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7
/ 2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

尹训荣

钢城区新兴路学校 山东省 济南市 271104

摘要:积极心理学不仅关注人性的弱点与创伤,同时还关注并发现人性的优点和美德,从而给予人类积极的引导。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存在很多的心理问题,以往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加侧重负面心理的调节与预防,而为了让中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教师要在传统心理学教育的基础上注入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中学生;心理健康

引言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发展趋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情感困惑的重要阶段。教师由此需要提高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并以良好的态度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学生纠正自己的心理问题,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心里健康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人类具备24种积极人格,且这些人格是互通的。同时积极心理学认为人类的积极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对外在的行为过程加以培养,更需要满足人类心理体验,从而实现对品质的全方位培养。对于中学生来说,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积极品质,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与其他同学建立更为和谐友善的关系,并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且健全的人格,形成正确面对挫折的态度。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二)提高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

以往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教育内容的主要部分。而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教师的心理健康也需要人们关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奉献自己,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这种看法使许多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频出。由此,社会应当多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并帮助教师树立积极的心理态度,从而形成良好的价值观等心理观念,并使教师自身的优势得到充分的挖掘,增强教师对积极情绪的体会,从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厌学情绪

厌学情绪是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由于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再加上学习难度的提高,致使学生常常会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促进了厌学情绪的增长。这不仅仅是后进生等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独有的心理问题,而在学习优异的学生心理中也更容易出现。

(二)不善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如今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且家境优渥。家长的溺爱使得他们在生活中常常以自我为重心,导致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很容易因情绪的变化而产生冲突,进而造成误会,不利于同学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青春期的中学生开始对世界有自己的认知,并渴望脱离父母、教师等的管束,很难理解长辈对自己的爱护之心,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当学生没有得到老师或家长的重视时,这种逆反心理的形成会更为强烈。

(三)嫉妒及自卑等负面心理

嫉妒是人类的固有情绪之一。特别是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情绪变化较明显,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学习中,初中生很容易对其他同学差生嫉妒心理,从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缺点,忽视别人的优点并戴着有色眼镜看待同学。此外,部分初中生在家庭条件、学习成绩、自身外貌等因素的影响下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自我评价,进而促进自卑心理的产生,并在学习中愈发内向,缺乏与其他同学的交流,造成了恶性循环,以致于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一)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没有足够的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相比以往有了质的提高。 然而人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相应的提升,这使得如今的社会风气愈发浮躁。对中学生而言,我国还没有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以足够的重视,相关的著作及研究成果也不完善,致使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始终缺乏一定的针对性,无法有效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进而使得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无法满足社会进步的需要,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二)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

应试教育体制下,我国各学校都将教育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等非考试科目缺乏重视,这使得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流于表面,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对教学内容也缺乏课外拓展。这种公式化的教学流程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难以提高。致使学生在教学中无法得到自己需要的指导,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学生的帮助无法达到理想的境界。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团队不健全

心理健康教育由于自身发展较晚,使得许多人对这方面课程的认知并不深刻。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展开大面积的教学,从而造成了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同时,这种现象也使得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无法给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建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积极情绪

中学生的具有明确的性格特点,同时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产生情绪变化。在积极心理学的视野下,教师需要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情绪,帮助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和价值观,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体验。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选择契合学生需要的教学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给出详细的解决办法,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心理状态。同时,教师通过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学习中的压力、调动积极心态等方式可以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观念,并在演讲、角色扮演等活动方式的辅助下给学生带来更丰富的学习体验。

(二)培养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品质有全面地掌握,从而以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塑造自身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效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提供心理治疗等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对学生的品质加以充分的培养,帮助学生加深对群体、组织、意志等的认知,并对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潜力进行深度挖掘,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有效培养,提升自身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心,加强抵抗力。此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在其他方面积极品质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形成,还能为学生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助力。

(三)建立积极教育系统

通过积极心理学,教师可以充分提高校内成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参与程度。并以学习领导为核心。各专业教师和班主任共同努力,构建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技术在校园内部构建更为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这需要教师对现行的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并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挖掘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给予学生更针对性的教导,并促进其他文化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方式为学生带来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积极心理的形成。

总结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使得教师能以更高效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教师对传统心理教育的弊端加以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培养效果。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愈发被人们所关注。由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提高对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视,多开展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活动,从而有益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其一生奠基护航。

参考文献

[1]刘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J].科幻画报,2020(08):217.

[2]李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学生德育素质[J].知识文库,2020(15):167+169.

[3]孙花.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渗透[J].基础教育论坛,2020(22):73-74.

[4]曹志鹏.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背景下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究[J].天津教育,2020(22):167-168.

[5]姜凤云.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构[J].青年与社会,2019(21):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