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新课改下的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探析

余伟

绵阳中学英才学校

【摘要】初中数学新课改轰轰烈烈地推进,取得了很大成就,数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科,更是改革中的重点。但是,数学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数学教育的发展。本文详细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学生缺乏独立意识等问题。最后笔者提出了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深度整合,利用微课促进自主学习,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等数学教学新方法。

  【关键词】新课改 初中数学 教学方式改革

  前言

  数学课程作为初中课程中的核心,关系到初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系到初中生后继学习与终生发展,因此,一直备受社会、家长、教师的高度关注。在众人的关注下,数学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进行着。虽然数学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受着传统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 教学观念陈旧,部分教师抱残守缺

  虽然新课改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但是部分教师依然抱着落后的教学观念,不愿意接受新的改革。很多教师课堂依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这种满堂灌的方式只能让学生应付考试,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由于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也主要是看成绩,“用数据说话”的教育目标一直在左右着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价值观的培养。所以,那些抱着落后教学理念的教师压根从思想上就不重视教学方式的变革,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素质教育。

  2. 教学方式落后,学生主体地位被忽视

  “粉笔+黑板”是初中数学教学最常见的教学方式。在讲台上,教师滔滔不绝,讲台下学生慌忙记笔记。有的教师上课是满堂灌,不提问,不启发学生,也不给学生时间思考。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完全丧失了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被当成知识的容器。长此以往,他们将会失去学习热情。

  3.学生缺乏独立意识,对教师过度依赖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都是“保姆型”教师,从预习、复习到上课,教师面面俱到。学生也对教师产生了依赖心理。预习需要教师指导,课后习题也要教师讲过才能做。很多学生根本没有自主学习的意识,等着教师讲解,公布答案。过度依赖教师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改革探究

  1. 强化信息技术与数学深度融合,促进数学教学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新课改明确指出,数学课程设计要与信息技术整合,把信息技术作为数学教学的有力工具,促使学生投入到数学探究活动中。首先,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探究情景。多媒体优美的声音、动感的图片对学生吸引力非常大。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使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沉寂在探究活动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质量。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抽象问题具体化,更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2.微课教学,促进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

  微课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教学手段。微课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式有三种。首先,微课可以作为学生课下预习的指导材料。教师在上新课之前通常会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学生在预习过程遇到问题,却很难解决。有的家长没时间指导孩子预习,也有的家长由于文化水平有限不能指导孩子预习。所以,学生的预习任务完成的程度也参差不齐。教师制作预习微课上传到家校通平台上,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反复播放微课。其次,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班里学生太多,教师不可能每个都照顾到。所以,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知识点讲解做成微课供有疑惑的学生使用。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微课进行自主学习。 最后,利用微课讲解习题。通常习题都包含多个相互联系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把解题过程录制成微课。总之,微课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也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差异化教学。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师千万不可以过分依赖微课。

  3.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新课标明确指出,动手实践、合作探索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探究热情。比如,在讲到“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让学生在纸上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学生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剪下来,拼接在一起。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动手实践活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此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综合性强,具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4.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因此,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决定了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思维导图是表达思维的图像化思维工具。思维导图以图文并茂的方式,把各级主题之间隶属和层级关系表达出来。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先让小组成员绘制解题过程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让学生阐述思维导图。最后,教师再补充思维导图中存在的不足。思维导图有效提升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一线数学教师要及时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积极投入教改,探究出适合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孙吉.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J].考試周刊,2017A0):110.

  [2]窦晓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201521):65.

  [3]柏艳巧.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52):31.