个小组的思维导图展现在多媒体上,每个小组再派出一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讲述,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回顾这节课的知识,也能够提高每个小组成员的学习注意力。

(三)具体化阐述相应的数学知识

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化,更清晰且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有些知识是不能够想象出来的,并且学生在想象的时候会出现一些知识上的差错,所以借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知识,将一些抽象的知识呈现出来,通过多媒体的动画或者是视频能够清晰的表达出来。

比如说在学习圆柱和圆锥的过程中,圆柱和圆锥的一些构造学生单单靠想象是很难非常

清晰的想象出来,那么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圆柱和圆锥的展开图呈现出来,这种呈现方式,学生一眼就能够清晰明了。所以这样的多媒体教学会促进课程更加高效地发展,还有一些动态的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多媒体非常直观的展示出来。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进行完美融合,是当前数学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教师应该把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相整合。以此,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

[1]杨建明 . 浅析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 学周刊,2019(32):133.

[2]罗生乾. 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小学高效课堂[J]. 中外交流,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