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常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浅谈班级常规教育

吴雪娟

迪庆藏族自治州幼儿园 674499

【摘要】:一个班级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常规习惯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适应集体生活以及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师在工作中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勤动脑、勤反思,灵活的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幼儿积极地引导,使班级的生活常规工作更加出色。

【关键词】:幼儿 生活常规 健康

由于现在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生活常规教育是不可忽视的。中班的幼儿,经过了近两年的幼儿园生活,他们都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高,但自控能力较弱,在各项活动中需要老师的指导与督促。由于笔者带的是中班,感触颇多。于是,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培养中班幼儿生活常规的几点措施:

一、理清什么是常规

常规从字面上解释是指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笔者理解的幼儿园常规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生活常规、游戏常规、学习常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虽然微小,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幼儿园常规教育的实施及方法

1、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此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午餐后的散步是有利于幼儿身体健康的活动。但幼儿活泼好动,常发生追跑现象。笔者多次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尝试换了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看看幼儿园有这么多漂亮的树,小朋友们观察到了什么?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又引导他们观察园内的桃树李子树等树上开了多少花;小朋友们都非常高兴地慢慢地走着看着,不时有的孩子会问:“老师为什么花的颜色不一样?为什么有的树上花多,有的树上花少?”有的孩子说“树上花少的可能有虫子,”有的说“是不是水不够啊”笔者并不急着回答孩子们的问题,而是告诉他们经常来观察,自己就会找到答案了,看看谁先找到答案。拟人的方法使散步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散步而是在玩在观察。这就将老师让学生散步,不让学生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学生自己想散步的自愿活动。

2、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理解常规

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理解必须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幼儿洗手后不擦手也是个总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正巧有一段时间,幼儿感冒生病的很多,笔者灵机一动,把洗手变成给手洗洗澡。笔者说:”不擦手,小手会感冒生病的。”由于有了关于感冒的生活经验,幼儿对笔者的话理解很快,有的孩子边擦手边说:“不擦手,小手应该咳嗽了。”常规培养在幼儿充分的自身体验之上,便于幼儿理解并自觉遵守。

3、生活体验欣赏法

生活体验欣赏法是指经常组织幼儿进行生活方面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活动达到目的之后,组织幼儿观赏和评价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从中欣赏规范生活的美感和进行良好的情绪体验。当幼儿能够正确欣赏自我服务的劳动成果时,不仅会对生活常规教育要求产生迎合的心理,而且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从而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4、多用鼓励的方法,正面引导幼儿

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在一次培训中和薇老师的一句话震撼了笔者,“在表扬和鼓励上,其实鼓励对孩子的帮助更大”,当孩子做好了一件事如果你说“宝贝,你怎么这么能干,这么棒啊!”时间久了孩子听多了类似的话语,在有一点挫折的时候会选择退缩,缺乏自信心,但是如果换成鼓励的话语“你付出了努力,你应该得到它”“你一定会为自己而骄傲”“哇!你自己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是有利而无害的。

三、生活常规的培养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还要在教育过程中讲求方式方法

1、点心前的常规培养

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方式之一,我们把点心前的活动与游戏结合起来,让孩子在玩中培养常规,在玩中养成习惯。例如:每天的点心及午餐前孩子总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本来是让孩子坐在那等的,但是发觉孩子们洗完手后还是这里摸摸那里抓抓,于是我们设计了各种手指游戏,小朋友们在愉快的游戏中学会了安静等待。通过做这种手指游戏,即让孩子静下心来安静的等待,又能锻炼小手,使小手灵活的动起来。孩子在游戏中能有所动、有所恩、有所悟,久而久之,孩子们熟悉了班级常规,自觉地按班级规则做事。

2、点心时的常规培养

吃点心时,笔者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孩子很快吃完了,吃完了他们就在教室里东瞧瞧西摸摸,要么走来走去,要么就和其他小朋友打闹;有的孩子拖拖拉拉,要吃好长时间,豆浆洒了、掉饼干的事经常发生,还有的甚至一节课都上完了杯子里的豆浆还没有喝完呢?作为我们教师不但要组织他们吃点心,还要维护“秩序”,还要打扫,忙得真是不亦乐乎。所以到了中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设立“值日生”职务,让值日生作为小小检查员,每天安排一组幼儿担任班级的“检查员”,让他们检查和评价全班小朋友的生活常规表现。常规是孩子的学习实践过程,应该“寓教育于生活实践中。成为常规教育的检查者和评价者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3、环境育人

环境育人是指将常规要求以图画、照片、图示等形式展现在孩子面前,用来提示孩子遵守常规的一种方法。如,在教室张贴一日活动的照片,在洗手的地方将幼儿正确的洗手过程拍下并将照片贴出,使幼儿在环境的熏陶下自然养成良好的习愤。

四、教师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利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幼儿

每位幼儿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只要教师能善于捕捉孩子的这些闪光点也就能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了。例如:每次在擦嘴巴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用完餐巾纸之后就随手一丢。但是有一次我们发现班级中总有一位小女孩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完的餐巾纸丢在了垃圾桶里。我们马上表扬了这位幼儿,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正确使用餐巾纸并且用完后丢到垃圾桶,还鼓励其他幼儿向她学习。幼儿都很喜欢模仿,也特别容易受到鼓舞,所以在几次鼓励后孩子们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了。

当然,榜样的行为不仅能要让幼儿在心理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是要反映到幼儿的行为中去。所以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并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们要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习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常规训练中老师的榜样和方法是极为重要的。教师是幼儿的领导者,要想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领导者,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努力钻研各种课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以便更好的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生活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幼儿的常规,是一个班集体形象的展现,也是带班老师班级管理水平的体现。我想,只要有爱心,拥有恒心,一个班集体一定会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家园。

参考资料:

1、教育部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幼儿园常规教育参考用书》北京市幼儿园品德教育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